摘要:我國的職業教育水平越來越高,中職教育已經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其教育質量直接關系著學校的綜合實力。現階段,我國的職業教育水平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在該過程中面臨著很多的問題與情況。傳統方式的學生管理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當前中職教育的快速發展。本文總結分析了目前我國中職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幾點新形勢下中職學生管理工作路徑,以期促進中職學生管理工作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新形勢;中職;學生管理;路徑
學生管理是中職院校管理工作的核心組成部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學生素質水平的高低。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大力發展,越來越多的中職類院校大力開辦,越來越多的學生步入中職院校。這也意味著,中職院校的管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在挑戰中抓住機遇,需要結合新形勢下中職教育事業的現狀和特點,分析和探索一條最適合當前中職教育事業發展的道路。
一、 目前中職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 學生素質普遍低下
普通中職類學生學習成績普遍較差,與社會中其他高等中學的學生相比,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處于一定的劣勢地位。一方面,這類學生自身的基礎較差,另一方面,這類學生的家庭背景也處于劣勢地位,這就造成了這類學生的自卑心理。包括自制力薄弱、學習能力較差等等,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厭學、逃學等消極態度,甚至還會出現叛逆、偏執的行為,更有甚者,還會出現校園暴力事件,這就對學校、教師對學生的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與壓力。
(二) 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普通中職院校的管理制度過于簡單化,學校過于專注學生的專業培養,而忽略對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強調對學生的行為約束,卻忽略了對學生心理的教育和培養。這種管理模式只能帶來短期的管理效果,無法達到長遠的管理目標。久而久之,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個性差異,不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
(三) 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差
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識是實現學校管理良好效果的重要基礎和保障,目前大多數中職院校學生由于自身素質比較低下,受到的教育水平比較有限,對自身的行為缺乏約束,不能進行很好地自我管理,使得個人行為容易出現嚴重的偏差,自我管理意識淡薄甚至不能實現,個人素質很難得到提高。
(四) 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導致教師不能實現全面管理
中職院校的學生家庭背景比較復雜,這就導致了不同的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比較大,不同的學生情況不同,背景不同,家庭不同,文化素養不同,自然不能同等對待,如果使用同一種管理方式,必然會造成個體差異之下管理的無效。不恰當的管理方式會造成學生心理的不平等,這種不平等的心理還會使得一部分學生產生叛逆心理甚至是叛逆行為。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及學校的管理工作都會受到阻礙。
二、 建立新形勢下中職學生管理工作路徑
(一) 建立合適的管理體系
建立合適的管理體系,應當在制度管理的基礎上,以班主任管理為主體、學生自主為重點。學生不僅是管理工作的客體,也是管理的主體,所以應當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教育,努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與高度的責任意識,強化學生的自我認識,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建立完善的、科學的管理制度。學校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中要體現以人為本的重要思想,要保證各項條例的制定和實施都符合國家有關法律和條文的規定,要切身為學生的個人發展和利益出發,各項規則都要明確,要依法進行管理。班主任是學校進行管理工作的中堅力量,班級的班風、學風,學生品質的培養與班主任個人的思想素質、責任感、管理方式有著重要的關系。班主任要以平等的方式、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之間建立友好的關系,而不是單純的說教,改善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做到真正融入到學生之間,真正了解學生的一切情況,并采取合適的方法處理學生之間遇到的問題。
(二)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學生之間總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如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社會經歷等等。學校應正確認識并接受這種差異,作為管理者,應站在平等的角度去看待這種差異,尊重他們每個人不同的想法,允許他們存在這種差異,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想法或態度。而且要經常有心理位置互換,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考慮問題。而對于一些比較特殊的例子,比如有些學生的家庭條件比較特殊、過于貧困、父母身患疾病或者說有一些患有先天殘疾的學生,往往存在心理障礙,長時間缺乏與外界的溝通,習慣于包裹自己,容易形成自卑心理,這時就更需要教師進行平等的對待,這類學生的內心比較敏感脆弱,更需要教師懷著善意、理解的心理進行疏導、交流和溝通。
(三) 教師應起到引導作用
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只是針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而言,而是整個的學習、研究、社會實踐以及學生生涯規劃,都要進行指導性工作。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都應該從教師這里得到解答,教師應與學生建立一種關系,在這種關系里,老師不再居高臨下,而是像朋友一樣為你解答疑惑,解決煩惱。
(四) 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
學生的自治管理和學生的自我管理,是新形勢下中職學生的管理工作的基礎。以學生為主導,組織其他學生進行管理,如學生會、社團等,都是學生進行自治管理的重要手段。通過團體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管理自己、展現自己,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團體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班級活動,并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管理與規范的意識與能力。
三、 結語
在中職教育中,學生管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新形勢下,中職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困難,中職院校應秉承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認真從當前的中職教育現狀分析,綜合不同類群的學生特點,總結出最適合新形勢下院校教育發展的管理規章和管理制度,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鄭丹.新形勢下中職學生管理工作路徑探索[J].現代國企研究,2015,(3)23:57.
[2] 宋青梅,丁偉偉.新形勢下中職學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6,(05)10:33-34.
[3] 王峰,路安昌.中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探索與創新[J].管理實踐,2015,(10)15:53.
作者簡介:汪游峰,山東省濟南市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