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演示實驗在中學化學課堂中所起的非語言傳播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能夠促使學生從本質上把握化學規(guī)律;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多種能力;有助于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有助于與教師連成一個整體的信息源。
關鍵詞:課堂演示;實驗;化學教學;非語言;傳播作用
在文化傳播中,語言這種思維的物質外殼當然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但是非語言形式的傳播也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而且可以傳播語言所不能或難以表達的信息。非語言傳播是指除口頭語言及書面語言以外的一切信息傳播方式和行為。非言語傳播是連貫的,各種非言語手段會對傳播活動產生持續(xù)的影響。學生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道來接受非言語信息。因此它既能獨立、生動、形象、準確地傳播信息,也能對語言傳播產生較大影響。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習化學的重要載體。而演示實驗是教師配合學生學習所做的實驗。演示實驗在中學化學課堂中所起的非語言傳播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師運用演示實驗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因為興趣是人要求獲得新知識的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是推動學習的強大動力。例如,在上第一堂化學課時,一般我不急于講書上的序言部分,我堅信磨刀不誤砍柴工。首先我在白紙上用氫氧化鈉溶液寫好大大的“化學”兩個字,然后貼在黑板上,接著用裝有酚酞的噴壺向白紙上噴灑,在白紙上很快出現(xiàn)了兩個漂亮的紅字“化學”。伴著同學們的驚訝聲,我又表演了一組趣味實驗,如“魔棒點燈”“清水變牛奶”等再次吸引住了初三學生的眼球。出于對現(xiàn)象本身的好奇,學生自然便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順理成章地融入了課堂,成為了教學中的主體。
二、 能夠促使學生從本質上掌握化學規(guī)律
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掌握一些化學概念,認識一些化學規(guī)律,首先要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運用演示實驗,可以突出事物間的本質聯(lián)系,使學生對化學概念與規(guī)律有更透徹的理解。例如,在學習空氣成分時,許多學生都有過這樣的錯誤認識: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比較高的,依據是大量含碳物質的燃燒、人的呼吸作用等都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為了糾正學生這一錯誤認識,教師可演示如下實驗:取兩支相同的試管分別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一支靜置放在試管架上,向另一支試管中吹氣,而結果是不言而喻。簡單有效的演示實驗讓學生深信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非常低的,短時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從而使錯誤認識轉變?yōu)檎_認識,表面的認識也會轉化為本質的認識。
三、 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多種能力
在化學演示實驗中,學生受實驗現(xiàn)象的感染,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萌發(fā)出新的觀點和方法,并通過自己親身實踐去驗證,都有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思維是人腦將觀察實驗時所取得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確定事物或現(xiàn)象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需要思維與實驗相結合。直觀的演示實驗能為學生提供建立概念和規(guī)律的感性材料。
例如:在上二氧化碳性質這課題時,首先老師可以展示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日常生活中搖晃雪碧、可樂后打開瓶蓋有什么現(xiàn)象?學生馬上興奮起來。接著設問:“冒出的氣體是什么呢?如何來驗證?”然后取出課前準備好的一瓶雪碧,學生很是激動,眼球全部被吸引住了。隨后我繼續(xù)追問:“冒出的氣體是什么呢?”接著學生在下面立即炸開了鍋,七嘴八舌。有人說是“二氧化碳”,有人說是“氧氣”,還有人說是“碳酸氣”。通常情況下我不動聲色,不肯定也不否認,按照學生的猜測繼續(xù)做驗證實驗:分別用澄清石灰水和帶火星的木條來檢驗。最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雪碧中冒出的氣體是二氧化碳。”至于“碳酸氣”這個猜測很有想法,我給予表揚,并為下面的知識點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四、 有助于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化學教學中,有許多疑難問題初三學生是不容易弄清楚的,顯得尤其枯燥,如果完全靠死記硬背,那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甚至是放棄。而演示實驗就是這枯燥課堂中的一味調節(jié)劑,它可以為課堂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讓每一位學生都“動”起來。例如:學生在學習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這一知識點時,書上并沒有針對這個反應的相關實驗,因為兩者能反應卻沒有明顯的現(xiàn)象,所以學生很難理解。在教學中我設計了“瓶吞雞蛋”“噴泉實驗”兩個趣味實驗。這些實驗不僅操作簡便易行,而且新鮮奪人眼球,學生在欣賞時完全沒有緊張的情緒,只會驚呼聲陣陣,這樣容易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悟知識的生成,完成了知識的內化和深化,引導學生將化學學科中所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相聯(lián)系,不僅融會貫通,還使學生在大膽周密地對化學知識進行探索的同時,體驗到了成功探索的樂趣,感受科學的魅力,提高了科學的素養(yǎng)。
五、 有助于與教師連成一個整體的信息源
演示實驗將教師本身也吸引到了實驗上來,教師全神貫注地操作實驗,被實驗現(xiàn)象所吸引,這種無意識的感情流露,無不強烈地向學生傳達著一個信息:實驗的確是化學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值得我們花時間和精力。這樣比教師津津有味地空講實驗更有效果,比要求學生如何如何重視實驗的那些說教更有說服力。在實際的教學評價中,如果將科學性原則太絕對化,對演示實驗也特別強調保證一次成功,就會使得教師尤其是在公開課中會顧慮重重,生怕有誤。其實實驗失敗不是真正的失敗,而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對待,處理得當。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應該取笑老師的失敗而是要開動腦筋與老師一起查找原因,從而使實驗成功完成。學生能夠與教師一起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或是實驗中的偶然現(xiàn)象,一起分享失敗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悅,這本身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學習,這是書本上或是言語中所得不到的。這無聲的語言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間心靈的距離、融洽師生關系,從而促進教與學的過程。
由此可以看出,課堂演示實驗在化學教學中是不可替代的,它可以引發(fā)學生智力和思維上的碰撞,激發(fā)他們去深入思考、拓寬視野,引發(fā)創(chuàng)新的欲望,把生活—化學—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體現(xiàn)出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使化學教學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宗旨。
作者簡介:薛琴鋒,江蘇省常熟市外國語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