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我們說的話,寫的字,無一不用到語文,因此在新課標的教學下,教師應該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案,打造高效的課堂氛圍,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關鍵詞: 教學理念;教學氛圍;多媒體教學
一、 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高課堂教學
教師的教學觀念對于形成高效課堂的教學是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學觀念可以引導教師真正地接受新時期的教學探索所獲得的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我們新課標的教學下,對于教師的要求也不僅僅只是數學專業素養的提高,對于教師的思想道德、精神狀態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只有教師的整體素質得到提升,那么相對應的學生也就會提升。如果教師的言談舉止、精神面貌都是積極向上的,那么也一定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當教師的專業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時,在對于知識的講解上也就自然而然的可以做到將教材的精髓與內涵更加巧妙、合理地進行教學。在課堂上將教學環節可以做到更加的緊湊,而且也可以更加從容的應對一些課堂中發生的突發事件。教師的自身素質提高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課堂的有效進行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從而可以形成一個高效的課堂。
二、 構建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
不論是什么事情,它的成功必將取決于周圍的環境。一個好的環境會讓人處于一個興奮的狀態,從而激發自己內心的驅動力。對于語文的學習也是如此,如果課堂氛圍是活躍的,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對于語文的熱愛。例如,老師可以走下講臺,讓學生走上講臺做“小老師”,又如教師的言談舉止的抑揚頓挫、肢體語言的靈活性,以及將知識的表述更加的形象生動,以及不時地加入一些幽默的話語,這些都是可以將我們的課堂變得輕松起來。這樣學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在課堂上變得靈動起來,對于知識的掌握也會更加主動起來。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師生進行互動,老師與學生的交流也不再只是對于知識的學習與探討,還可以達到對于語文的共識、共享和共進,而且這樣的課堂也會給學生一種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做到敢疑敢問,敢說敢為,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會得到更好的情感提升,學生對于教師的好感度提高,從而對于教師所教的學科所產生興趣,這也是一種情感的轉移,所謂:“親其師,必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這樣的課堂教學也一定是高效的。
三、 教師對于教材的把握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對于教材的選取。教師也要明白是在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的教學也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對于文章的深刻理解,將自己對于文章的獨特見解分享給學生,讓學生掌握文章的中心,而不是像之前的教學一樣,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教師對于教材的應用也會決定課堂是否高效,學生是否有興趣的原因之一。
例如文章《春》中,我們除了要學習作者的相關知識外,要從總體上感知文章的內容,對文章勾勒的五幅春的畫面“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進行理解、描述,同時也要領悟到作者對春的熱愛。通過老師對文章的講解,學生能身在其中,每一幅春的畫面猶如在眼前一樣。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語文的魅力,從內心愛上語文,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這樣自然而然的也就會達到高效教學的實施。
四、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促進課堂教學
老師將多媒體技術引用到課堂中,一定會牽動學生的心,這樣的學習方式會讓他們的視覺得到一定的沖擊,使他們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講,跟著老師的思緒走,同時也會在學生的腦海中創設出一種語文框架的情境學習,逐步形成旺盛的學習動機,從而更具有堅毅的探索精神,自主地去學習,讓學生從概念理解開始,一步一步地開闊思維,通過老師的提問,引導,學生的思維就會順利地進到理性的空間。多媒體的運用使語文的靜止,變成了動態的,讓學生不再和以往的學習一樣乏味,縮短了學生和語文的距離。比如,我們要對學生進行《桃花源記》這一課的教學之前,需要在互聯網上搜集一些桃林、阡陌等等的圖片,再整理一些潺潺的流水聲、嘈雜的人群聲等音頻,以備在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時能夠為學生呈現這些輔助材料。對于學習認識存在偏差、課堂參與程度偏低的初中生而言,學習不同課文能夠接收到不同信息,這將能夠使他們對語文的學習產生好奇:好奇這篇課文究竟寫了些什么,好奇教師會在每一篇課文教學時呈現什么樣的材料。當然,利用豐富的材料來進行課堂導入,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豐富教師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在學習之中能夠不斷產生“新異”的感受,并使其在積極主動學習語文的過程之中獲得不斷的進步。
五、 總結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學科,老師一定要努力鉆研,根據新課程標準,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案,高效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 崔紅利.淺析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教育:00015-00015.
[2] 孫銀燕.淺議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打造[J].新課程:中學版,2011(3).
作者簡介:鄧麗瓊,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東北鎮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