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語拼音作為學好普通話的基礎,如何對其進行一個徹底的改革運用,是更好地實現普通話向前發展的一個基礎準備。然而,在實踐運用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漢語拼音的運用往往在現實中不被重視,導致普通話的整體水平上升不到一個更高水準的層次,無法滿足更多人打交道的需要。故而,我們需要精細化運用的模式,從而實現漢語拼音與普通話共贏的目標。
關鍵詞:漢語拼音;普通話;精細化;運用
漢語拼音既是一個識字的工具,也是學習普通話的重要工具。唯有學好漢語拼音,牢固掌握漢語拼音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促進普通話的普及與運用。漢語拼音的工具價值歸根結底就是為了幫助我們學好普通話。漢語拼音的學習到普通話的運用是個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過程,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當前,漢語拼音缺乏的是一種精細化的思想,尤其體現在漢語拼音基礎文化普及過程中,缺少了一種更為精確的思想,細節化的理念。任何事情都需要從細節做起,從小事抓起,普通話的普及也是同樣的道理。不求精、不求細,就不利于普通話的普及推廣,無法發揮漢語拼音的基礎作用,無法將漢語拼音文化發揚光大。故而,如何有效實現漢語拼音的精細化運用顯得極為重要。
一、 逐步推進漢語拼音精細化運用的步伐——觀念的轉變
漢語拼音精細化是一種新型模式運用,是為了更好學習普通話而實施的一種運用模式。故而,我們就必須轉變運用的觀念,不能因循守舊,忽略細節的重要性,從而鞏固漢語拼音的基礎地位。我們認為,細節是現實語言交流中極易被忽略的東西,尤其體現在現代漢語拼音教學中。而往往正是這樣的小小細節決定了拼音的質量以及對普通話的期待性價比。應當說,精細化運用是現代語言時代中為了讓人們的普通話講得更好的一種新嘗試,尤其從小學時代抓起,就顯得格外重要。這是現代普通話時代下的必然要求,也是漢語拼音教學的反思,更是推進漢語拼音與普通話逐漸融合與成長的改革與進步。此外,漢語拼音精細化也是逐步提升對漢語拼音教學質量責任感的重要體現。因此,我們就必須轉變對漢語拼音的觀念,不能弱化其對學好普通話的基礎性地位,尤其要轉變在小學時代下的教學觀念,需要我們開闊思維,注重細節,打好基礎,及時發現細節問題,從而及時正確解決問題。
二、 積極實現以人為本的漢語拼音教學精細化運用——人文關懷
漢語拼音在普通話中精細化運用,離不開從小的培養。為了實現漢語拼音在普通話中的精細化運用,得從小抓起,從最基礎的本質上下大工夫,不斷穩固漢語拼音在普通話中的基礎地位,能夠通過掌握好漢語拼音的精髓與要領,逐步提高普通話的水平。在當今現代漢語拼音被弱化或被無視的狀況下,要想實現這樣的目標,最重要的一點莫過于以人為本,體現人文的關懷。在現代漢語拼音教學中,部分教師無法以身作則,責任心不強,嚴重影響了漢語拼音教學的精細化運用,更談不上促進普通話的提升。因此,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落實以學生為本位的舉措,求精、求細,爭取扎實基礎,老師不僅要增強責任感,而且要制定完整計劃,公平對待每個學生,特別是語音基礎較差、方言明顯的學生更應從心理到思想全方位進行關照,切實落實以學生為本位的思想,從小細節抓起,讀音有問題隨時隨地糾正而不能僅限于課堂。引導學生循序漸進掌握漢語拼音基礎,如聲母、韻母、聲調、輕聲、輕重音、兒化等等。二是人文關懷不僅僅體現在教學生基本的技巧,更在于教導學生如何將漢語拼音的文化廣泛熟練運用于日常交流中,尤其是在普通話的訓練中,普通話訓練離不開拼音基礎,一方面要幫助學生樹立漢語拼音在普通話中的基礎地位思想,促進學生不斷學習漢語拼音,融合一種文化積淀;另一方面要分辨與重視每個拼音的重要性,讓學生懂得分辨、聽辨,為漢語拼音在普通話中精細化運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 積極營造漢語拼音精細化的文化氛圍——文化積淀
作為講好普通話的工具,漢語拼音從一開始就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基礎性里程碑地位。漢語拼音在小學教育中的普及,對從小就開始學習講普通話的學生意義深遠。而在現當代高科技突飛猛進的背景中,漢語拼音依然被廣泛運用于各個科學文化領域中,其作用不容小覷。在普通話教育不斷普及的時代下,部分人喪失飲水思源的品質,弱化漢語拼音的基礎地位,肆意宣揚拼音的無用論,引發毀棄漢語拼音的危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與深思。漢語拼音教學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僅僅局限在識字、學習普通話等領域,其形成的拼音文化已經是文化事業的一部分。為了緩解這種危機,促成人們對漢語拼音重要性的思考,就必須積極營造漢語拼音在普通話中精細化的文化氛圍,鼓勵人們提倡學習漢語拼音,從點滴做起,從聲母、韻母語音基礎學起,這不僅是在小學教育中應該被重視,更要在社會大集體中受到重視。精細化運用意味著從細節做起,從小事做起,拼音是識字的基礎,識字是學習普通話的基礎,顯而易見,要想學好普通話,就必須細化,在精而不在雜,細而不濫。按照當前通用的國際標準,用漢語拼音正確拼寫中國人名、地名,是講普通話的一個重要的環節。而為了有效滿足這個標準,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從細節著手,求精、求細。不斷加強漢字的發音,不斷穩固拼音的基礎,不斷規范運用漢語拼音,做好每一個細節,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既是一種拼音文化,也包含著普通話文化。
漢語拼音在普通話中精細化運用的提出,是針對當前存在的漢語拼音無用論的有力反擊,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漢語拼音文化的穩固與發展,是為現代文化事業作貢獻。精細化理念的提出是一種挑戰,需要我們以衡變的態度去看待。為了有效實現漢語拼音在普通話中精細化運用,不僅要營造良好的政策和輿論環境,更重要的在于堅持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并需要每一位公民從我做起,正確使用。
參考文獻:
[1]曾曉潔.現代漢語母語教育演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2]許壽椿.關于“《漢語拼音方案》是推廣普通話的‘有利無弊的工具”——電腦時代重新審視漢語拼音(之五)[J].漢字文化,2014.
[3]冷云.小學漢語拼音教學改革與實驗[D].魯東大學,2015.
[4]金立鑫,白水振.普通話聲調調型的本質及拼音簡寫規則策略[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作者簡介:
夏艷艷,貴州省銅仁市銅仁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