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玲??
摘要:有效的提問對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從教學案例入手,通過分析教師有效的提問以及學生的回答,探討了如何通過有效的提問觸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以幫助學生達到語言運用的更高層次。
關鍵詞:有效提問;問題設計;思維發展;語言運用
有效提問是指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的提問。《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特別強調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必要手段。問題是思維的導向,有效的課堂提問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在外研版《英語》(三年級起點)教材中,教師可以巧借提問,通過實物、圖片、肢體語言、多媒體等創設語境,讓學生積極思考,展開想象,在多樣化的問答中達到發展語言能力與思維能力的目的。
一、 有效提問,創造說的機會,激發學生表達思維
教師要以“理解—記憶—運用”的思路設計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教學重心下移給學生,開放教學環節,給學生提出具有開放度、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興趣、態度與思維,多給學生創造說的機會。在新課的導入部分,適當的開放性問題能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獲得說的機會,收獲成功的喜悅。例如,外研版《英語》六年級上冊Module 5 Unit 1“Can I Write to Her?”的話題是尋找筆友,主要內容是Daming和Simon遇到了Simon的朋友Laura,得知Laura想結識一位中國筆友,于是向她介紹了Lingling。許多教師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都覺得枯燥乏味,于是僅從課文中提取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或讓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但卻因為學生對人物關系不熟經常把人物角色弄混淆。執教者經過認真研究教材內容后發現,在新課導入階段,可以先指導學生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以此幫助學生梳理文本。于是,執教者提出“What do you know about Simon and Daming?”這一問題,讓學生來談論他們了解到的Simon和Daming,以此激發學生的思維。學生結合前幾個模塊所學的語言知識,表達了他們對人物的了解。比如,關于Simon,學生有如下表達:
S1: Simon is Damings cousin.
S2: Simon lives in New York. New York is in the east of America.
S3: Collecting stamps is Simons hobby.
S4: Thankgiving Day is Simons favourite festival.
S5: Simon wants to visit China and learn Chinese. He really wants to go to the Great Wall.
關于Daming,學生有如下表達:
S6: Daming is Simons cousin.
S7: Daming is visiting the USA. Hes in New York with his cousin Simon.
S8: The Great Wall is near Damings home.
S9: He went to Chinatown in New York.
S10: Damings favourite festival is the Spring Festival.
S11: Daming has got a friend.Her name is Lingling.
學生將文中人物的信息進行梳理后,其已學知識得以激活,這樣就給他們提供說英語的機會,也為新朋友Laura的出場以及之后表演課文對話做好了鋪墊。
二、 有效提問,促進課堂生成,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課堂是學生感知和理解語言的主陣地,真實的語言實踐任務是運用語言
的最佳手段。新課程強調課堂的互動生成,也十分重視課前的預設。利用有效的提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預測,能為學生打開更為廣闊的交流空間,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也能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例如,外研版《英語》第三冊《Module 7 Unit 1 Were going to go to Hainan.》一課教學中,執教者利用班級課程表,提出有效的問題,讓學生用已學過的動詞短語填補話語空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與學生展開如下教學對話:
T: Whats your second lesson today?(當時是早晨第一節課。)
Ss:Its PE.
T: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n your PE lesson?
S1: Maybe were going to run.
S2: Maybe were going to jump.
S3: Maybe were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
S4: Maybe were going to do morning exercises.
……
執教者能以課程表為引子,打開學生的思路,填補話語空缺,對本課的重點句型進行有效操練,將語境的創設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 有效提問,作出合理評價,激發學生體驗成功endprint
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評價要有利于學生不斷體驗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進步與成功,有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和保持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有效提問要求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合理的評價,這樣才能使學生樂于參與課堂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例如:外研版《英語》三年級英語第二冊《Module 8 Seasons and Weather》學習單詞:spring, warm, summer, hot, autumn, cool, winter, cold。教材通過討論最喜歡的季節及理由的對話情景呈現本課主要詞匯。執教者在教學中通過人稱的轉換,對句子“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Why?”進行拓展,師生對話如下:
T: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OK?
Ss: OK.
T: S1, please come here and tell me: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Why?
S1: (走到教師跟前耳語)I like winter. I can make a snowman.
T: She likes...because she can...(一邊板書,一邊示意學生跟讀并自由想象。)
S2:She likes spring, because she can warm and sunny.
執教者用句子“Maybe she likes spring, because its warm and sunny.”糾正S2的錯誤回答,保護了她的自尊心,同時提醒全班學生氣候的正確表達。學生在充滿溫情的課堂氛圍中思維活躍:
S3:She likes spring. Because its warm.
S4: She likes summer. Because she have summer holiday.
S5: She likes autumn. Because she can fly a kite.
T: I like summer. Because I have summer holiday. And you like summer, because you have summer holiday,too. And maybe she likes summer, because she has summer holiday. Right?
執教者沒有直接指出S4的錯誤回答,而是通過I、you、she三個不同人稱代詞的比較,讓學生區分了have,has的不同用法,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增長了知識,增加了自信。學生的思維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得以激活,其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發展。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能根據教學精心設計問題,在有效提問的同時還應該善于導疑,能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己釋疑,并能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合理評價。這樣,英語課堂才能成為訓練學生思維的舞臺,才能實現學生英語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鄧黎莉.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實際[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4(1).
[3] 卜玉華.“新基礎教育”外語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英語)[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陳慶玲,福建省泉州市立成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