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莉??
摘要:生活化教學,是指將教學活動植入到現實生活背景中,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獲得更多的知識體驗。體育,是小學階段重點課程之一,關乎著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因而,為了實現對學生體育學科素養的鍛煉,應將生活化教學方法導入到體育課程中。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實施方法
結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創設自主松散模式、高結構化選項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積極鍛煉自身體質。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然后,闡述了體育生活化教學模式實施方法。
一、 小學生心理特點
從現階段來看,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小學生一般是6~13歲,他們尚未形成穩定的內部心理,很容易產生較大的情緒波動;
第二,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只要是新鮮的、新穎的、有趣的事物都會引起他們的強烈反應;
第三,小學生的自控能力不足,他們往往會在做作業、上課時間段分神,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甚至會表現出咬咬鉛筆、咬咬手指、抓抓頭的動作;
第四,因部分家長會把孩子視為家里“小公主”、“小王子”,悉心照料孩子的衣、食、住問題。久而久之,小學生會逐漸失去自理能力,過度依賴他人。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較為突出,為了更好地完善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應注重結合小學生好奇心強、自控能力差等特點,導入生活化教學模式。同時,借助生活化教學模式趣味性強、內容豐富等優勢,集中注意加強學生體育方面的鍛煉。
二、 小學體育生活化教學模式實施路徑
(一) 組織豐富的活動
在小學體育課堂上,為了加強小學生體質層面的鍛煉,應注重聯系生活實際,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同時,在體育活動組織過程中,把“觀察”、“操作”、“討論”等活動形式融合到一起,激發學生體育技能的訓練。例如,某教師在體育活動組織過程中,便嘗試利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呼啦圈來設計一個“圈的游戲”主題活動。
活動一:每個同學自主練習呼啦圈的各種跳躍,如單腳跳圈、雙腳跳圈、單跳雙落、左右交換跳。
活動二:合作完成各種拼圖的呼啦圈跳躍游戲和情境游戲。如,跨越小河-穿越森林-鉆過山洞等情境游戲。
活動三:在跳圈的基礎上,設計一些帶圈跑、障礙跑、接力跑等游戲項目。
活動四:組織個人表演、小組表演、集體模仿等競演活動。
再如,某教師在助跑運動教學時,結合小學生自制能力較差的特點,設計了一個投擲游戲《消滅害蟲》,在活動進行中,為學生準備了青蛙、害蟲頭飾、呼啦圈、沙包等運動器材。然后,鼓勵學生扮演成小青蛙,學習小青蛙單踏雙落本領,且在保護自然情境下,以變化步點形式消滅害蟲,更好地實現上肢力量、跳躍能力等的訓練。這些體育活動的趣味性較強,可勾起小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積極參與體育訓練活動,掌握更多的體育訓練知識。但是,在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知識的理解和活動參與情況進行反映、點撥、糾錯、互動,使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好地體驗教師所創設的情境活動,加強自身體育運動技能性方面的訓練。
(二) 列舉一些生活事例
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為了達到高效性教學效果,應注重列舉一些生活事例。為此,應從以下幾個層面入手:
第一,在小學體育課堂上,教師應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列舉一些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例如,某教師在體育課程教學時,便導入了小學生所熟悉的張繼科體育名人事例,介紹了張繼科的訓練歷程。即張繼科在2000年加入了山東魯能乒乓球隊,2002年進入國家二隊,2008年在全國錦標賽中開始嶄露頭角,2009年獲得了首個冠軍,2012年又獲得了單打冠軍、世錦賽冠軍、世界杯冠軍、奧運會冠軍,是乒壇的大滿貫選手,他從小就開始進入到了無休止的體育訓練。這種體育名人事例的列舉,可激勵學生更愿意積極地投入到體育訓練中,以張繼科為榜樣,加強自身體質鍛煉;
第二,為了調動學生體育訓練熱情,也可結合小學生生性活潑的特點,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事例。以“前滾翻”動作教學為例,由于小學生性格活潑,喜愛小動物,可把學生帶到動物園,讓學生觀察熊貓的滾翻動作、棕熊翻滾表演等等,就此總結“前滾翻”動作技巧;
第三,為了讓學生能夠準確地完成體育運動動作,應鼓勵學生在觀察完事例之后,相互交流、討論動作的要領。然后,認真模仿某一動作。以“前滾翻”教學為例,在觀察完熊貓滾翻動作和棕熊翻滾動作之后,可讓學生自由組成3~5人學習小組,探討“為什么”要這樣做前滾翻動作和“怎么做”的問題,最終綜合探討結果,準確模仿前滾翻,深入掌握這一動作技巧。
(三) 抓住體育本質
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進行時,注重抓住體育本質,也有助于實現小學體育的生活化教學。首先,體育的本質是屬于生活的,如,嬰兒的手臂揮動、雙腳彈蹬等動作,都是體育活動的一種表現。因而,應保證運動、舞蹈、游戲等充斥著小學生的日常生活,讓當代小學生的體育活動生活需求得到滿足,養成一個健康的體魄,并為日后體質訓練做好鋪墊。其次,由于簡單的小游戲已經無法滿足2~3年級小學生的運動需求。因而,在體育課堂上,應抓住體育本質,對學生實施分項教學,讓學生在分項教學情境下,更好地展現自己的運動風采。如,體育技術、體育知識、體育技能等等,且享受于其中。再次,由于小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且需要體育生活體驗。此時,可由教師負責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運動情況,部署體育運動訓練主題。同時,通過講解、示范、練習鞏固這一訓練過程,有針對性地完成相關知識和技術方面的訓練,豐富學生體育生活體驗。從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小學體育教學階段,注重抓住體育本質,可推進體育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展開,應提高對其的重視。
綜上可知,當代小學生有著好奇心強、注意力不太集中、容易被有趣事物吸引的心理特點。在面對這一問題時,為了進一步加強小學生體育素養方面的鍛煉,讓學生養成“終身體育”意識,應從組織豐富的活動、列舉一些生活實例、抓住體育本質三個方面入手,實施小學體育生活化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初步掌握一些動作技巧,并通過實踐操練,加強自身體質方面的訓練,且將體育運動視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簡介:劉小莉,二級教師,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泰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