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數學是初中教學階段重要的課程內容,對于學生的后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下,教師沒有將學習的主動權給予學生,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數學教學效率低下。而隨著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傳播,要求教師以生為本,尊重所有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獲取知識已經成為社會所關注的問題。基于此,教師需要牢牢把握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潛能。
關鍵詞:以生為本;教育理念;初中數學;應用
一、 引言
在傳統數學教育過程中,教師以教為中心,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致使數學教學課堂效率低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數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在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學活動圍繞著學生而開展,充分地發揮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對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實際應用進行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 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而言,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一切教學活動是按照教師講解學生聽而展開的。教學活動圍繞著教師這個中心,而忽視了對學生思想狀況的關注,沒有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研究。與此同時,數學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形式也是由教師確定的,忽視了學生這個學習的主體。教師重視知識的傳授,以灌輸式的方式講解知識點,這使得學生感覺到數學知識的無用性,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最終打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 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
1. 備課環節以生為本
備課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傳授知識上,忽視了學生對重點知識的學習。而在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師需要做好備課準備,將備課的重點放在前置作業的設計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考慮到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需要學習到哪些知識,還需要兼顧將學到的知識總結提升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總之,備課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采用恰當的方式導入數學教學的課堂,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提升。備課中設計的課堂問題要促進學生思維發展,促使學生主動地探究,最終促進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發展。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將學生作為備課的中心,時時刻刻考慮到學生的成長,做好以生為本。
例如:在講解“線段、射線、直線”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該要考慮到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認識,哪些知識是學生比較容易誤解的。如:學生不能很好地辨別射線與直線的區別,不理解射線是有一個端點,而直線的兩端是可以無限延伸的。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思考采用哪種方式幫助學生有效地區分這一點。借助手電筒,將手電筒打開,讓學生思考此時所形成的是射線還是直線。通過這樣的方式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也做到了以生為本。
2. 給予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
如果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灌輸式地講解知識點,顯然這會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厭惡感,學生不能充分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因此,在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切身地深入到操作活動中去探究數學問題。只有讓學生自己去感悟知識,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知識系統化。所以,在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引導下,教師需要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對知識的感悟能力,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講解“截一個幾何體”這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充分地感知到每個物體的橫截面的形狀,加強知識的形象感。教師可以讓學生事先準備好小刀、蘿卜、蘋果等物體,將其切成正方體、圓柱等立體圖形。然后讓學生選擇一定的角度對物體截取,并觀察物體截面的圖形形狀。通過不斷地實踐與動手操作,學生能夠得出物體截面的形狀,包括圓形、長方形以及正方形等。教師通過讓學生自主實踐,感知知識的內在聯系性,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3. 鼓勵學生提出數學質疑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問題,此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提出質疑。并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最終解決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并自主解答疑問,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創設數學教學情境,鼓勵學生打破常規,敢于提出自身的疑問與想法。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生提出疑問后,教師不能因為學生提出的疑問不合理,就對學生進行嚴厲批評,這顯然會打擊學生質疑精神。再者,對于學生所提疑問,教師不能直接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而應該讓學生自主去探索問題,并通過自身的實踐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
例如:在講解“角的比較”這一內容時,起初學生可能會認為角的大小與角的各個邊長有很大的關系。針對這一問題,教師不要急于告訴學生答案,可讓學生自己去探討。學生可以采用角度度量工具等方式比較角的大小,控制角的角度不變,而將角的邊長加長,讓學生比較不同邊長相同角度的角的大小情況。通過給予學生質疑機會,并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促使學生在質疑過程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加深學生對角的大小比較這一知識的理解,明白了角的大小與角的邊長無關這一知識點。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充分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備課環節,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前置作業,在滿足學生需求、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其次,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切身地感悟知識。再次,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并引導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最終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夫標.“以生為本理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上旬,2014,25(11):70.
[2]蔡衛兵.淺談“生本教育”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2,31(10):107-108.
[3]韋金球.“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廣西教育:小教版,2015,65(9):26.
作者簡介:
伍秉和,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寧化縣安遠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