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摘要:本文結合高中英語必修一的教學案例,提出目前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實踐中教學目標設定和相應的活動設計方面存在的教學目標設定空洞、重點不突出、活動設計粗糙導致目標不能達成的問題,從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出發,對如何正確設定教學目標及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目標設定;活動設計
很多高中英語老師已經在新課標理念下修正自己傳統的教學行為。然而教學策略調整后,課堂貌似熱鬧,學生整節課“不知道學了些什么”的情況更加突出,同時也有老師對教學的效果愈加感到困惑甚至懷疑。我認為,閱讀教學中目標的設定錯誤和由此產生的任務或活動設計偏差是產生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下面就是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目標設定的案例分析。
一、 教學案例分析
1. 設定適當的、有效的、重點突出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設計中,應根據新課程標準,設定適當的、有效的、重點突出的目標,才能增強可靠性和有效性,確保教學設計的系統性。
案例一:閱讀課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描述唐山地震前,震中和震后的故事。課堂活動可調整為:(1)出示幾張地震后的圖片,提問“What happened?”(2)讓學生猜測Why didnt the earth sleep that night?(3)學生閱讀并理清文章的脈絡What happened before/during/after the earthquake?找關鍵詞,完成課文內容的表格。(4)找出火災新聞圖片,布置任務,作為記者報道。(5)評出最佳記者。這樣就能水到渠成地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2. 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案例二:閱讀文章Elias Story一個黑人的故事。
教學目標:初步了解由關系副詞引導的定語從句,通過一個黑人的故事,了解學習描述偉人Nelson Mandela的生平,學習他為爭取社會平等而表現出的勇敢和自我犧牲的精神。
教學設計:(1)同時展示有關課文的四幅畫面,讓學生描述“What happened in the picture?”(2)指出最后一張圖片中Nelson Mandela在監獄中的囚服號碼提問“Do you know what the number stands for?”引出他在監獄的經歷和生平。(3)針對課文內容提問“What about Nelson Mandela impresses you most?”讓學生來回答,回答的想法很多,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他們對Nelson Mandela的看法,對于學生的良好表現,老師要及時肯定,學生就會充滿信心和興趣地完成閱讀課的其他任務了。
二、 閱讀課教學目標的設定和建議
1. 正確處理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和培養閱讀理解能力兩大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
高中英語閱讀課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了解詞義、句意,還要了解詞、句在文中表達的作用,了解詞際關系、句際關系以及全文文字的表達意圖所構成的網絡。因為語言知識對閱讀教學來說,從來都不是教與不教的問題,而是如何教的問題。這樣才能實現閱讀教學既教學語言知識,又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雙重教學目標。
案例三:閱讀文章Elias Story一個黑人的故事
可以把課堂活動調整為:(1)快速閱讀后,可以做幾道判斷題,把blow up, passport 等短語穿插在判斷題中,同時,通過圖示或英文注釋解決部分生詞問題。(2)仔細閱讀,通過回答問題、找關鍵詞和同義句,理解文章脈絡,解決難句“The last thirty years have seen the greatest number of laws stopping our right and progress, until today we have reached a stage where we have almost no rights at all”的理解。(3)學生復述課文并完成課文摘要的完形填空題。(4)用課本學的詞匯、句型討論并匯報 If you were Mandela, would you use violence?Why?
2. 重視生成,防止目標虛設
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系統,其間充滿著種種不確定性,生成是不可避免的,教學目標作為預設的教學結果,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導引,也是教學評價的依據。預設與生成并不矛盾,有預設就有生成。而另一方面,預設的教學目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老師可以根據教學過程對目標進行適當的調整。
案例四:閱讀課Journey Down the Mekong講述了Wang Kun和Wang Wei兄妹倆為沿湄公河汽車旅行做計劃的過程。
教學目標:了解一些旅游常識,嘗試解決一些旅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樣導入會更好些:(1)老師在學生回答完“I learn English for money”后又提出相同的問題,主觀性太強,太過于依賴教案設計。學生被動地接受,沒有起到導入的作用。(2)教師應順應學生的話題隨機應變。老師追問“How can you make money by learning English?”學生回答:“When I do business with foreigners,English will be useful”老師就說“Then you will have to go to different places. What will you know before you start traveling?Lets learn about it in the new lesson”。
總之,本文通過對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目標設定和活動設計的觀察,關注教學目標設定的有效性和活動設計的系統性,對課堂教學實踐進行剖析和研究,為高效率的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提供可操作的原則和方法參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嚴先元.2005.新課程:教師怎樣上課?[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周婷,四川省涼山市雷波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