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梅
摘 要:閱讀能力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自身閱讀能力的高低、強弱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對他們的學習產生影響。為此,本文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興趣
一、 前言
閱讀能力是小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更是小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對于小學生而言,培養他們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對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長學生見識以及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方面都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為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以提升他們理解、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培養他們逐漸形成高尚的情操,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現筆者就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談幾點自己的看法,以期與各位同仁共同商榷。
二、 培養閱讀興趣,激發學生閱讀欲望
興趣是人們從事某項事物的主要動力,就如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其首要任務便是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內心深處產生對閱讀的主動需要。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從這幾方面著手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教師可以經常與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當然也可以組織學生講講他們在閱讀過程中,以及閱讀后的體會和收獲,通過“現身說法”的辦法,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一些關于讀書的名言,進行評說、欣賞,或者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引發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從內心深處激發出學生對書的渴望,從而讓學生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再者,教師還可以利用小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故事的魅力讓學生主動去閱讀。筆者在教學中就發現,小學生們都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說老師要給他們講故事,一個個都變得興致勃勃,精神抖擻。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語言,很容易就將學生帶入故事中去,而當學生們正聽得津津有味時,教師戛然而止,告知學生欲知后事,請自讀原文。這樣一來學生就會積極地投入到自我閱讀中去了。
三、 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需要教師教給學生一些正確的閱讀方法,從而實現“一篇帶多篇,課內得法,課外受益,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做到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注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引導學生能夠主動閱讀。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出發點和歸屬點都要以學生為中心,所以教師的講授是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替代學生的自主活動的。只有讓學生自己用心品讀課文,他們才會在自主活動中,讀出文章的味道,體驗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其次,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樹立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觀念,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對學生多一些信任和鼓勵,同時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去,做學生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平等的對話,把課堂還給學生,保障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閱讀和思考,這樣學生就會有閱讀的興趣與欲望。最后,教師在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自學,自悟,自得的能力。具體來講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并善于獨立地查找資料,理清文章寫作順序、主要內容,弄懂字詞意思,能夠理解課文內容,找出文章的重難點。同時對于自己不懂的問題能夠積極與老師交流,并在老師的幫助下能夠積極探討,自主解決。而且教師還要注意在語文課堂上堅持以學生的讀為中心,引導學生采取多種形式的讀如輕聲讀、自由讀、大聲朗讀、默讀、分組讀、分角色讀、背誦、吟誦、表演等等。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的熟,不解說自曉其義也。”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經過充分的閱讀讀,能夠在讀中整體感悟文章主旨,進而不斷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四、 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
要想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全方位的發展,教師除了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閱讀外,還應該引導學生將閱讀延伸到課外,實現課內課外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當然學生的課外閱讀也并非漫無目的的。為了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率,教師在定期檢查的同時,還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向他們推薦或者當做任務安排他們讀一些適合他們發展的書籍。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各方面發育的最佳時期,所以在這個時期,教師給他們推薦的課外閱讀教材,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所以,教師應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向他們多推薦一些既有真、善、美,又能博覽新、活、寬的讀物。比如說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就可以向他們推薦一些如短篇童話、寓言故事之類的相較簡單、簡短的書籍,例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十萬個為什么》等。而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已經在學校中積累了一定量的科學知識,有一定的生活實踐經驗,所以他們的認知能力也相應的得到了提升,對他們教師就可以結合他們的興趣,向他們推薦一些如《簡·愛》《呼嘯山莊》《茶花女》《安娜卡列尼娜》《童年》《我的大學》《紅與黑》《高老頭》《小王子》等世界名著,還有如《愛因斯坦傳》《李四光》等名人傳記,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提升閱讀能力的同時,受到閱讀內容的啟迪,從而使他們的情感受到熏陶,進而不斷陶冶他們的情感,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總之,在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時,教師不能把學生的閱讀局限于課堂內,而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外也主動開展閱讀,從而把學生引向更為廣闊的閱讀世界,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劉金芝.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淺論[J].學周刊,2017(08)
[2]程嬪.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7(01)
[3]管小琴.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J].新課程(中),2016(11)
[4]高曉娟.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