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梅??
摘要:語文教學學生的聽說讀寫,涵蓋著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形成的方方面面,每個方面都不能缺失。而現實語文教學卻不那么令人樂觀,語文教學學生的“寫”怎么樣?基本要領沒有掌握,質量也不高。對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做出思考,做出涵蓋豐富內容的科學思考。
關鍵詞:作文教學;可寫時空;創設策略
教過多年小學語文,總感到學生的閱讀感悟,還是比較得心應手的。學生可以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感悟,即使某些學生不能,強行灌之也可獲取一定效果。學生的寫作就另當別論了,寫不起來,就是寫不起來。學生學習幾年,寫作就是那樣的不能眾人欣喜。針對這樣的情形,平時做出相關的思考和實踐,為學生創設可寫時空,能夠獲取一定的效果。
一、 文本引領為學生創設可寫時空
在學生的寫作訓練中,人們都存有這樣的問題,忽略了教材文本對學生習作的引領作用。平時的語文教學,人們都不自覺地將閱讀和寫作近乎截然分開。閱讀感悟的是文本,所閱讀感悟文本的內涵和寫作方法,在學生的寫作中得不到任何意義上的模仿。如此閱讀寫作的不能聯姻,不管是對閱讀,還是對寫作都是沒有多少好處的。我們應當看到,小學語文教材文本都是文質兼美的,對任何一個人都極具示范作用。這些文本之所以就是那樣的文質兼美,一是取決于選材,二是取決于表現。如此的文質兼美,光讓學生去做閱讀性的欣賞,而不讓學生去做寫作性的模仿,這當是語文教學的一大缺失。竊以為,作為語文教學,必須在閱讀感悟的基礎上進行模仿。如語文教材篇目為什么就能夠那樣的姹紫嫣紅?是因為編者在浩瀚的文學海洋里精選出帶有廣泛意義的作品。如描寫壯麗山川的作品有,描寫革命戰爭的作品有,描寫自然現象的有。如果在學生的寫作訓練中,以一篇文本為楷模,讓學生去選取對自己有教益的內容,作為寫作的素材,作為理想的題材。那一個個學生不會因“鳥”的小不去寫,一個個小學生也不會因自己的長輩沒有雄壯之美就不去寫。如果我們在教學相關文本時,喚醒學生對周圍一切的關注,那學生寫作的筆下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學生的寫作也就不會多是那樣的無從下手,甚至就是某種情形下的一氣呵成。
二、 活動引領為學生創設可寫時空
人們在讓學生進行寫作時,往往都拔苗助長,甚至就是好高騖遠。這里的主要表現是什么?往往都想通過學生的手去寫出諸多具有相當意義的事情來。這樣做,我們的初衷是好的,但往往是達不到目標的。對于小學生而言,心里裝的多是有意思的東西,雖然有意義的東西不是沒有,可真正有意義的還是比較少的。作為小學生的習作,作為一個個還比較幼稚的孩童,要讓其寫出有意義性的東西,當屬“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如果我們能夠讓學生去寫他們認為有意思的東西,那學生都會感到有東西可寫,學生會感到有很多東西可寫,學生也完全會因此而一發不可收拾,主動而又積極的寫出好多好多心里裝著的有意思的東西。如果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沒有了有意思的東西,那學生會動用自己的諸多器官去發現周圍一切有意思的東西來。從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看,應當是先從有意思開始,當積累到很多很多的有意思,自然而然地會發現人世間的有意義。小學生的有意思從何而得?賴于學生的活動。平時的語文教學,不要讓學生多進行機械重復的語言文字方面的訓練,不要死捧住書本,將文本嚼的那樣的支離破碎。而要騰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去觀察窗外的世界,讓學生去閱讀教材文本外的天空,甚至多讓學生能夠涉獵到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讓學生都能夠這樣去活動,其實就是一種生態發展的實踐。從相關信息看,人們開始將目光投放到生態寫作的趨向上,開始實踐著學生與自然進行對話的生態寫作研究和實踐上。這不能不引起我們注意的是,有趣味活動的引領對學生寫作的威力發揮是無窮的。
三、 互動引領為學生創設可寫時空
從我們所教的學生看,沒有差異是不現實的,學生寫作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生寫作之間的差異大都是這樣的兩個方面,其一是選材,其二是表達。在選材上,不少學生的生活比較封閉,學生沒有點滴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他們往往不知道麥苗長的是什么樣子,他們往往不知道稻谷什么時候成熟。在表達上,他們往往不可將所學到的表達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上,有時甚至會對自己較為獨特的表達還持有一定的懷疑態度。所以,在一般的學生身上都存有或多或少懶于動筆的惰性。針對這樣的情形,我們應當采取的策略是,讓學生都能夠進行相關寫作前、時、后的互動。如讓學生進行寫作前的互動,我們可以利用一定的主題,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表達,以此促進學生在互動基礎上的表達技巧的提高。如同樣一個小生靈,欠于表達的學生是不可能將其表達得生動活潑的。但當有學生開始著生動形象的表達時,那將會在生動形象表達的啟示下產生屬于自己生動形象的表達。如學生在表達小生靈中,不會比較恰當地運用打比方的手法,當有學生用起來,那對不會用者當是十分有效的啟發。如學生在表達時,對相關的美麗不能比較巧妙地進行鋪陳,那我們可以采取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或者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策略。當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進行表達時,學生寫作的課堂會是怎樣?那是不言而喻的。如學生對相關的表達,其層次會出現一些混亂,結構也安排得不是怎樣的合理,那學生可以相互之間進行爭鳴,可以相互之間進行評價。當大家都能夠發表自己的觀點,那就是一個個比較合乎事理的表情達意的思想。
筆者所思考和實踐為學生創設可寫時空,只能是一孔之見,自感不是怎樣的深刻。但也感到比較欣慰,因為在平時的諸多實踐中,讓自己的思考得到比較有效的驗證,更為主要的是讓一個個學生的寫作空間得到有效地拓展。在思考和實踐的過程中也深知,教育教學需要動態發展,更需要生態發展。生態化的小學作文教學,需要我們去做更為深刻的研究。雖然生態化的寫作教學,其路漫漫修遠兮,但只要上下而求索,定能夠摘取更為豐碩的果實。
參考文獻:
[1] 劉紅敏.生態寫作極其教學 [J].語文教學通訊,2017:7-8.
[2] 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課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
[3] 祁智.剝開教育的責任 [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林冬梅,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見龍亭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