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甌,古稱建州,歷史悠久,孕育了豐富多彩的地方歷史文化,本文結合建州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情況,提出了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與策略。
關鍵詞:建州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原則;策略
福建省建甌市,古稱建州,是閩江上游,武夷山下的一個美麗古老的城市,現有人口54.5萬。這里山清水秀、物產豐富、交通方便、文化發達、人才薈萃,歷史上一直是閩北乃至整個福建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閩國故都,八閩首府”之稱。建甌開發的歷史久遠,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新石器時代。建甌早在東漢建安初年(公元196年)始置縣,稱為建安縣,至今已有1821年,建州傳統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沉淀積濾,可謂洋洋灑灑,蔚為壯觀。
受經濟和觀念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建州地方歷史文化的校本課程開發和在當地教育教學的使用中,都處于一種滯后的狀態中。要突顯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在開發和建設過程中的地方特色,引領課程開發與實施走向正確的軌道,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應注意以下幾點原則:
一、 堅持主體性和整體性原則
在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過程中要確實發揮師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根據當地實際積極開展實地的考察研究、訪問調查、查閱文獻資料等,在搜集、整理鄉土歷史文化素材的基礎上進行地方歷史文化校本教材的編寫。在此過程中,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帶領學生參與地方歷史文化校本教材的搜集、整理和編寫。當然,地方歷史文化校本教材的編寫和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方面,它的實施又是另一方面,并且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它牽涉教材的編寫、師資力量的配備、教學活動的開展等方方面面。
二、 堅持可行性和地方性原則
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開發涵蓋了現實生活中的諸多領域,如宗教信仰、民俗、藝術等。作為學校日常教學的補充,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在內容的選擇和安排上,要做好“加減法”,既要減少概念、定義等純理論的內容,又要加大可操作、可實踐的內容,以達到培養學生特長和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課程宗旨。
三、 堅持興趣性和層次性原則
在課程內容的立意上,要遵循學生的心理和認知水平,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要有層次性、易操作。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把滿足學生發展需求作為課程開發的最高宗旨。每個學期伊始,在制定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時,可以進行學生問卷調查。學校將課程以菜單的方式公示給學生,把課程的選擇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他感興趣的、他能參與的校本課程,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地方校本課程開發與建設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對當地鄉土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而且要樹立“全員參與”的策略,即行政部門、教育機構、科研機構和街道社區等社會各部門各機構都應積極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和行動。
1. 地方行政部門要對地方歷史文化資源進行保護與挖掘
過去由于過于追求經濟利益,地方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工作重視不夠,使得許多歷史遺跡、古代建筑等文物遭到破壞。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地一方的靈魂。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只有保存好、傳承下來,才能談得上開發和利用。
2. 學校要有正確的校本課程開發理念
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學校辦學理念和文化建設的反映,它的實施使得校長、教師、學生等在觀念及行為上都會發生較大變化,學校在進行校本課程開發時應多問問“學生喜歡什么”,“學校能做什么”,“學校想做什么”。因此,學校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上應根據學校的實際,做到量力而行、目標明確;要結合學生的發展和興趣需要;要有長期的目標、中期的規劃和短期的計劃。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應組織管理者和實施者進行自我評價和創新,不斷地優化校本教材和課程。
3. 有效的管理是校本課程開發持續推進的保障
校本課程開發要做到可持續性發展,就需要一個完善的制度加以規范和保障。首先,在校本課程開發時,需要有據可依,這個依據可以來自國家、地方的指導性文件,可以是學生的需求,也可以是學校的實際條件;其次,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要有保障機制,這個保障可以是師資配備,也可以是物資保障;最后,在校本課程實施后,還應有自我評價和創新機制。
4. 構建與高等院校等科研機構的合作機制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專家、學者是中小學教師最熟悉但又最陌生的一群人,在教師眼里,他們往往是教師問題解決的最終代言人、繼續教育的官方使者。他們既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又對教育教學實踐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夠為教師指點迷津,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提供幫助。
5. 積極利用學校所在社區的課程資源
學校的范圍畢竟有限,豐富的課程資源在社區。因此,學校在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建設上要轉變觀念,不僅要“請進來”,還要“走出去”,積極利用社區的課程資源。建甌市閩源文化廣場有數千平方米,四面的壁畫有建州兩千年來的重要歷史事件和人民所稱頌的圣哲先賢并配以翔實的文字說明。建甌竹海商貿城有長達數百米的文化長廊,鑲嵌著一百多幅精美浮雕,建甌的歷史文化一覽無遺。
如何將地方歷史文化融入校本課程開發對所有的中小學教師來說都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開發建設要與外界加強聯系,將地方歷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營造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這一點所有教師都應牢記于心。
參考文獻:
[1]陳碧妹.安順地方歷史文化校本課程開放性教學探索[J].綏化學院學報,2013(8):89.
[2]郭連鋒.地方歷史文化與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及策略探討[J].教學與管理,2011(5):86.
作者簡介:
周秀福,福建省建甌市教師進修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