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如何提高小學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質量,成為教師面臨的重大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改善師生間的關系,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協作,并積極努力地為同學們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堂環境,以此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養和能力,在注重學生文化課學習的同時,努力打造學生的個性與興趣。
關鍵詞:六年級數學;教學質量;改革創新;新課標
一、 引言
在小學六年級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想要讓學生們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實踐中來,應努力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創新和吸收先進的教學模式和理念,以此來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點燃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激情,激發同學們對于數學學習的樂趣,在老師和學生的雙重作用與配合下,行之有效地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二、 學習新課標知識 努力改革創新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以往的數學經驗和模式已無法適應課堂需求。因此作為教師,我們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以及內容等很多方面都需要進行改革創新。教師們要首先了解并熟悉新課標的標準,在時代變革的潮流和趨勢下,勇于接受挑戰,用全新的理念和架構,明確的目標和先進的思想來進行教學改革,杜絕固定化模式,不局限于教材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課外資源以及互聯網信息進行高效教學。對于學生們來說,這種具有先進理念和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對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長此以往,學生的數學成績必會有所提高。
三、 重視師生交流 注意理解溝通
(一) 教師教學計劃的創新
數學老師作為小學六年級數學課堂的關鍵參與者,應把課堂上的被動學習變為讓學生主動參與和進行數學探索的過程。有這樣一種積極向上的環境,學生們在學習知識和提高文化素養的同時,也同樣可以在道德素養,學習態度等方面都得到顯著的提高。長此以往,落實新課標,實現教學改革將指日可待。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這門課程時會感覺枯燥乏味,這種現象的出現,就要求教師們在教授課程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們營造輕松的氛圍。數學教學不僅僅是師生間的傳達和接受知識的過程,更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共同進步,增加情感交流的橋梁。比如教師可根據本班同學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考察、說課、評估等,充分利用校內的教學資源,進行公開輪講,并從中選出最為吸引聽眾的案例。這種方式的備課,有效地做到了分工合作,既符合每個班同學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也可以讓具有不同長處的老師們優勢互補,達到既定的效果。在課前做好備課的同時,在課堂實踐之后也要做到查漏補缺,分析自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和知識的遺漏,并和學生們積極進行溝通,明確他們的困惑和易錯點。這種課前備課、課后反思的雙重模式對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 教師教學形式的多元化
近年來的課程改革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教師的課前備課不應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模式,教師的集體智慧也應得到很大程度的發揮,很多教學的研究和成就也是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比如針對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難點、重點,把自己的疑問和教學設想與大家進行交流,取長補短,最終達成共識。這種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教學理念的形態,更加的開放、輕松,交互性也變得越來越強。
(三) 提高實踐能力、發展自主學習
在對于六年級同學的數學教學中,如何讓他們更好地理解知識成為教師教學中值得反思的問題。教師單純地授課會導致學生在理解上出現偏差,而理論的傳授加之以實踐的方法會讓同學們更加容易理解。比如對于圓的周長這一概念的理解,可以讓同學們自行進行測量,找出周長和半徑之間的關系。這種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同學們的組織觀察能力,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找到對于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這種自主學習模式的開展,勢必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也可以變得豐富多彩。
四、 運用多媒體以及互聯網手段進行興趣教學
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使得多媒體、互聯網教學越來越受到青睞。對于學生們來說,此種教學方式更加具有吸引力。對于六年級的同學來說,控制能力差,無法全神貫注投入課堂教學成為他們學習過程中比較嚴重的問題。互聯網教學的豐富多彩會比傳統的抽象教學更加具有吸引力。因此,作為六年級的數學教師,想要讓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借助多媒體及互聯網教學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五、 結語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六年級的數學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顯然已經不適合當今社會的發展,我們應該不斷變換教學理念,熟悉學生們的喜好和心理,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優化自身的教學模式,將新的方法和模式注入教學當中,同時注重和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長此以往,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學質量勢必會得到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沙莉.暢游數學王國探索數學奧秘——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4,(1):31.
[2]錢詠梅.強化主體意識、培養創新精神——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能力的探索[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21):5.
作者簡介:
朱鳳艷,江蘇省張家港市塘橋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