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思維的學科,小學數學作為學生步入數學殿堂的起始學段,對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如何在學生數學學習之初就建立起對數學學習的正確方法,筆者以為,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抓住知識的本質,促進學生深度思考,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無疑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知識本質;深度思考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的本質是邏輯性強,且具有抽象的屬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無論是教材中的知識,還是各種數學實踐活動,學生對這些事物的好奇心猶如泉涌。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抓住知識的本質屬性一步步地探索數學的本質。教學中抓住數學知識本質,引導學生深入開展探究活動,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一、 利用概念引入,理解數學概念的本質
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正處在一個充滿著幻想的年紀,想著去探索未知的神秘世界。他們對教材上的知識是充滿著好奇的,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為他們打開一扇五彩斑斕的數學世界。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時,可以利用概念引入,逐步地去解析數學,借助鮮活的例子,幫助學生能夠迅速、準確地理解知識點。例如,在加減法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往購買商品上思考,通過身邊的事例,將數學與生活融合在一起,幫助學生從枯燥乏味的白紙黑字的法則、概念,走進形象生動的數學天地,自由地翱翔,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概念引入在現如今的教育領域中,地位顯而易見。小學生初入學校這個小社會,對一切從未接觸過的事物充滿著探索的欲望,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時,可以根據學生的求知心理,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一步步地打開數學概念的大門,培養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探索能力。概念引入對小學生來說,是一張通往數學新世界的邀請函,它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新知識,并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 利用微課引入,能夠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數學知識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小學生在初步理解完新知識后,就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不再對學過的知識刨根問底。此時,教師應該促使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以鞏固所學的知識。微課,可以把學過的知識濃縮在課件中,將教材課本上的白紙黑字轉化為學生感興趣的課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還可以借助計算機,查詢自己感興趣的學習資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建立一個QQ群,在講解完課本知識后,將相關的知識資料、圖片或者視頻等,傳送到群中,以方便學生復習使用,進行知識的鞏固。例如:在學習《圓》時,教師可以收集相關的圓的視頻,清晰地展示出是通過什么樣的步驟才求得圓得周長、面積公式等的。教師也可以在課后給學生布置作業:使用電腦,結合所學習到的知識,畫出圓,并且改變圓的半徑,探索圓是怎樣變成橢圓的,從而加深學生對圓的理解。因此,充分地利用微課開展教學,把學過的知識進行展示與回顧。這樣,就將學生帶入一個不一樣的數學世界,從而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三、 課堂積極探索,抓住知識本質進行思考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當學生遇到阻礙的時候要引導學生走出誤區,逐步地帶領他們深入知識的本質。我們知道,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抓住知識的本質去思考探索,培養他們在知識領域可以大膽往前沖的魄力,不懼怕一無所獲,敢于去探索新事物,獲得新知識,漫游在數學的知識海洋中。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所吸取到的一絲一毫的知識點,都將是以后通往知識殿堂的基石,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品嘗到勝利果實的滋味,讓學生明白數學這條路有苦有甜,苦盡甘來,只要用心去探索,去尋找,就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知識寶藏。每個學生都是有潛力的,他們能夠徜徉在數學的知識海洋中,接受知識的洗禮。例如:在學習《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時,就分發給學生兩幅課前就準備好的長方形卡片,要求他們測量出長與寬,讓他們去探究兩幅畫的不同。在測量好長與寬后,看看兩張卡片的長與寬存在什么樣的關系。接著,再來研究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存在什么樣的特征。這樣,學生就會自主地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四、 反思教學方法,努力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
福建師范大學教授余文森說:“反思,就是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教師需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適合學生,是否能夠引領學生走入不一樣的數學世界。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教師個人的教學理念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例如,小學教育極力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在課堂上勇于發言,能夠跟隨教師探索新知識的方式,而有的教師在實際課堂上,會只顧著將繁瑣的知識一次性地講解給學生聽,不與學生互動交流,導致學生不能準確地理解新知識,對知識產生模糊的印象。第二,教師所具備的知識不符合新課程的內容。例如,新課程添加了“算法初步”的內容,有許多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沒有接受過這類知識的內容。(有一些年輕的教師在大學時學習過計算機語言等知識,大約三分之一的年長教師沒有接觸過英語,有的學校的多媒體設備不齊全,無法彌補傳統教學的漏洞。)因此,學生在學習此類知識時,無法得到準確的講解。教師在新的教育改革下,要時不時地檢測自己的教學方式是否符合要求,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出正確的策略。
在現如今的小學數學課堂中,如果教師仍然只顧著講解教材知識,不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仍然讓學生緊隨著教師的腳步,一心地做筆記,沒有時間去思考、去理解,就容易對知識點產生誤解,不僅會影響學習數學的效果,更導致學生游離于數學課堂,弱化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通過優化教學策略,采用契合學生身心的方法,不斷引導學生抓住數學知識的本質,從而真正走進數學,探究數學,進而思考數學世界中的萬千奧秘。
作者簡介:
周洪林,江蘇省金湖縣金北鎮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