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改革教育的創新,在小學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來達到數學教授的目的,它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可以引導學生群體思考。利用小組的合作學習,可以使小學生在交流中收獲知識,在探討中加深所學知識的印象。這種團隊式的學習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自主性以及團隊合作意識。本文主要闡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合作學習的應用探究。
關鍵詞:數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應用
一、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因為數學在所有學科中屬于靈活的學科,其中包括很多的抽象的知識,所以在小學生起步學習數學時,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可以使學生在溝通交流中,逐漸發現學習數學的樂趣,并且主動地去探尋問題的答案,這對于學生的成長與進步是非常有利的,小組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在學生精神的培養上,還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意識與合作的能力,使學生學會研究與分析,從而變為運用知識的主人,這對于增長學習數學的有效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二、 依據學生特點合理分組
分組時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因為它決定著一個小組的學習是否會有效果。在傳統的教學模式里的分組,只是依據作為進行簡答的分組,每個組大概有四到六人左右,這樣的分組方式,對于教師管理學生是非常便利的,但是這種分組方法存在一個很大的漏洞,沒有考慮過學生的想法。這樣做即使分組成功以后,在組內的學習氛圍也不會很高,出現學習被動、組內成員不友好的現象,從而使學習小組過于形式化,會使學生學習數學時出現適得其反的情況。所以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組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一個班里有,30個人,可以規定每一個小組都會有5人,每個組里都會存在一個小組長,并用數字1~6為六個小組進行編號,使教師管理時比較便利。除此之外,尊重學生的想法,為學生安排相對的學習小組,并且使每一組內至少有一個是學習好的同學,一個是相對于差的同學,來進行以優帶劣,實現組內共同進步的準則。這樣的分組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個人想法,還會使學習小組順利成立,進行有效地學習。
三、 具體數學實踐的應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進行小組合作實驗教學。教師在上課之前設計好合作的思路,將具體的流程告訴體系們,給學生提供一個進行詢問以及探討的時間。對于需要實際動手的任務,可以留出合適的空間與時間,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動腦能力。
(一) 實踐數學
利用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有親自動手的機會,體驗數學為自己生活中帶來的樂趣,不但會減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的壓力,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數學的心情,激發出學生對于知識渴望的潛能。除此之外,依據學生在組內不同的位置,所進行分工合作,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團隊與責任等意識。
例如,在課堂上講授三角形時的知識時,可以分配給每個小組把自己所認為的三角形的飾品拿出來,在由每個小組的組長帶領著自己的小團隊去另一個組內把認為不是三角形的飾品拿出來。這樣做不僅僅增加了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還增加了學生對于三角形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讓組長總結三角形的特點,并且老師在一旁適當指導與講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加深學生的掌握知識的方法,既可以輕松地學會關于三角形特性的知識,還增加了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 游戲數學
學習數學的方法有很對,對于小學生應用游戲教學是非常有效果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熱情是根本,因為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愛玩心理,這種游戲式的教學是受到學生普遍應用的。例如,在學習必然性的課題中,因為有兩種狀況,一是必然發生,二是可能發生,這節課可以實行拋硬幣的實驗:
1. 任意拋出一組硬幣,所看到的面一定是花;
2. 任意拋出一組硬幣,所看到的面可能是花;
3. 任意拋出一組硬幣,所看到的面一定不是花。
利用四人分組的模式完成活動,并且說出在擱置硬幣的思想。在小組內,進行集體的商量,由一人操作,組內其他成員進行探討,使每個小組成員做好分內工作。在結束實驗以后,進行整個班級的交流,大多數認為:第一種情況是將數字的兩面進行粘連;第二種情況是花與數字進行了粘連;第三種將花兩面進行了粘連。在整個實驗結束以后,學生會通過實驗對于必然性、可能性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增加團隊意識與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熱情。
(三) 聯系實際
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是隨處可見的,教師可以列舉在現實中應用的例子,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比如在實際超市的購物中,進行簡單的運算,例如在與媽媽去超市時,媽媽買了一桶豆油和一桶水總計花了68塊錢,媽媽的手中有兩張50元,這時問學生媽媽該如何付款?還剩多少錢?可以依據小組進行實際的情景還原,可以使學生在聯系實際生活做實驗來獲得數學答案,讓學生自己算出50+50-68=32的相似習題的講解,這樣對于學生的聯系實際的能力會有大大的增強,從而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熱愛數學、熱愛學習。
結束語
把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帶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對于學習數學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增加了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熱情以及思維的鍛煉,大大地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團隊精神,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友好關系,使學生在對學習擁有熱情的同時加大的全方面的鍛煉。因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團隊合作的模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促使學生在實踐環節的全面發展得以發揮到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金玲玲.探究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4,28:57.
[2]郭淑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06:121.
[3]隋洪星.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6,30:70-71.
作者簡介:尹玉梅,寧夏固原原州四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