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玲惠
摘 要:課堂導入是高中英語課程教學中的關鍵關節,其對于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有著重要作用。在新的時期,作為高中英語教師,一方面要注重自身知識素養的提升,另一方面也需要運用科學有效的課堂導入策略來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去。本文將由此出發,探究高中英語教學中的行之有效的課堂導入策略。
關鍵詞:課堂導入;高中英語;教學;策略應用
高中生正處于人格體系構建、思維方式形成的重要時期,而作為新時期的高中英語教師必須抓住高中生的個性特點與學習特征,運用良好的課堂導入策略,對高中英語教學課堂導入環節進行再設計,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一、 高中英語課堂導入的現狀分析
(一) 形式相對單一
當前,仍然有許多的高中英語教師還未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在課堂上普遍采用問答的形式導入其即將要展開的教學內容。但是客觀來看,由于這樣的課堂導入方式所提的問題較為單一且機械,缺少對教學內容實質性的引導,本質上,這是一種無意義的閑聊。因此,問答式的課堂導入并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這也將阻礙學生發散思維與創新思維的養成。當然,現在仍有一部分教師甚至去除了課堂新知識的引導與鋪墊環節,直接讓學生展開新知識學習,這將大大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 創新性相對不足
很多高中英語教師對于課堂導入環節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尚未清晰的認識到其對于推動教學的重要意義。在導入時多數教師多采用舊知識復習和新單詞引導的課堂導入策略,這樣缺少創新的課堂導入策略很容易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感,不利于學生學習精神狀態的調整。
二、 高中英語課堂導入策略分析
(一) 情境導入
何謂情境導入法,簡單來說,其要求教師根據即將要教授的內容,運用一則故事或一段話等為同學們設置相應的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之中融入情境,了解新課知識。情境導入法的優勢在于能夠幫助學生對于知識有著形象而直觀的感知。比如在學習“Wildlife Protection”章節時,教師就可以運用插畫、掛圖、地圖等工具來進行新課引導。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投影同學們所熟知的“鹿”的圖片以及在我國鹿的處境,來引出文章對麋鹿的介紹,表達出章節中保護野生動物的主旨。不同的單元主題配以不同的環境與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一開始便能對即將學習的內容有一個相對具象的認識,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 多媒體動態導入法
計算機網絡等技術的大規模運用對現代化教學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多媒體在某種程度上來看,其也可以作為課堂導入策略來進行運用。在人教版英語教材中涉及了較多的科普類的文章,這類文章信息量較大,內容較為抽象,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其聯系不緊密,加上受到認知、生活經歷等的限制,學生在理解這一部分文章時普遍面臨著很多的問題。要破除這一問題,提升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科普相關知識面,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來輔助自身教學。如在學習“The power of nature”時,教師可以去網上找一些地震、洪澇、火山爆發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從動態的視頻中了解我們所處自然的強大力量,在增強學生對于自然災害認識的同時巧妙切入主題,培養學生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理念。在學習“General knowledge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as well as history”時亦是如此,因為很多學生缺少對古代文明的了解,要想讓他們更為投入的開展新課學習,就需要喚起其對于人類變遷歷史等的探索欲與興趣。
(三)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的靈活性強,趣味性高,學生與教師間可以進行良好的互動,對于新時期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來說,這也是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重要途徑與方法。在角色扮演之中,學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其內心的真實想法,這將有利于教師優化其自身教學策略。如在學習“Growing pains”時,由于這一章節與高中生所處的青春叛逆期十分吻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現出其成長經歷中所遭受到的煩惱,在角色扮演之中,有的扮演當事人,有的扮演父母,有的扮演老師,在扮演之中,學生也能夠舍身處地地了解到父母、老師的難處,并積極尋求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法,這對于引導學生健康發展,活躍課堂氣氛有著深刻意義。
(四) 討論式導入法
討論式導入法旨在構建和諧融洽的學習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與積極性。其具體操作方法為教師根據即將學習的單元章節內容創設一個話題,在教學開始之前花上個幾分鐘讓學生進行“Free talk”。學生自由發表其對這一話題的看法與認識,充分調動其想象力與創造力,在討論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等都將得到極大的提升。同時由于對話在輕松明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生也將摒棄傳統在課堂中發言的緊張心理,自由表達,這是提升學生口語能力的契機所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Free talk”要求教師所設置的問題與高中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連,讓學生能夠有話可談,避免冷場。如在學習“MUSIC”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說“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music?”讓學生討論其所喜歡的音樂,并展開對不同音樂類型特點的總結。討論是一個思維碰撞的過程,學生在討論之中也將不斷汲取其他同學的有益思想,拓寬自身的認知與眼界。
三、 結束語
在上文中,筆者只是對幾種常見的課堂導入策略展開了探討,在具體運用時,教師也需要結合教學實際,科學合理地選用課堂導入策略,在提升課堂實效性的同時,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當前,我國的英語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迫切需要得到解決,這是對教師教學素養的重要挑戰,在教學時,新時期的高中英語教師要理論聯系實際,不斷進取創新,尋求高效的課堂導入策略。
參考文獻:
[1]魯小華,劉甜甜.高中英語教學措施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18).
[2]王麗麗.初探課堂導入策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J].基礎教育課程,2016(06).
[3]馬寧寧.高中英語教學中情景導入法的再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5(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