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類大學生作為高校學生中的特殊群體,經歷了招生數量的急劇擴充,就業難問題日趨明顯。培養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需要社會、學校和學生個人相互配合。結合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實際,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點建議和思考,希望有針對性地促進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就業能力;藝術類大學生;培養
一、 引言
藝術類大學生作為高校學生中的特殊群體,近年來經歷了招生數量的急劇擴充,就業難問題突顯。該群體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在就業問題上也存在自身的獨特性,如靈活就業的常態化存在,對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能力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靈活就業為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個人職業生涯的實現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因此,對高等藝術教育而言,在數量增加放緩之后如何提升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將成為高校內涵建設的根本服務目標。
二、 高校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能力存在的問題
(一) 重視專業素養,忽略文化底蘊的培育
藝術類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由于專業特性,集中精力在專業技巧和素養上下工夫,練就過硬的專業技能。對于英語等文化課的學習中,往往輕而視之。專業教師對學生的嚴格管理和學生的意識認知,尤其藝術類與興趣密切相關,學生在主動選擇性上更傾向于對專業的青睞。加之在專業領域里,用人單位的考量指標也與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掛鉤,導致學習課程的偏頗。實際上,就目前的人才需求來看,用人單位不僅在關注專業水平的同時更重視扎實的人文素養。
(二) 就業意識淡薄,缺乏主動性
多年的學生工作經驗發現,就業出路與學生專業選擇以及職業生涯規劃呈弱相關趨勢,只注重享受和索取,很多學生到大四快畢業時也沒有就業的準備。與此同時,對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不清,自身的成長環境也養成了自由散漫的壞習慣,靈活就業幾率增加,穩定就業多靠父輩等已有的社會關系來完成,主動意識欠缺。
(三) 實踐經驗缺乏、創新能力不足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既有專,又有新的綜合素質的考量。一方面,強調大學生掌握核心專業技能的水平、對理論的理解力、實踐經驗的積累;另一方面,強調大學生應急事件的靈活掌控能力、創新思維力、觸類旁通的能力等。與社會需求相對應的大學生實際情況則體現在經驗匱乏,冷靜處理事件的能力不足,專業學習中缺乏靈性的創新思維和捕捉靈感的洞察力,畏首畏尾,瞻前顧后,成效不佳。
三、 培養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幾點思考
(一) 優化教育資源整體質量
教育資源整體質量的提升和優化需要考慮到兩方面的因素。從顯性角度看,強調硬件條件,包括教育資源有設施、空間、師資等。數量是基礎,質量是保證。有高水平的硬件設施才能造就高水平的人才,尤其是師資水平決定性作用。實踐性是藝術類專業的特色之一,教師需要集教學能力、社會服務意識、專業實踐能力于一身,通過專業性獲得項目的支撐。通過社會實踐、創新、創業平臺帶領學生進行專業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培養就業能力,了解和認識社會對于藝術類學生的需求特點和要求以及用人趨勢。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惠民工程、社工服務項目等立足專業,服務地方經濟和文化需求,提升專業的社會影響力,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力量,擴大社會影響力,挖掘隱性教育資源,對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 提升職業指導工作針對性
充分發揮就業指導課教師的作用,認真了解和分析藝術類大學生就業狀況和趨勢,明確藝術類大學生的定位。高校輔導就業指導課程由專業教師和輔導員共同協作完成。輔導員對于學生的特點和專業特性更具有實踐經驗和話語權,能夠在授課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專業特色開放性地講授相關知識。高校應該重視輔導員在就業指導方面的作用和優勢,通過專業化和職業化的多度加深加強對輔導員就業指導的培訓來提升其專業能力,以期高效地完成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指導和服務工作。
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工作是全員性工作,在協同創新、全員育人的大環境下,結合專業教師的特殊地位,務必讓專業教師充分認識和了解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因為其指導建議對學生來說更權威,更有影響力。就業指導服務工作可以通過日常的教學實踐貫穿在學生培養的始終,充分發揮“潤物細無聲”的有力滲透作用,使學生易于接受。高校也應順勢開展相應的師德教育,讓專業教師深刻地領悟到就業指導服務工作對于培養學生就業能力和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意義。
(三) 加強校企合作解決學生就業
藝術類人才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都對藝術類人才有需求。高校培育人才的落腳點是服務社會,校企間的合作是縮小高校專業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有效途徑,以此來確保人才輸出的質量,提升藝術類學生的就業層次,提升就業率。高校可以根據課程設置的實際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微調,專門開設專業實踐課程,定期組織團隊參與社會服務,主動創造社會實踐的機會。師范專業進校,聲樂專業進歌舞團,播音專業進電臺,舞蹈專業進劇場等方式參與社會實踐和社會服務,既是對專業學習的延伸和檢驗,同時也是能夠從意識層面提升學生對學校學習的珍視和熱愛,有助于提升學生對社會的認知,對專業水平的檢驗,夯實專業基礎。
參考文獻:
[1]蔣蕓.以就業和社會需求為導向探討提高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對策[J].數位時尚(新視覺藝術),2013,05:91-93.
[2]金冬梅,張櫻峰,杜蕾,溫志毅.大學生核心就業能力的培養效果和優化措施[J].現代教育管理,2014,08:107-112.
[3]涂淑梅.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促進藝術類大學生就業的長效機制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5,18:50-53.
作者簡介:
任月,遼寧省沈陽市,沈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