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教學階段,作為必修課的數學,可以說是最受教師和學生重視的一門學科,在一定程度上,它還會對學生今后學習發展的好壞起到決定性作用。為此,為了更好地打造高效數學課堂以及迎合新課改提出的新教學要求,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開始將情境創設教學引入課堂。情境創設,簡單的說就是一種以教學目標、內容為基礎的,適合學生發展,并能夠讓學生形成一定情感共鳴、構建學習情境、活動條件、背景的學習環境。一個恰到好處的情境創設,常常能夠讓學生對數學問題產生強烈的思維欲望,利于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使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親切感,了解學習數學的樂趣所在。因此,教師應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將情境創設落實到實處。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創設;運用探究
小學階段可以說是學生數學思維模式由具體向抽象轉變的階段,在這一教學期間,有效地運用情境創設進行數學教學,可以幫助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構建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間的聯系,拉近學生與數學這門學科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質量、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情境創設呢?在此,本文就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進行相應的探究討論。
一、 創設情境激趣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是否對數學學習有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效果和質量,而有效地情境創設,不僅可以改變傳統數學教學中的弊端,即讓學生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之后的長久發展起持續性的良性影響。講故事、猜歌詞和謎語等,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創設情境的重要手段,為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適時地將故事、游戲、謎語等引入課堂,將此作為創設情境的元素。例如在學習“七減幾”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如下的教學情境:“從前,有一只十分聰明可愛的猴子在田野中找吃的,突然,它發現了一片玉米地,它非常開心地掰了七個玉米裝進口袋里,但是等回到家,它一打開口袋,卻發現玉米只剩下一個了。”這樣的故事情境,不僅能夠切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情境中初步感知減法的意義,進而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減法的學習過程中。又例如在學習“統計”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猜動畫人物的教學情境:第一,腦袋大有大,身體小有小,大家都喜歡,爸媽好寶寶(大頭兒子);第二,手握金箍棒,變身本領大,妖魔都不怕,護師去取經(孫悟空);第三,淘氣的伙伴,有身藍衣裳,喜歡去探險,問題多又多(藍貓)。問題一出,學生紛紛開始投入到猜答案的隊伍中去,隨著一個個答案的揭曉,教師隨即將這三個人物的圖片貼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去收集和整理分別喜歡這三個人物的學生數,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也更有勁頭了。
二、 創設情境啟思
思考是內化數學理論知識的核心,只有會思、能思,學生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而數學是培養學生思維的主要途徑,數學這門學科自身所具有的抽象性、系統性,會誘發學生進行思維。為了更好地將思維與數學結合在一起,教師就要積極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面積和面積單位”的時候,教師就要下意識地找兩張不能夠直接進行面積比較的卡紙,讓學生猜一猜誰的面積大,這一矛盾的學習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欲,激活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又例如在學習“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的情境,即有兩只小兔子在森林中爭論不休,發生了什么事情呢?原來,他們是在爭論巧克力的大小,都在說自己手中的大,對方的小。故事講完后,教師隨即向學生出示兩個涂有咖啡色的平行四邊形卡紙,當作是兩塊“巧克力”,引導學生去幫一幫這兩只小兔子,怎樣才能最準確有效地比較出這兩塊“巧克力”的大小,誘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究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使學生得以更進一步地掌握面積計算公式和科學比較的數學思想。
三、 創設情境悟理
實現知情意行相統一,用心去感受和體悟數學,才會使數學這門學科更具生命力,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為學生提供互動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做到情感教學,并引導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數學,進而讓學生得以在實際的數學學習中,感悟出一些道理。例如在學習“統計”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一格便是兩個單位”的這一學習重點,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安排這樣的教學情境,即首先,讓學生自己去畫統計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在學生繪制教師要求的條形統計圖的時候,會發現如果用一格表示一個單位,會導致格子不夠用,這一發現激起了學生的思考,也調動了學生的探究解題欲望。其次,自主學習與合作互動相結合。學生在發現問題后,要先獨自思考這是為什么,然后再在小組中進行交流討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激發學生的互動熱情,合理引導,讓學生得以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學生在互動合作中一步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法,最終得出“用一個格表示兩個單位”的好方法。這一教學情境的創設,先讓學生發現、自主思考,然后再借助小組成員的互動互助,促使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讓學生體驗到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我們都要積極面對。本節課,教師借助自主思考和小組合作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讓學生在互動中感悟到合作的重要性,進而實現合作意識的全面提升。
四、 小結
總而言之,有效地教學情境是數學與生活的完美結合,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創設合理而科學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獲取數學理論知識,同時還能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的美,使學生在生活和學習的道路感受數學的魅力,實現價值觀、態度、情感的綜合發展,從而使小學數學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陸立征.情境創設在小學五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35):124.
[2]季雨聰.淺談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才智,2014,(15):183.
[3]金如.問題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0,(S1):25.
作者簡介:莊權,江蘇省沭陽縣孫巷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