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國家對于人才的要求不斷提升,由此教育改革在不斷地推行中。目前我國正處于快速的發展階段,而教育作為國家發展的基礎環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政治課程具有較強的育人性,對于人才的品質素養、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而需要注重對高中生的政治教學,要積極為學生打造優質高效的高中政治課堂。本文筆者詳細分析了打造高效優質政治課堂的具體策略,期望能為高素養人才的培養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高中政治;優質高效;打造;具體策略
一、 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高中階段的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大的關注,尤其是高中政治課程的教學。但從目前我國多數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現狀來看,其中仍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局限著學生的快樂學習與發展。因此,對打造優質高效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二、 目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1. 教學方式過于傳統
受我國高考制度的影響,較多學校、家長及學生都對學習成績比較看重。因此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通常都是采取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這樣過于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并未重視,使得基礎差異較大的學生接受的都是同一種教學方式,這樣傳統的教學模式看似提分速度較快,但實際教學中由于未和現實的社會熱點及時事政治結合起來,已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更不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只會達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2. 教學理念過于傳統
新課改之后,我國的教學理念、方式都在進行不斷地更新,想要使教學取得實效性則需要老師注重對教學理念及方式的使用。但從目前實際的高中政治教學實情來看,較多老師依舊利用的是傳統的教學理念及思路來進行教學,沒有任何的創新可言。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會導致學生受老師的影響較重,使得學生的學習處于一定的局限性,無法進行創新學習。同時,現代化教學中倡導教學與生活實例的結合教學,以此來提升學生對時事政治的分析與理解能力,但目前政治教學中老師對這一問題并未重視,也未對學生各種學習能力的培養,自然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
3. 學習模式過于單調
目前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由于較多老師比較注重運用應試教學模式,使得對學生的引導時間較少,自然學生只會運用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模式就會變得單調,當學生沒有掌握靈活、豐富的學習方式時,自然學習興趣會逐漸降低,教與學的效率也會隨之降低。
三、 打造優質、高效、高質政治課堂的具體策略分析
1. 優化備課的思路
備課是老師教學的首要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此備課環節是否全面、具體、有思路,直接會影響課堂開展的整體效果。因此,實際的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思路進行優化,首先,需要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從實際角度出發,全面掌握每個學生的基礎學習情況,為因材施教教學計劃的設計與開展奠定扎實的基礎;其次,在備課過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接近生活,所以需要老師加強對時事政治的關注度,及時對網絡中的熱點問題進行研究,并將其合理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最后,備課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以學生的視角進行備課,并合理地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增強師生、生生間的交流與互動,給學生提供溫馨、和諧的教學氛圍。當做到上述三點的備課要求時,才能夠為優質、高效政治課堂的實現奠定扎實的基礎,讓學生真正地喜歡上對政治課程的學習。
2. 積極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信息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學,要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課件來教學,不僅能增強政治課堂教學的氣氛,還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政治雖然屬于文科范疇,但其理論知識的抽象性還是比較強的,學生在理解知識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難題,這時就需要老師運用多媒體課件對知識進行具體化的處理,增強知識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快速地理解知識。比如在學習《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相關內容時,在導入新課環節中,可以給學生播放“黃荃模仿鐘馗圖”,然后設疑:“黃荃為什么不能改動馗圖的圖呢?”然后將生活性較強的事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形象地明白整體即是事物的全局,這是站在靜態的立場上來講,換句話來說是站在空間的立場上來講。站在動態的立場上來講,換句話來說站在時間的立場上來講,整體是指事物發展的全過程。最后再播放《井底之蛙》的視頻,以此來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豐富課堂容量,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打造真正意義上的優質高效高中政治課堂教學。
四、 總結
綜上所述,打造優質高效的高中政治課堂,是目前我國政治教學的重要方向及趨勢。作為一名高中政治老師,需要依據實際的教材、學生等實情,堅持實事求是的教學原則,從備課、課堂教學等環節著手,設計出創新性強、實踐性強、趣味性較強的內容,確保將學生學習的興趣能被最大化地調動起來,這樣學生學習的自信會不斷提升,自然學習的實效性會得到提升,能促進學生更為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盧秀芝.政治課堂上對教學技術、網絡信息以及多媒體等的應用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5):120-121.
[2]黃立杰.教學之源在生活——談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中的“生活化”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01):91-92.
[3]農浩.高中政治課堂探究式教學的組織與實踐[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07):90-91.
作者簡介:
張鳳霞,吉林省敦化市第五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