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理遠
摘要:近年來,高職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問題日益嚴峻和突出。職業生涯規劃作為與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習、就業發展等關系最為緊密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學生的職業生涯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此,本文以XDY高職畢業生和在校生為例分析了當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學生;職業規劃;就業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25-0459-01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職業生涯規劃在學生就業方面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筆者作為一線教師并連續擔任了兩屆XDY經管系高職生的輔導員,平時和學生交流比較多,他們對畢業后的就業很迷茫,更不要談職業生涯規劃了。對于所學專業,未來的職業發展,他們很困惑。因此,筆者想通過做輔導員的便利條件,通過對經管系高職生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分析,找出學生在職業發展方而存在的問題,了解清楚現狀,才能對現狀進行分析,從而提出解決措施,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專業意識,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
一、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
在擔任輔導員期間,筆者在XDY高職畢業生和在校生中進行了較為廣泛的問卷調查,經過分析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內容、教學問題
職業生涯規劃作為高職學生的基礎課程,其課程內容設置方面沒有針對性,跟不上市場發展步伐,整體缺乏指導性、有效性、現實性,不具特色。在教學上,教師大多都是按照教學大綱進行備課,也沒有查閱更多的前沿資料,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簡單按照教學大綱計劃進行教學,對當前高職生就業環境和學生自身職業發展的社會現實考慮不周,導致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論化、形式化傾向嚴重。
(二)學生的認識偏差
高職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認知存在一定的偏差,他們認為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不是專業課,對未來的工作沒有多大幫助,因此對這門課程不重視,提不起興趣,這就嚴重影響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展的質量,背離了開課的初衷。
(三)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理想化傾向
當下,市場經濟的一些觀念深入社會的沒一個角落,高職院校也不例外。在現實生活中高職生的職業目標就是找一個收入高、福利好、又有社會地位的單位,這樣很有面子,還有些學生職業規劃也是“多元化”,為自己準備了多條發展路徑,有的未來職業發展差別還很大,發展方向有很多,又沒有清晰的目標,這勢必影響到現實的選擇,患得患失,舉棋不定,不利于核心職業目標的實現。
(四)逃避現實心態
在做輔導員的幾年間,通過同學生的交流,調查,發現學生都希望在畢業前能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勤工儉學鍛煉自己,增加社會經驗,把學到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但是真正面臨社會實踐的時候,很多同學心情就很復雜了,想參加社會實踐,又擔心做不好,心里還是有所恐懼的,不愿意走出校園和課堂,害怕接觸社會,因此對于自己很難找到一個準確的定位。
(五)教師指導乏力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專業水平不足。目前XDY高職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的教師都不是專業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多以老師兼任為主,或是由各系的輔導員來負責,也沒有專業的職業生涯輔導部門對學生作輔導。在調查中發現,每當畢業季,學生就會提出一些就業方面的問題,會有職業生涯規劃或學業方面的疑惑,他們除了向輔導員或代課老師求助外,還會問自己的父母、朋友、同學。
(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環境不佳
高校最關注教學和科研,高職院校也不例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可能擺在重要位置,也不會給予很大的重視。同時,高職院校也很少舉辦職業教育座談會,學生對社會上職位需求了解較少,難以根據外界求職情況形成正確的認知和客觀準確的自我定位。
二、解決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對策
(一)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認知能力
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專業對自己的就業方向有個大致規劃;應積極主動地參加社會實踐,去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了解當下市場對專業的需求和要求,制定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路線,做出合理的職業選擇;還需要結合自身情況,對自己未來目標進行適當合理的設定,一定要有個奮斗目標,并將目標分解,一步一步來實現目標,提高自己的各種能力。
(二)應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專業課相結合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只有把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融入專業課程,能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能促進教師提升自我教學方法的改進。
(三)培養一支專業化師資隊伍
對帶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老師通過專門培訓,評教合格后才真正從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通過聘請社會上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家,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也可以時常邀請一些人力資源管理人員,不定期的開展職業規劃咨詢;通過加強與兄弟院校加強交流,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聯系,共同承擔課題來研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形成優勢互補、取長補短的良性循環;帶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老師也要經常走入企業,同企業進行交流,時時掌握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四)建立就業指導機構
高職院校都設有招生中心,筆者認為,高職院校也應該成立就業指導機構。高職院校要建立強有力的就業指導機構,就需要把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有經驗、有成果、有能力的教師及專家集中在一起成立指導團隊,對學生進行就業知識、技能、禮儀、環境分析等方面的全面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分析未來就業形勢,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到當前的求職現狀,準確定位自身的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