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淺析領導干部5大思維方式

2018-01-30 08:46:44宋璟
智富時代 2018年10期
關鍵詞:創新思維

宋璟

【摘 要】本文通過對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和底線思維的內涵、特征及作用的分析,來提高領導干部對五大思維方式的認識。

【關鍵詞】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增強政治領導本領,堅持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科學制定和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黨縱覽全局、協調各方落到實處。”

一、領導干部要堅持戰略思維

俗話說:戰略決定命運,戰略思維決定方向。戰略的問題有多重要呢?2014年8月,習近平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明確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2013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學習時首次提出戰略思維,并在公開講話和文章中多次提及戰略思維。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運用戰略思維進行治國理政,開創了內政外交的新局面。

(一)戰略觀念的來源

在中國:“戰略”一般稱之為謀、猷、韜略、方略、兵略等。《孫子兵法》《戰國策》《中國大百科全書》給“戰略”下的定義“指導戰爭全局的方略,即指導者為達成戰爭的政治目的,依據戰爭規律所制定和采取的準備和實施戰爭的方針、策略和方法。”

毛澤東從軍事角度對“戰略”的定義:“戰略問題是研究戰爭全局的規律的東西。”

從軍事科學角度來看,“戰略”是相對于戰術而言的,它是對戰爭全局的籌劃和指導。

在西方,‘戰略英文稱之為“strategy”。德國近代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一書中,對作為軍事術語的戰略作了明確的定義,即“戰略是為了達到戰爭目的而對戰斗的應用。”《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給“戰略”下的定義為:“在戰爭中利用軍事手段達到戰爭目的的科學和藝術。”

從中國和西方對‘戰略一詞的定義來看,戰略是伴隨戰爭而產生的,戰略一詞最早是軍事方面的概念。孫子兵法開篇第一句:“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就是強調軍事行動關系著國家命運,必須嚴肅,慎重,決不可貿然從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戰略”一詞的內涵隨著應用領域的擴展而變得越來越廣泛。從廣義上講,戰略概念的涵義是泛指對重大的、帶全局性和長遠性的謀劃和決策,如全球戰略,國家戰略,區域戰略、經濟戰略、政治戰略、文化戰略,軍事戰略、營銷戰略,企業戰略等等。

(二)戰略思維的內涵

戰略思維是人們在進行戰略謀劃時所特有的,研究全局性、長遠性和根本性指導規律的思維方式、思維理念和思維活動的總和,是戰略主體進行思維比較、思維判斷、思維選擇、思維決策、思維實施、思維反饋、思維修正、思維總結與升華的全過程。在我黨的歷史上,三大戰役可以說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央領導集體運用戰略思維解決重大難題的經典之作。

(三)戰略思維的基本特征

1.長遠性、預見性。最為經典的例子就是毛澤東在幾位錯綜復雜的環境下領導中國革命,以其英明的判斷進行了具有科學預見性的戰略決策,最終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率領人民軍隊進軍井岡山,科學地分析和預見了這塊紅色革命政權能夠長期存在和發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而制定了中國革命“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長遠戰略,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

2.全局性、系統性。清人陳澹然說:“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非常形象地表達了戰略思維的全局性

3.目的性、主導性。戰略思維是實現戰略目的的,具有主導性。

4.開放性、創造性。戰略思維作為一種高層次的思維方式,它要求要有“大視野”和“廣視角”,這個就是人們常說的“戰略眼光。”

(四)針對戰略思維的特殊性和基本特征,戰略思考者必須拓展自己的戰略思維視角

1、更“遠”,形成“遠見”。孔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里的遠慮就是長遠的思考,也可認為是戰略性的思考。遠見一詞出自,《韓非子·孤憤》:“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意思是遠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見識。戰略思維的“遠見”具有長期性、預見性和前瞻性三個特征。

(1)長期性:當孫正義發布軟銀集團30年發展遠景時,當馬云立志將阿里巴巴公司經營102年時,他們就是在進行戰略思維。1945年毛澤東與黃炎培對話論天下,討論歷史“圓周率”時,他們同樣是在進行戰略思維。

(2)預見性:2003年,支付寶還只是擔保交易時,每天的交易額只有幾百元,一個月的成交量只有30筆,但馬云卻預見到這個微不足道的業務前景,并從企業社會責任角度出發,認為這是構建信用體系的基礎,也將成為電子商務的基石。2016年‘雙十一當天,支付寶累計數達10.5億筆。

(3)前瞻性:《禮記·中庸》中說:“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哈,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這段話很好地闡釋了戰略思維的前瞻性特征,對于預測到的確定事項,要進行計劃,做好準備,定好對策。

1957年,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先生,根據當時人口統計數據,分析了建國初期影響人口增長的各種因素,提出中國將迎來人口高速增長期。同時他認為,人口過快增長與工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資金積累、科學研究、人口質量、資源等發生矛盾,富有遠見地提出實行計劃生育的政策建議,具體的實施措施是“二個有獎,三個有罰”和節育。

開始,毛澤東主席是贊成這一觀點的。他說,“人類要自己控制自己,有時候使它能夠增加一點,有時候能夠使它停頓一下,有時候減少一點,波浪式前進,實現有計劃的生育。”1958年,隨著當時形勢的發展,他在《介紹一個合作社》文中又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斷,“除了黨的領導之外,六億人口是一個決定的因素。人多議論多,熱氣高,干勁大。”之后,中國人口的確實現了“波浪式前進”,但人多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的嚴酷現實,迫使不得不于20世紀80年代實施了以“獨生子女”為核心措施的計劃生育政策。然而這一方法僅控制了人口規模的增長,伴之而來的是人口在年齡、性別、區域等方面結構失調,比如人口老齡化問題已提前到來。針對這些問題,2015年計劃生育政策已調整為“全面實施一對夫妻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可見中國人口政策的變遷表明,預測未來人口總量及結構變化趨勢,形成戰略“遠見”,對制定經濟社會政策特別是人口政策是多么的重要。

2、更“廣”,形成“博見”。常言道,心有多廣,世界就有多廣,你的視界決定你的世界。翻開中國近代史,在1820年中國的GDP占世界的32.9%,達到人類歷史上最高,但自鴉片戰爭后卻走向衰落。從戰略思維角度看,主要原因在于以自我為中心,形成了極其狹窄的視野,對世界的變化漠不關心,對西方的技術革命視而不見,采用‘閉關鎖國戰略。

荀子在《勸學》中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其意思是站得高才能看得廣。戰略思維‘博見的含義有三個方面:廣闊的視野,廣博的認同,廣泛的聯系。

3.更“高”,形成“明見”。柳傳志說:“戰略高度就是所謂的境界。企業在制定戰略的時候站得高、看得遠也是境界為上。“明見”指明白看到,或高明的識見,同高見。戰略思維“明見”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戰略思維的層次性、戰略目標的超越性、戰略思維的價值性。

例:一群工人在叢林中清除矮灌木,他們是生產者,解決實際問題。管理者在他們后面擬定政策,引進技術,確定工作進程和補貼計劃。領導者則爬上最高的那棵樹,巡視全貌,然后大聲嚷道:不是這片叢林!”這就是戰略的視角,必須站得高,讓你能從整個環境中發現你所處的位置,從而確定方向。

4、更“全”,形成”通見”.看得更“全”是為了形成“通見”。戰略思維的“通見”有三個方面的特征:戰略思維的整體性,戰略思維的全局性,戰略思維的全面性。正如戰略大師弗雷德里克。格盧克所言:“戰略制定者要在索取信息的廣度和深度之間做出某種權衡。他就像一只在捉兔子的鷹,鷹必須飛得足夠高,才能以廣闊的視野發現獵物,同時它又必須飛得足夠低,以便看清細節,瞄準目標和進行攻擊。不斷地進行這種權衡正是戰略制定者的任務,一種不可由他人代理的任務。”

5、更“透”,形成“灼見”。在戰略思維中,透是指‘看穿,即通過一層層的不斷窮究,透過現象看本質。“灼見”就是明白透徹的見解。戰略思維的‘灼見有三個方面的含義:戰略思維的清晰性,戰略思維的本質性。

6、更“準”,形成“定見”。準指戰略思維的方向性。定見指確定的見解或主張。戰略思維的定見有三個特征:戰略思維的方向性、戰略思維的聚焦性、戰略思維的引領性。

7、更“特”,形成“創見”。戰略思維需要看得更‘特,就是指與眾不同,形成差異化。創見就是獨到的見解。戰略思維的創見有三個方面的特征:戰略思維的創造性,戰略思維的創新性,戰略思維的差異性。

8、更“敏”,形成“倪見”。戰略思維需要敏銳的觸覺,以感應和覺察環境的變化,從而敏捷地適應變化,發現新機會,制定新策略。戰略思維的倪見是對組織未來發展方向即策略方面的一些觀點、思想或見解,具有動態性、直覺性和敏銳性。193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在國民黨軍隊的不斷圍剿中,屢戰失利。這時候,很多人懷疑中國革命的前途,紅軍中彌漫著十分悲觀的情緒。有人寫信給毛澤東,發出了疑問:“紅旗到底打得多久?”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毛澤東覺得非常有必要闡明他對中國革命和紅軍前途的看法。而回答來信中的疑問,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在詳細分析中國革命的形勢,對比了敵我力量之后,他闡述了中國革命在暫時失敗現象下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本質,以一個偉大戰略家的遠見,指出了他對未來革命的“倪見”,那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以澎湃的激情,自信滿滿地說:“馬克思主義者不是算命先生,未來的發展和變化,只應該也只能說出個大的方向,不應該也不可能機械地規定時日。但我所說的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決不是如有些人所謂“有到來之可能”那樣完全沒有行動意義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種空的東西。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1949年,當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時,他的“倪見”已成為現實。那么,毛澤東究竟是從哪些還處于萌芽狀態的新生事物中,發現了中國革命未來發展變化的規律或趨勢呢?“只要看一看許多地方工人罷工、農民暴動、士兵嘩變、學生罷課的發展,就知道這個“星星之火”。”工人罷工、農民暴動、士兵嘩變、學生罷課這些事情大家都看到了,但為什么沒有產生“燎原”的感覺呢?毛澤東告訴我們,要透過現象看實質,“詳細地去察看引起革命高潮的各種矛盾是否真正向前發展了,才能做決定。”那么當時中國社會的矛盾是什么呢?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毛澤東分析了三方面的矛盾:一是帝國主義和整個中國的矛盾,帝國主義者相互間的矛盾,造成中國各派反動統治者之間的矛盾。二是伴隨著帝國主義和中國民族工業的矛盾,激化了中國資產階級和中國工人階級之間的矛盾。三是地主階級和農民的矛盾日益加劇。這些矛盾的結果是,“國家的賦稅加重,地主的租息加重和戰禍的日廣一日,造成了普遍于全國的災荒和匪禍,使得廣大的農民和城市貧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路。因為無錢開學,許多在學學生有失學之憂;因為生產落后,許多畢業學生無就業之望。”“如果我們認識了以上這些矛盾,就知道中國是處在怎樣一種皇皇不可終日的局面之下,處在怎樣一種混亂狀態之下。就知道反帝反軍閥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樣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會要到來。因此,要想獲得革命的成功,就必須依靠這些目前還處于劣勢但必將形成高潮的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領導工人和農民,通過武裝斗爭,建立政權,就是中國革命的正確路線。從戰略思維視角看,“倪見”不在書本中,不在理論中,更不在教條中,而是來自實踐,來自前沿,來自基層。當時作為紅軍前委書記的毛澤東,是紅四軍的軍事指揮者,他深入實際調查研究過湖南農民運動狀況。因此,這些革命實踐的經驗,使他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入分析中國革命的實際,從而形成了自己的“倪見”:中國是全國都布滿了干柴,很快就會燃成烈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習主席多次強調,要提高戰略思維能力。領導干部只有不斷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才能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才能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才能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二、領導干部要堅持創新思維

開拓創新是領導工作的應有之義,而開拓創新需要創新性思維"

俗話說:創新思維謀求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且創新”位居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在G20杭州峰會上,一向妙語如珠的習近平,用不少精辟巧妙的明喻暗喻,強調“創新”議題,為創新經濟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努力讓世界經濟活起來,動起來。

(一)創新觀念的來源

我國先哲在《周易》中就曾提出“革故鼎新”,“革”級去故,“鼎”即取新。“創新”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宋。后妃傳》中,意思是創立或創造新東西。《新華詞典》中說創新是拋棄舊的,創立新的。在英文中,創新“Innovation”一詞源于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一是更新;二是創造新的東西;三是改變。

(二)創新思維的內涵

創新思維的核心是突破創新,而不是過去的重復再現。創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能突破常規思維的界限,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產生新穎的、獨到的、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阿里巴巴是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商,但是沒有自己一件商品和庫存;滴滴是全世界最大的出租車公司,沒有自己一輛出租車;全世界最大的酒店沒有一間客房,而是把分散的一些居民的客房來出租。

(三)創新思維的作用

創新是領導藝術的核心要義,創新思維給領導干部提供想問題、做決策的思路。

1、創新思維是領導干部開展工作的靈魂。在民主革命時期,共產國際借用外國的經驗指導中國革命,致使黨內的“左”與有的錯誤嚴重,中國革命遭受了重大挫折。毛澤東沖破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的束縛,堅持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思維方式,觀察世界和中國,從中國革命的實際出發,提出了與俄國革命截然不同的、創新性的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領導中國革命擺脫困境,走向勝利。這就體現了毛澤東的創新思維。

2、創新思維是領導干部管理活動的核心。

3、創新思維是領導干部科學決策的基礎。

(四)打破思維定勢,杜絕四種思維。

領導干部要提高創新能力,首先要打破思維定勢。

1.要打破思維定勢的從眾型思維。

從眾大家很熟悉,就是人云亦云,這樣的領導干部我們會稱之為缺乏領導能力的人。那么從眾型思維是什么?就是,在很多場合,“別人都這么做”成了我也這么做的充分的理由。

2.要打破思維定勢的權威性思維。唯令是從,這是專家說的,這是領導講的。

3.要打破思維定式的經驗型思維。經驗不是萬能的,在很多情況下他也會成為絆腳石。

4.要打破思維定勢的自我中心型思維。唯我獨尊提高領導干部的創新思維。

三、領導干部要堅持辯證思維

辯證思維把握本質。毛澤東曾說:“要照辯證法辦事。這是鄧小平同志講的。我看,全黨都要學習辯證法,提倡照辯證法辦事。”

(一)辯證思維的內涵

辯證思維是人們按照辯證邏輯進行的思維活動,其最主要的特征是,重視事物之間以及內部各要素之間的普遍聯系,主張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堅持用矛盾的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辯證思維是人們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對客觀事物辯證發展過程的正確反映。

毛澤東的《矛盾論》和周易中的變異都體現了辯證思維的概念。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要判斷,也體現了深邃的辯證思維,為全黨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樹立了典范。辯證思維讓領導干部能夠看清事物的正反兩方面。

(二)領導干部要從實際工作中領會和掌握辯證思維的重要原則

1.掌握矛盾普遍性規律,遇事不回避,要有一顆“平常心”。

2.掌握矛盾特殊性規律,遇事不一概而論,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莊子》中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有一天,魯國的城郊飛來一只海鳥。魯王從來沒見過這種鳥,以為是神獸,就派人把它捉來,并供養在廟堂里。魯王吩咐把宮廷最美妙的音樂奏給鳥兒叫,用最豐富的筵席款待鳥兒。可是鳥兒呢?它體會不到國王這番盛情,反而被弄得眼花繚亂,嚇得魂飛魄散,連一粒食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沾,沒兩三天就活活地餓死了。可見,每只鳥兒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性,需要按照它成長的規律才能養活養好,魯王一廂情愿地用自以為正確的方式供養它,但結果卻事與愿違。魯王養鳥的寓言告訴我們,對待客觀事物,一定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主觀符合客觀。

3.掌握矛盾“重點論”原理,遇事要抓“牛鼻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4.掌握矛盾“兩點論”原理,遇事不能一篇概全,而要全面地歷史地看待問題。

5.掌握辯證法發展觀點,遇事應聯系實際,放眼未來,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里特曾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6.掌握質量互變規律,遇事不急于求成,要關注事物的細節。例:我們經常在各種服務場所看到許多單位掛出來的“微笑服務”標語,可真正能做到的卻少之又少。沃爾瑪做到了。對于職員的微笑,沃爾瑪規定,員工要對3米以內的顧客微笑,甚至還有量化的標準:“請對顧客露出你的八顆牙”。正是用心去做那些看似簡單容易的小事,才締結了強大的沃爾瑪帝國。

(三)提升辯證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

1.加強理論學習。首先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馬克思主義蘊含豐富的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思想。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基石,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一生兩大發現之一。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有助于領導干部樹立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2.努力實踐,加強理論聯系實際。實踐是檢驗領導干部能力水平的試金石。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推動認識發展的動力,理論聯系實際才能更好地指揮工作實踐。

四、領導干部要堅持法治思維。(法治思維構筑軌道)

法治思維構筑軌道。

(一)法治的內涵

法治,英語中稱“rule of law”,直譯就是“法律的治理”,即按照事先約定處理所有事物,實現法律自治。《布萊克法律辭典》對“法治”一詞的解釋是;法治是由最高權威認可、頒布的,通常以準則形式或邏輯命題形式表現出來的,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法律原則。在《牛津法律大辭典》中,法治則被看作是“一個無比重要的、但未被定義、也不能隨便定義的概念”。在人類歷史上,法治概念提出的時間很早,中國的法家、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都曾提出過法治方面的部分思想。

(二)中國法治和法治思維的背景

中共十五大最早提出了“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

1999年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正式寫入憲法。黨的十六大進一步明確,要使“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

黨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黨的十八報告提出:“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2013年2月習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范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

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上指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制度建設,讓法律制度剛性運行。”反腐敗對于任何國家來說,都是一個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反腐敗重拳出擊引發全世界矚目,力度大、效果明顯。我們國家迫切需要把傳統反腐納入法治化的規范軌道。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經投票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修改為“健全社會主義法治”的“一字之改”,是我們黨依法治國理念和方式的新飛躍,“制”偏重于法律的制定,而“治”是動態的,還包括法律實施,講“法治”比講“法制”更全面,作出這樣的修改,有利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三)法治思維的內涵

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于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法律規范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

法治思維是指在法治理念的基礎上,運用法律規范、法律原則、法律精神和法律邏輯對所遇到或所要處理的問題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和形成結論、決定的思想認識活動與過程。

法治思維的本質是要求人們依靠法律來分析問題、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

(四)法治思維的要求

1.全面履責。2.人權保障。3.據法合法。4.正確行權。5.程序正當。6.責任擔當。

孟德斯鳩曾說:“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這就是要有權力邊界。對于領導干部來說,凡事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就不能做;凡是法律沒有明確授權的,就是其不得隨意涉足的領域。

五、領導干部要堅持底線思維

底線思維規定邊界。

(一)底線的內涵

底線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線。底線就是指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對于某種事態心理可以承受的下限或某項活動預先設定的期望目標而要達到最低要求或最起碼保證。底線有追求向上和限制下行兩種不同的意義。追求向上的底線,是主體對達成和實現目標的最低要求、標準;限制下行的底線,是防止銳變,必須把持堅守、不可逾越突破的基本原則、準則。在實際生活中,人們更注意限制下行底線的束縛思維。

(二)底線思維的內涵

《禮記·中庸》里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個“預”的意思就是預備、防備,這樣遇到事情就不用慌慌張張。這是古人對底線思維高度凝練的概括。《大學》里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這里的“止”,既是一種目標追求,也暗含了底線思維的思想。

底線思維是指從客觀實際出發,基于某種現實需要,設定和確立最低目標,特別是形成下行限制的邊界,爭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種積極的思維方式,或避免突破某種邊界的潛在危險性的警惕。

底線思維是思維方式的一種形式,就是說什么話、干什么事都要從“最壞”處考慮和估算,通過學用底線思維能夠認真計算、評估風險,以較好地規避思維不到位所帶來的風險和后果。

明朝皇帝朱元璋曾給手下算過這樣一筆賬。老老實實地當官,守著俸祿過日子,就好像守著“一口井”,井水雖不滿,但可以天天汲取,用之不盡。朱元璋的這個賬算得頗有哲理,被后人稱之為“守井哲學”,可謂是最早運用“底線思維”的溯源。

由此,想起了春秋戰國時期,公儀休做魯國宰相,為官清廉,潔身自好,其“拒魚”的故事。公儀休喜歡吃魚,卻拒而不受,并說出了一番道理:正因為喜歡吃魚,才不能接受別人行賄的魚,接受了別人行賄的魚,將來被免了職甚至坐了牢,就不能再有條件自給魚吃;而不接受,公儀休不收魚是明智之舉,今天他可以給你送魚,明天他就可以給你送去玉制魚盤,后天他就可以給你金做的魚盆……貪多則失,如此下去,非丟掉性命不可持高潔的情操,自律自省,就可以長久地自給魚吃。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小惡是大惡之源,只要貪欲的口子一開,那么必然像江河決堤,一發不可收拾。人生有似一架天平,支撐點稍有偏移,就會失去平衡。

(三)底線思維的要求

對領導干部來說,如果沒有底線,最終只會滑向犯罪的深淵。一個沒有底線的人是危險的,一個沒有底線的領導干部更可怕。所以習近平同志在談到領導方法時指出: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

1.做人有底線,人生才能達到頂點。人品決定官品,做官須先做人。第一,強化危機意識,防患于未然。第二,自我升級,告別“本領恐慌”。第三,撫平過去的傷痛,保證美好的未來。第四,正確評估自己,停止自我折磨。第五,現實地看待事物,將結果正常化。第六,抱怨無益,實干最能帶來驚喜。第七,沒有人能阻止你追求夢想。第八章,持一顆純粹之心,做一個至誠之人。

2.做事有底線,成功就會無上限。遵紀守法,無規矩不成方圓。第一,考慮最壞的情況,做好最壞的準備。第二,不顧大局,就會“出局”。第三,創造機遇,準備贏得一切。第四,接受疑慮,但要積極行動。第五,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第六,穩中求勝,摸著石頭也要過河。第七,堅定信心,沒有一個險峰不可逾越。第八,永遠盯著目標,使命必達。

3.用權有底線,為政清廉做好官。習近平常告誡黨的干部,心中要有敬畏,知道什么是高壓線。

4.交友有底線,真心朋友會更多。在《罪與罰》一書中就有很多領導干部因為交友不慎,而落馬的案例。

總之,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學會用底線思維來“說話辦事”、“為人處事”,堅守思想道德“前線”、紀律規矩“底線”,做到思有所“慮”、心有所“戒”、行有所“懼”,嚴防腐敗等“病菌”突破防線,腐蝕我們的“肌體”。

【參考文獻】

[1]新常態·新思維.鐘憲章,禹政敏編著.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4.12.

[2]領導干部必備的三大思維能力.趙磊著.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1.

[3]紀律和規矩的底線:黨員干部負面言行提醒手冊.石國亮主編.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12.

猜你喜歡
創新思維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的創新思維
考試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43:05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考試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06:31
論研究學習小組在大學生成才轉型教育中的實踐意義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53:48
論平面設計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
高等數學建模思想與大學生數學創新思維養成實踐研究
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研究
構建優質高中數學課堂,實現活力教學
在經濟新常態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4:22:47
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
巧用“錯誤”激活數學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5: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激情午夜婷婷|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国产精品9|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高清国产va日韩亚洲免费午夜电影| 97在线公开视频| 久久毛片基地| 日本精品影院|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选自拍| 日韩午夜伦| 欧美在线伊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日本在线亚洲|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久久国语对白| 色婷婷狠狠干|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 中文字幕啪啪| 免费午夜无码18禁无码影院|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成人亚洲天堂| 欧美性天天| 中文字幕啪啪|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欧美高清国产|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激情综合网址|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 亚洲精品图区|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毛片|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精品福利国产|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69精品在线观看| 热伊人99re久久精品最新地|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爱爱网|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