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感恩勵志教育作為一種德育教育,將感恩教育和勵志教育相結合,在塑造大學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激發大學生胸懷感恩、樂善好施,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更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環節。本文以海南大學感恩勵志教育為例,通過了解大學生感恩勵志教育的總體開展情況、主要特點,同時借鑒國內外高校大學生感恩勵志教育的先進經驗,提出有效的教育對策。
關鍵詞:新時期;大學生;感恩勵志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感恩勵志教育是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的需要,是為人處世的起點,是社會和諧的催化劑,是一個人品行修養的集中體現??梢哉f,感恩勵志教育的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一、 海南大學大學生感恩勵志教育現狀
1. 差異性
如今在中國,正在讀書的大學生的主體是獨生子女,無論是家庭富足的還是家庭貧窮的,父母和家人都會傾盡所有來撫養和支持自己的孩子。獨生子女有些時候的做事方法和原則在我們看來都顯得特別“自我”與“自私”,遇事不管不顧,我行我素,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與想法,養成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攀比等不好的品質。所以導致當今一部分大學生認為自己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是中心和焦點,當他們在面對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完全只顧個人利益,忽視社會的整體利益,集體主義觀念淡薄。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觀察,當代大學生的內心非常善良,充滿了無限的愛。每當祖國遭遇到大災大難的時候,例如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洪澇、臺風等自然災害的時候,很多大學生都臨危不懼,自發組成大學生志愿者團隊,不遠萬里地前往災區現場救人幫忙,還有的大學生自發為災區同胞們慷慨解囊,募集善款;每當在大街上看到可憐的流浪者的時候,他們也會奉獻出自己原本就不多的零花錢;每當在路上看到流浪的小貓小狗等動物時,他們也會奉獻自己的愛心……這些平時默默奉獻的善舉都充分說明了當今大多數大學生的本質是純潔和善良的。但是由于生活環境、家庭教育等不同,使他們具有獨一無二的情感體會,這些最終都會導致他們對感恩勵志的認識與正確的感恩勵志之間存在差異性,這份差異性也是我們道德教育所需要改變的現狀。
2. 淡薄性
當代大學生權利意識強烈,責任觀念薄弱,依賴思想較嚴重。因為從古至今,中國父母的想法比較傳統,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能夠學有所成,高人一等,以致于忽視了道德品質的培養,導致部分大學生過分依賴家庭,依賴父母,一離開家庭就不知道如何生存,一旦遇到困難與挫折時,只會怨天尤人甚至過度逃避。家人的庇護與寵愛讓他們都錯誤地認為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使他們沒有關心愛護他人的觀念,成為只知索取卻從來不知感恩的冷漠一代。
在學校教育方面,一直以來,中國的學校往往最關注的是升學率和就業率,教學成績也就成為了主宰著學校的生存和發展的標尺,從而在這一標尺的衡量下會一定程度地削弱教育的育人育才功能?,F在的大學生,大多是經過多年的刻苦學習和努力拼搏后,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高考中取得成功,步入大學后,接受更多的是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求職就業等教育,感恩勵志教育相對薄弱。
3. 艱難性
如今,隨著計算機時代和信息浪潮的不斷加強和推進,先進的網絡環境在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消極的東西,搏斗廝殺的網絡游戲,低級庸俗的網聊,各種負面事情的報道,明星的八卦新聞,朋友圈不恰當的言語、表情和圖片的發表,對奢侈富貴生活的追求,拜金主義的思想如此強烈等現象都極大削弱了學校教育的影響力。同時,感恩勵志缺乏足夠的尊重和認可,真善美的道德標準被顛覆,道德價值的悖反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人們正確的價值判斷,這些都會導致涉世不深的大學生感恩勵志意識淺薄,價值判斷模糊不清,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因此,在這種大背景下對當前大學生進行感恩勵志教育,是無比艱難的。
二、 國內外大學生感恩勵志教育經驗借鑒
1. 國內大學生感恩勵志教育經驗借鑒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引領和??谑小半p創”活動的背景下,海南大學這個最南端的211大學正在進行著最貼合于學生生活的感恩勵志教育。
海南大學每年舉辦“十佳勵志大學生”評選活動,在校園里尋找品學兼優、積極向上、容忍堅韌,并一直用自己的行動孝順父母、感激老師、幫助同學、感恩社會、報答國家的優秀大學生,他們無一是當今大學生的道德楷模和精神榜樣。海南大學每年都會讓在思源禮堂或者學院會議廳播放“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讓每個學生從平凡的生活中感受人間的大愛,心靈得到了洗禮,道德得到了升華。海南大學每年號召各學院開展“善行一百”活動,通過讓愛心志愿者走出校門募集善款的方式,幫助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海南大學每年開展“愛心宿舍”活動,學生們自愿捐獻自己不常用的東西,愛心志愿者親自到宿舍進行收集與分類,然后集中拍賣,將拍賣所得的全部善款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此外,藝術學院的“藝術零距離”志愿服務隊,已經連續5年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毛感鄉中心小學開展藝術支教志愿服務活動;海洋學院已連續多年開展東昌小學幫扶與支教活動,每年都會募集善款給農民工子女送溫暖……感恩回報的路上他們從未停止!
2. 國外大學生感恩勵志教育經驗借鑒
西方國家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偉大的思想家與哲學家,他們無一不倡導學生要感恩勵志。蘇格拉底作為西方道德哲學的開創者,他畢生追求永恒不變的美德,“美德即知識”是其教育思想的經典。他認為,美德是“善”的開始,善并不是人天生就有的,需要通過“教育”才能提升人的精神修養。柏拉圖則追求“靈魂的不朽”,他借助于宗教影響力,利用靈魂不朽和輪回轉世的思想,加入善惡報應,靈魂審判的神話和宗教教義,引導人們求善、行善。
三、 高校大學生感恩勵志教育實施對策
感恩勵志教育要取得明顯的效果,需要我們大家同心協力,從家庭、學校和社會等由淺及深的層面,營造積極進取的感恩勵志氛圍。
1. 發揮家庭引領示范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之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樣,要想讓子女胸懷感恩、勵志成才,父母必須以身作則。榜樣的力量會讓孩子耳濡目染,因此感恩勵志教育以家庭為單位,以父母為核心,充分發揮家庭的引領示范作用,推動感恩勵志教育取得實效。
2. 完善課上課下聯動機制
感恩勵志教育若要取得顯著的成果,高校必須全心致力于美好校園環境的打造。這就要求:一要開展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充分發揮教學優勢,著重以實踐為主,用多樣的教學方式、豐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胸懷感恩、砥礪成才;二要充分發揮班級、院級以及校級各個學生機構的宣傳與動員作用,利用各種有意義的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3. 創新感恩勵志教育載體
感恩勵志教育若要取得顯著的成果,離不開社會環境這個大平臺。政府應加大感恩勵志教育工作的經費投入,積極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宣教功能,通過網絡平臺及時發布相關新聞、宣傳榜樣人物的感恩勵志先進事跡等方式引起大學生的關注;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等實踐活動,激發對社會的感謝之情,進而將感恩意識和榜樣力量化為感恩勵志行動。
參考文獻:
[1]羅洪鐵著.思想政治教育學專題研究[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謝晶造.展望新人類——全球化與青年價值觀的演變[J].青年研究,2001,(03).
[3]黃敏.大學生感恩勵志教育探析[J].安徽大學,安徽合肥,230039.
[4]姚嬌娜.大學生勵志感恩教育的當代價值[A].綏化學院,黑龍江綏化,15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