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學科課外拓展活動,是整體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打破教學空間限制、補充教學信息、培養學生能力,讓教學更加生動活潑、豐富精彩和素質高效。科學教師應當因地制宜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拓展活動,整合現有資源幫助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并理論聯系實際開展學習探究,實現科學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外活動;拓展研究
在小學科學學科教學活動中,課堂是主陣地,但是絕不能忽略課外活動的作用。教師在抓住課堂教學重點的同時,也要統籌兼顧課外拓展活動,使其成為科學教學的重要補充,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筆者多年從事小學科學教學活動,針對這一方面進行了初步的研究,本文將作簡要分析。
一、 科學教學課外拓展的重要性
科學學科有別于一般學科,其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自然環境等方面聯系比較密切,尤其是許多教學內容能夠在生活中進行驗證,可以結合學生平時的生活感悟進行理解消化,因此開展課外拓展活動是提升教學成效的有效路徑,能夠讓科學學科更具吸引力。
首先,課外拓展活動能夠打破教學空間限制,讓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局限于40分鐘的課堂,顯然不能完全滿足科學教學的實際需求,特別是學生對教學內容中的一些因素比較感興趣,課堂學習意猶未盡,他們還希望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這個時候就能夠體現出教學空間拓展的作用。組織課外拓展活動,不再受制于教師空間的限制以及教學時間的限制,有了更為自主和自由的教學引導空間,對突破教學制約因素有著積極的作用。
其次,課外拓展活動能夠實現教學信息補充,讓教學活動更加豐富精彩。課堂教學需要一定的教學信息作為補充,但是課堂教學的時間和演示手段畢竟是有限的,與科學教學的綜合培養目標以及學生的能力培養要求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一些器材無法搬到課堂進行演示,一些探究活動需要較長的時間跨度,課堂教學中無法實現,此時運用課外拓展活動可以較好地體現信息展示,讓學生在課外通過多種路徑獲得更多的教學信息。
另外,課外拓展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讓教學活動更加素質高效。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能力培養屬于一項重要內容。課堂上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研究能力等,但是實踐操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等方面,需要在課外時間與空間進行有效訓練,強化課外拓展活動的研究,對增強學生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 緊扣教學重點難點,科學周密開展科學課外拓展活動
小學科學學科課外拓展活動,要立足于教學重點難點以及學生培養要求,還要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現實條件等方面,制定周密計劃,有序分步實施,將科學課外拓展活動打造成為促進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抓手。
1. 立足校園自然條件開展課外探究活動。小學生在科學學習中表現出了較為濃厚的興趣,特別是一些和他們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內容,可以在課外組織開展一些拓展活動,將校園現有條件充分利用起來。在《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教學之后,筆者帶領學生在學校花圃進行了實踐活動,大家從家里帶來各種植物的種子,自己尋找一小塊地方進行種植,每天來澆水、翻土等等,按照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滿足種子發芽的基本條件。經過大家的實踐,學生帶來的種子慢慢變成了小苗,看著自己親手種的植物破土發芽,孩子們興奮萬分,不僅加深了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還寫成了觀察日記,在班級進行展覽和評比,讓學生在科學課外拓展活動中收獲了快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 自主準備實驗器材培養動手創新能力。組織學生針對科學學習內容進行拓展活動,一定要因地制宜,運用學生能夠比較容易找得到的器材進行動手操作,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效。例如在《研究拉力與彈簧拉伸長度之間的關系》教學之后,學生對拉力與拉伸長度之間的關系有了明確的認識,筆者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購置彈簧,自己削制小木板,準備小鋼釘、鐵鉤等,以不同重量的鐵塊進行吊墜拉伸,刻上相應的刻度,自己制作簡易的彈簧秤。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充滿了興趣,自己動手準備相關的原料,按照教師的指導進行操作,同時和其他同學一起研究,如何將自制彈簧秤做的更加精致和精準。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學生制作出了各種各樣的彈簧秤,有的附屬在一根木板上,有的上面還有裝飾品等等,學生的智慧被激發出來之后,創新能力的培養達到了較高的層次。
3. 小組合作進行模擬設計鞏固課堂所學。學以致用是小學科學教學的較高境界,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掌握一定的知識點和常識之后,可以設置模擬環境,在課后進行自主設計,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以及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在《簡單電路》教學之后,為了幫助學生鞏固這一方面的知識,筆者要求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設計,自己繪制房屋平面圖,然后按照自己的設計理念進行電路的擺布。這樣的模擬設計活動非常接近于生活,也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學生完成設計之后,筆者要求學生帶著自己的作品,在實物投影上進行演示,自己同步講解,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對如何更加科學設計電路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同時也提高了對電路知識的掌握效果。
4. 設定專題開展調研撰寫專門調查報告。打開小學科學教材,許多內容就存在于學生的生活中,除了課堂教學之外,還有很廣泛的空間進行研究和理解。在這一方面,筆者主要組織學生進行專題調研活動,確定生活中常見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要求學生組成調查小組,深入到社會生活中,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調查研究,并撰寫調查報告,體現調研成果。在《固體的熱脹冷縮》教學之后,筆者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熱脹冷縮的案例,并且對如何有效避免這一現象造成危害進行分析研究。學生經過認真搜集資料以及相互討論研究,總結出來不少道理。例如電線適當長一點,防止冬天繃得過緊;水泥路面每隔一段距離之后都有一點切割縫,主要是為了防止夏天過熱膨脹擠壓破碎等等。學生通過課后實踐調查研究,深化了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也增強了分析研究能力。
綜上所述,廣大科學教師應當重視課外拓展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徐英文.論小學科學拓展活動的有效性策略[J].學周刊,2017,(3).
[2]王佳怡.小學科學課外拓展活動中的創新能力培養[J].亞太教育,2017,(3).
作者簡介:
何新軍,江蘇省新沂市邵店鎮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