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人數逐年再創新高,就業困難學生群體越來越龐大。高校就業困難學生群體幫扶工作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在此立足就業困難學生群體的幫扶工作現狀,探索建立就業困難大學生的精準幫扶的有效途徑,以幫助就業困難大學生充分實現就業。
關鍵詞: 高校就業困難學生群體;就業;精準幫困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加上未落實就業的往屆畢業生,每年的“就業難”都會引起各方關注。政府和高校則會制定系列幫扶措施。這些幫扶對策某種程度上確實“緩解”了大學生就業的壓力,但部分畢業生仍然存在就業困難的情況,就業困難學生群體越來越龐大。由此,“高校就業困難群體”出現了,并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一、 高校就業工作中“精準幫困”的必要性
對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雖然高校和政府已經給予重視并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但是仍然有高校就業困難這一群體存在,因此高校針對就業困難群體進行就業指導具有現實的必要性。那么,如何建立更加科學的就業幫困體系,進而實行更加有效的幫扶,讓國家、社會和學校的資源真正充分幫助到就業困難的學生,是擺在每個高校就業工作者面前的課題。2015年5月,習總書記在貴州調研扶貧工作時提出“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的工作思路。同年,教育部在《關于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中,不僅首次把“精準”的思想引入了就業工作中,更提出“建立精準推送就業服務機制”“做好就業困難畢業生幫扶”。可見,當下“就業幫困”我們需從創新提高工作精準度的方式方法著手,而找到一條有效的精準幫困途徑是現階段高校解決就業幫困工作中的關鍵。
二、 “精準幫困”的有效途徑探索
教育部精準就業服務理念的提出,對高校就業工作尤其是針對就業困難畢業生如何實施精準幫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為使這個思路得到有效發揮,按照精準扶貧的思想,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途徑精準把握:
(一) 就業困難問題分析要精準
一直以來,各級職能部門雖然針對就業工作制定了許多政策和措施,但“招人難”與“就業難”的現象卻屢見不鮮。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是在幫扶工作開展前,對高校就業困難這群人的“困難”缺乏精準化的分析。關于就業困難問題的分析,我們至少要從兩個大方向來精準把握。第一,就業困難畢業生究竟是所掌握的技能與就業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導致的“結構性失業”;還是就業困難畢業生自愿放棄就業機會而形成的“選擇性失業”?第二,需要進一步考慮的是就業困難的原因發生變化是可能存在的,單一的困難還是多方面的因素導致的就業困難,這些都應該做到精準分析。家庭、社會、心理、智力、身體缺陷、性別歧視等都是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但我們在分析就業問題,認定具體困難情況時,卻不能簡單的一次性劃分。這個認定應當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因為困難群體會隨畢業生就業的時間而變化。所以,一定要根據就業時間的變化來進行動態的劃分。進入大四即對全體畢業生進行一次全面摸底,劃分出不同的可能會影響到就業的困難情況,形成就業困難群體庫。到了畢業前,進行第二次動態分析,核實庫里和庫外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對就業困難群體庫進行一次增補刪減。最后一次動態分析在畢業生離校時做,主要是把未就業的學生及時補充進庫里,便于提供后續的就業指導和幫扶。只有這樣,在分析就業問題確定就業困難情況時才能做到精準。
(二) 高校人才培養要精準
就業困難畢業生的問題在畢業求職階段會集中體現,但究其產生原因,影響因素很多。除了畢業生自身的問題,高校對人才培養的方向方針把握,都深刻影響到畢業生是否能順利求職。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大背景下,高校需把人才培養定位為核心,在深入開展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出以行業、企業知識和能力、素質需求為出發點的人才培養方案,以此建立市場需求的快速反饋機制,抓住人才需求的時效性特征。這樣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在就業競爭力上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為社會所需要。
此外,為了有效解決就業困難群體的問題,高校不僅要精準把握人才培養的大方向,更有必要精準到個別的人才培養。從就業困難學生的類型來看,畢業生無論是內因引起還是外因導致的就業困難,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缺乏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就業競爭力低。因此,在制定對于就業困難學生的幫扶措施時,針對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幫助是需要側重考慮的。根據就業困難學生的不同特點,指定專人負責,安排就業導師“一對一”實時跟蹤,強化專業、職業技能方面的培訓,以實現動態管理、精準幫扶。一方面就業導師可以通過指導需幫扶的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進行探索,以幫助其樹立成長成才的意識,明確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目標并為之努力,使就業困難生變被動地等待就業為積極就業。另一方面導師可根據其需求,精準提供針對就業困難生個人特點的從就業信息到擇業技巧再到面試要求的立體多維指導,這樣有助于增強就業困難生的就業信心,提高就業成功率。
(三) 高校資源配置要精準
對高校就業困難群體的精準就業指導和幫扶,關系到畢業生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學校的整體就業質量,關系到社會穩定發展。為此,高校一定要明確精準工作的思路,從政策、組織、信息、資金等多方面落實,給予就業困難群體相應的資源配置,為做好幫扶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政策保障是基礎。高校要精準解讀政策要求,圍繞就業困難學生幫扶工作,精準制定工作計劃。根據實際情況,精確找準就業工作方向。高校結合自身特點制定相應的就業指導幫扶計劃和安排表。各二級院系則應該在高校制定的政策方針指導下,結合本院系專業特色,再進一步制定針對性的個性化的幫扶計劃安排,以實現精準政策定位保障。
其次,為確保就業困難學生幫扶工作扎實推進,組織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精準建立針對就業困難學生的幫扶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統籌協調各方的力量,以形成幫扶工作的合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學校要成立針對就業困難畢業生的幫扶工作領導小組,以實現對幫扶工作的統籌指導和安排。各院系則需相應成立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并進一步確立由輔導員、班長、各宿舍長等組成針對就業困難群體的三級精準幫扶小組。endprint
再次,要明確信息資源是促進就業困難學生就業的重要社會資源。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信息對稱可謂是就業成功的關鍵。高校一定要構建“互聯網+精準就業”的新模式,通過把本校的就業大數據進行科學、細致的整理和分析以后,再建立一個關聯全校畢業生的求職意愿信息數據庫和相關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信息數據庫,然后以此為基礎,充分利用學校的就業信息網、QQ群、手機就業APP、微信、手機短信等各種平臺,精準地推送給不同階段不同需求的畢業生。
此外,資金的精準配置也很重要。各高校都有就業工作的專項經費,但高校還需明確專項幫困資金以及其所占就業工作經費的比例和額度。且需從學校層面保障就業幫扶資金,用于就業困難學生的各種就業、創業及生活補貼,或者是專門的培訓以幫助困難學生提升就業能力。高校對包含資金在內的資源的精準配置是實現成功就業幫困的重要保證。
(四) 就業幫困措施要精準
目前,無論是國家還是高校都很重視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幫扶,幫扶措施也時有出臺。但是幫扶的途徑無外乎此兩條:經濟幫扶和政策幫扶。而很多時候各高校因各種原因,僅僅對一部分申請了幫扶的畢業生,直接給予經濟幫扶了事;而政策上的幫扶則更顯虛弱,沒有針對性、不接地氣,都導致政策無法真正落實。歸結起來,這是因為很多所謂的“就業幫困措施”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單一性和零散性的問題,沒有真正或者全面關注到就業困難大學生的“困難”。所以,高校就業幫困措施的制定,一定要建立在前期的精準分析了就業困難學生“困難”種類的基礎上。精準幫扶是就業幫困工作的核心,要提高就業幫困工作的精準性,高校在制定就業幫困措施時務必要做到點面結合、多維精準幫扶。高校應在了解就業困難學生的階段特點和需求差異的基礎上,用豐富的內容和學生習慣接受的形式,分人群分重點幫扶到位,最終實現受助群體的按需幫困,借此構筑以精準化為核心,以學生需求為著眼點,以共性幫扶為根本,以個性幫困為突破的多內容、多形式、多層次的多維幫困體系。
精準工作思路的提出,給予我們高校就業幫困工作新的指導方向。在此方針指導下,筆者對高校就業工作中落實“精準幫困”的有效途徑進行了以上探索,希望能幫助就業困難大學生順利實現就業。
參考文獻:
[1]馬佳慧,呂婷.高校應屆畢業研究生就業精準指導模式探索[J].時代教育,2016,(3).
[2]白日東,趙曉玲.地方高校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幫扶對策思考[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3).
[3]陳松慶,周鋒,史逸君.淺析對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的精準幫扶[J].中國培訓,2016,(22).
作者簡介:
郭妍,湖南省邵陽市邵陽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