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群+羅春葉
摘 要: 民法本就為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等一系列的問題,導致民法與活生生的社會生活割裂開來,讓學生只知道理論忽視實踐,無法好好的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實踐教學法在民法課程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能力。
關鍵詞: 實踐教學法;民法;課程教學
民法理論源遠流長,體系龐大,要把抽象的理論讓學生們運用到生活中其實是十分艱難的,因此在民法的教育方式上一直存在多種問題。所謂實踐教學法,泛指一切通過自主參與和體驗來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形成品德的教育活動和學習方式,其組織方式、舉辦地點、時間都能可隨即而定。它的理念是全方位學習,目的是為學習提供應有的學習經歷,培養學習的各項共通能力以及價值觀和態度,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它是一種研究性的教學和學習方式。
一、 當前民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民法教學一般包括民法總論、物權法、債法等各部門法,由于其涵蓋的內容復雜,高校民法課程教學方式通常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其一,民法的教學課時不足,這樣會導致很多學生在對民法剛剛有點感覺了解時,課程就已經結束。有時候就算學生對其有興趣可以看書詢問老師,但是有時民法理論對于學生來說太深澀難懂。即使詢問老師老師也未必有時間一下子能夠說明該問題。其二,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教條教學為主要教學方式,重理論輕實踐。傳統教學模式以老師講解民法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為主,在某種程度來說,民法本應該是活生生的,然而教學模式的問題導致同學們對民法感受會是死氣沉沉。民法課程的開設多半在低年級就開始,低年級的學生在民法課堂上多半覺得無聊、痛苦。無聊痛苦一半由于聽不懂,一般由于老師上課的方式枯燥,一直在向學生輸出理念但是學生們卻無法接收或者是吸收不了。其三,教學內容有些落后。有些教學內容落后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研成果的更新速度。由于民法涵蓋內容復雜,課程教學的重點以及難點很難統一,且這些課程基本都由不同的老師教授,各老師對于民法教學的重點難點都應有不同的觀念,學生有時候就會對民法課程的不能針對性、有方向性的把握。
二、 實踐教學法在民法課程教學中的作用
(一) 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實踐教學法一種學生自主參與和體驗來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分階段性實踐的教學方法。通過對真實案例的搜集材料、分析、體會民法方面的發展趨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增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進對民事實務的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結合民法的基本內容、理論等,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能力水平可以得到檢驗和提高,實踐經驗也會加深學生對自己所學學科的直觀感受,這實際上就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能力
學生的職業知識包括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我們可以獲得理論知識,然而在傳統教學方式下通常都忽視了實踐知識。一個人學再多的東西而不去運用,那都是紙上談兵。只有從真正的實踐中才能獲得實踐知識。經過多次或者習慣性的實踐從而學生會獲得自己的實踐知識。這種實踐知識和理論知識相結合才有利于我們學生的法律職業能力的培養。可見,這種實踐教學法無疑對學生的法律職業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三、 實踐教學法在民法課程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 改變傳統的民法教學理念
實踐教學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首先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思想理念的問題最終會引發行動的問題。沒有好的教學理念,就不會有好的教學方法。改變就從理念開始。傳統教學理念中老師為教學主體,學生為被動的知識汲取著,沒有真正的參與到教學中去,師生缺乏合理的互動。老師在課堂上應當引導學生思考而不是說一不二的灌輸,要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的學習,有自主意識的學習,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 科學的教學方案
在實踐性教學中可以具體運用以下三個教學方法。1. 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法學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中,學生在掌握一定法律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教師有目的、有選擇地把司法實踐中較典型、較系統,具有一定程度疑難性的真實案例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思考、分析、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生法學素質的一種實踐性教學方法。2. 診所式教學法。是指借用醫科教育中學生在診所中進行必要的實習的教育模式,通過讓學生承辦真實案件,面對真實的客戶和真實的對方當事人,以及教師在學生辦案過程中具體的指導,使學生掌握辦理案件的技巧和技能,使學生了解什么是法律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學會怎樣培養法律人的職業道德,從而將來成為合格的法律職業人才打下基礎。在這種方法的實踐下,學生能夠很直觀地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并且可以在實踐中獲得經驗,體會民法精神等的真正含義。3. 模擬法庭。模擬法庭在高校環境內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且該種方式實踐性比較強。模擬法庭通過案情分析、角色劃分、法律文書準備、預演、正式開庭等環節模擬及仲裁的過程,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又可以鍛煉司法文書寫作能力。在實踐教學法的植入傳統的理論教學上,在民法基本概念、基本原則、主體、權利范圍等內容學習結束之后,可以展開模擬。如應當在課堂中穿插一些案例讓同學們了解問題所在,然后進行模擬實訓,讓同學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積極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在模擬法庭的操作上,學生自主分組并可以自主選擇代表性的民法案例作為模擬法庭腳本,然后進行演練。每個小組都指定一名指導老師,指導教師在模擬法庭開庭時作為評審老師,對各組的表現進行點評和打分。來幫助同學們了解自身的不足,也能增加學生們對知識產權訴訟的直觀的認識。
參考文獻:
[1]趙雅琦.論實踐教學法在《知識產權法學》教學中的應用[J].法制與社會,2001,(4).
[2]史衛民.案例教學法在民法課程中的應用[J].成人教育,2007,(03).
[3]屈茂輝.民法診所教育的幾個問題[J].政法論叢,2003,(02).
作者簡介:
楊德群,講師,湖南省衡陽市,衡陽師范學院;羅春葉,學生,湖南省衡陽市,衡陽師范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