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娜
摘 要:經濟的發展必將推動文化的繁榮。當前,基層群眾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延伸,對充實業余生活、培養積極心態和傳遞社會正能量的作用。在強調文化自信的大勢之下,對基層文化建設進行理性關照顯得十分必要。本文簡析當前群眾文化建設現狀,并提出了建設措施,對基層文化部門的工作有促進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群眾文化;基層建設;掃描;分析和思考
隨著時代的推進,文化自信的增強,文化的壯大發展,以普通人為代表的群眾文化應運而生。群眾文化就是以普通大眾為主體,以社會性活動為客體,以自我參與、開發和娛樂為主要目的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集合。
群眾文化使生活具有特別的意義。其一是充實業余生活:群眾文化主要以自發性為主,大多是群眾在閑暇時間的社會性活動。當今時代,多少人步履匆匆,生活節奏加快,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它豐富了群眾的業余生活,讓大家體驗多種多樣的文體娛樂項目;緩解緊張的工作家庭壓力,在歡笑聲中放松自己。其二是培養積極心態:會玩才會學。群眾文化不僅豐富大家的生活,而且幫助大家培養積極的心態及朝氣向上的精神面貌。在活動過程中,接觸到各色朋友,在交流中了解和成長,是身體的滿足,更是心靈的愉悅。其三是傳遞社會正能量:好的文化氛圍不僅對自我身心修養帶來益處,對于傳遞社會正能量更是好處頗多。在一個群體中,大家都以健康友好的心態待人接物,良好的氛圍會傳遞到日常生活中,彼此間助人為樂,雪中送炭,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
掃描:當前群眾文化的兩個熱點。群眾文化定位不一定要陽春白雪或文采斐然,應定位為群眾喜聞樂見,只要對國家民族和他人不構成危害,就值得去欣賞和推廣。大俗即大雅,近年紅紅火火的廣場舞就是非常適應時代和群眾的文化活動。
先說廣場舞。廣場舞,就是在廣場上跳舞。廣場不限大小,舞蹈不分種類,只要節奏感歡快、動作易學和服裝簡單即可。廣場舞已成參與度最高、最受群眾歡迎、健身效果最佳的大型群眾性文化娛樂。廣場舞以其“潤物細無聲”的雨后春筍之勢,在各地、各小區風靡,參與者以中老年人為主,按照約定的時間,匯聚在小區的廣場或者公園,聽著節奏感十足的音樂,跳著各樣或輕柔、或動感的舞蹈。從個人講,參與廣場舞可讓大家尤其是中老年人活絡筋骨,保持年輕積極的心態;從家庭說,到廣場上和同齡人們一起舒展身心,有助于家庭和諧氛圍的保持;從社會看,老有所依,讓中老年于閑暇中有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有助于和諧社會構建。
再說夜跑族。夜跑族,是有鍛煉意愿但苦于白天沒有時間,利用夜晚進行跑步鍛煉的一類人。縱觀都市“夜跑族”,大多以中青年為主,他們是現代城市生活的“奴隸”,白天為生存奔波,承受著巨大壓力。用“夜跑”使身心得到緩釋,成為高質量生活的健康加油站。“夜跑族”漸成城市日落后一道亮麗風景線。其實,在夜晚鍛煉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植物經過一天的光合作用后,空氣中富含氧氣。跑步中,大家還可互相攀談閑聊,使得鍛煉變得輕松愉快,使得夜間組隊拼跑漸上班族青睞。從現代生活節奏來看,夜間跑步比較適合,關鍵是根據自己的時間科學安排,強調堅持和習慣養成。建議一周跑三四次,強度合宜,時間控制在一小時內,以防身體過疲憊或亢奮。作為一項跑步運動,夜跑對提高身體素質、增強免疫都有極大益處,不僅是一項簡單的運動,更是一種情感的催化劑。我們可正確引導夜跑,就近組隊或在網上打卡跑步,讓普通的跑步融入世界,成為世界各地夜晚的閃亮風景線。
分析:從廣場舞到夜跑族看群眾文化的建設。群眾活動雖好,但像廣場舞這樣需要音樂播放的,普遍存在的擾民問題,高分貝的噪音使喜靜的人苦不堪言,可能還會出現場地紛爭、設備損壞等,不論是廣場舞還是夜跑族,都容易受到天氣等不定性因素影響。群眾的需求,就是我們文化建設的目標與方向。
強有力的領導者。從廣場舞到夜跑族,不難發現,一個群眾文化的興起,必有一個或一群強有力的領導——富有創新,有極強行動力,當他們發現一個有利的活動,會及時地號召更多人加入,通過“口口相傳”方式,在小范圍內迅速集結成一個團體,并不斷發展壯大。
符合參與的生理與心理需求。廣場舞的主要參與者是中老年人,而夜跑則集中在青壯年上班族、學生等腦力勞動者,這兩者都基于該群體的特點――中老年人需要適當地舒展筋骨和保持年輕心態,青壯年的腦力勞動者則需要在繁重壓力之余靜靜釋放自己。由此,可得出結論,群體文化建設最主要的條件是符合群體的生理或者心理需求。
控制組織較低成本運營。僅有領導者和滿足群體身心需求還不夠,如果活動中花費過高,參與的人數勢必大減。像廣場舞,只需一臺音響設備以及一身舒適服裝;夜跑族只需舒適的跑鞋加T恤便可進行,完全不需要考慮場地、服裝等問題。一項成功的群體文化,必須是在普通大眾消費的承受范圍之內。各級文化部門可以適當引導和予以有效扶持。
降低活動入門難度。一項群體活動的推廣,必須有大量加入的人群。這要求發起時,必須優先考慮活動的難易。每個人的基本素質參差,以高標準來要求群體,還期望群體文化大發展,很難實現的。文化部門可以主動作為,積極介入,做好輔導和推進工作。
思考:有效推進群眾文化建設。綜覽文化現狀,正視文化發展,目的在于促進發展。以下為筆者對強化群眾文化建設的一些思考:
考慮年齡因素。不同年齡層有不一樣的身心需求——中老年人注重養生,青壯年重在釋放壓力——結合不同年齡的問題及現實身體素質,科學開展類似興趣小組、廣場舞、夜跑族這樣的群體活動,在活動中發揚積極向上的社會精神風貌,是推進群眾文化建設的關鍵。
考慮地域因素。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南北差異,東西不同。大家對美的追求不同,西北人民的性格豪爽,可以熱熱鬧鬧地扭秧歌;江南水鄉的小家碧玉,可以組織刺繡,下棋等等活動。適應地域風情的才更有可能得到大家的相應。
考慮以社區、學校等作為細胞機構。個人的力量是微弱且易出現惰性。這要求在組織群體活動時,務必要以社區、學校等組織為載體,發揮群體的穩定性,相互監督和鼓動,讓大家經常性地加入到共同活動中來。
考慮文化部門大力支持。普通群眾的影響有限,要想真正發揮群體文化作用,要文化宣傳的行政部門積極介入提供相應支持。同時可組織小范圍內比賽,激發大家參與熱情,鼓勵群體參與,促進群體文化大繁榮。
參考文獻:
[1]李義.新形勢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大眾文藝.2017.5;
[2]徐立和,李博.廣場舞運動的優勢及局限性分析.科技視野.20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