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列+王春艷
摘 要: 中學化學是一個復雜的專業知識系統,目前,化學課堂教學以學生討論和教師講解為主,如果讓學生清楚理解并且建立化學核心知識體系,就能使學生深刻地認識物質組成及其變化規律,進一步掌握中學化學知識,從而實施高效化學課堂教學。
關鍵詞: 中學化學;核心知識體系;高效課堂
教師如何構建好一節課的核心知識體系,首先要構建一節課的知識網絡,然后引導學生從主節點核心知識發散出去?,F以中學化學課堂教學案例來分析本節課的核心知識體系和開展高效課堂教學。
一、 課堂教學案例分析:《生活中的乙醇》核心知識體系
(1)以多個看似獨立又存在內在聯系的活動,構建出“結構—性質—用途”這一化學學科的主線。
活動一:實驗觀察 乙醇有何性質?
活動二:實驗探究 乙醇的分子結構有何特點?
活動三:實驗歸納 乙醇中的羥基在反應中如何變化?
(2)每個活動均由實驗引出,并對教材實驗進行了非常深入的分析,并大膽改進。
Na塊有關實驗
(3)從實驗探究、微觀模型構建、定量計算思想等不同角度突破物質結構難點。
乙醇的結構、—OH
(4)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在教學不同階段體現化學生活化的思想。
酒精噴霧劑、酒精燈、乙醇汽油、酒駕檢查、焊接銀器……
(5)對實驗的意義的充分挖掘。
催化劑的概念的引出
(6)對比思想的集中體現。
從以上可以看出,本節課圍繞:結構—性質—用途的體系引導學生學習。見圖一和圖二中的核心知識體系。一節課有了核心知識體系,教師才能讓知識由繁到簡,學生輕松掌握,從而實施高效課堂。
二、 課堂教學案例分析:《化學反應速率》核心知識體系
(1)本節課化學主線:現象—定性化學反應速率—定量化學反應速率。
活動一:身邊的化學現象 比較快慢
活動二:物理中的速度 定量速率的方法
活動二:問題—計算—結論
(2)每個討論都由問題引出,對問題進行論證,再得出結論。
問題1:觀察并回答,分別用三種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之間有什么關系?
結論1:同一個反應,用不同的物質來表示反應速率,數值是不一樣的,所以應注明是由哪種物質表示的。同一反應中,各物質的速率之比等于他們在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之比。
問題2:我們得到的速率是指什么時候的速率?
結論2:我們所說的速率是指在整個過程中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某一時刻的瞬時速率。
(3)發散思維,聯想物理中的速度,進而引入速率,學生易掌握。
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用速度來表示(v=s/t),物質變化的快慢該怎么表示呢?
在已有知識里面,由表示“快慢”的物理量層層遞進,進而引入化學反應速率。
(4)以化學反應速率為核心知識體系,學生利用公式學著做題,先學后教。
以典型例題和課堂練習達到鞏固練習。
(5)對化學反應速率的意義充分挖掘。有對比、小結、強化練習等化學反應速率的注意事項。
以上五部分都體現高效課堂和核心知識體系。
三、 課堂教學案例分析:《化學能與電能》核心知識體系
《化學能與電能》核心知識是探究其構成條件,并且如何設計實驗。
討論:分析上述裝置中不能組成原電池的原因。
實驗結論 形成原電池的條件:
(1)溶液:
(2)電極:
(3)化學反應類型:
(4)線路是否閉合:
你的疑問:
本節課的核心知識以實驗探究原電池的構成條件為主,教師引導,采用對照實驗,依據實驗現象,層層遞進,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得到原電池的構成條件。
抓住核心知識體系,就是讓學生掌握一節課的主題內容和知識主干,是整個教學環節中的關鍵點,使得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討論和教師講解更輕松自在。
作者簡介:
殷列,陜西省咸陽市,西藏民族大學附中;王春艷,陜西省咸陽市,咸陽彩虹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