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燎
摘 要:優(yōu)秀的運算能力是學好數學的基礎,而現階段小學生的實際運算能力可謂參差不齊,甚至由于教學內容的變革以及近年來教學課本當中所涉及到計算內容比重的下降,小學生的運算能力呈現普遍薄弱的狀態(tài),因此有效改善這一問題,提升數學運算能力就顯得重要而急迫。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計算能力培養(yǎng);教學策略
數學運算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必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其高低與否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而在學生時代,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接受數學知識的熏陶時,運算能力的高低將與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產生較為直接的關聯(lián),其也將構成接下來數學內容學習的重要基礎。但就目前我國小學數學的教學實際來看,很多學生的運算能力較為薄弱,而且鑒于教材當中缺乏對于運算法則的明示以及運算方法的歸納和總結,很多學生對此方面的學習和應用盲目而缺乏方向。本文中筆者就將結合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經驗,針對學生數學運算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提出個人的觀點和體會。
一、審題策略
數學運算題并不是一個將“算”作為唯一關鍵的行為,相反,拿到題目后的審題、中間的計算環(huán)節(jié)以及后續(xù)的檢查、驗算環(huán)節(jié)統(tǒng)一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計算”。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很多小學生習慣于拿到題目立刻動筆計算,缺乏審題環(huán)節(jié)。不論題目的長短、是否存在某種計算中的規(guī)律,都習慣于從左向右、按部就班。審題環(huán)節(jié)的遺漏,一方面會導致其匆忙之間沒有看清題目要求,導致數值計算上的錯誤;另一方面極有可能沒有把握到題目的計算技巧和要領,結果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走上計算的彎路。因此,為了有效破解這種狀況,筆者在指導學生進行運算練習時,會嚴格要求其做好審題工作,一要看清楚題目當中的運算符號和數值;二要思考明白題目當中是否蘊含著某種計算技巧,應該把握怎樣的運算步驟和規(guī)律——等明確了這兩項內容之后,才可以動筆運算。
二、演算策略
要想提高學生在數學運算中的正確率,就一定要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冷靜、細致和沉著的學習態(tài)度。無論面對怎樣復雜、富有層次性的題目,都要做到耐心、不驕不躁;無論看似多么簡單和運算形式單一的題目也要認真細致、不能草草了事。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現這樣一類現象,很多學生復雜題目的準確率要遠遠超過簡單類型題目的正確率,越是復雜的題目越能夠區(qū)別對待、仔細研究、認真檢查,反之卻自以為容易、敷衍了事,所以筆者在進行運算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會經常采取小組比賽的方式,將題目分為復雜型和簡易型兩個類別,根據運算速度和準確度進行加權評分,準確度占據的比重較大,對于小組比賽當中取得勝利的小組會給予一定的鼓勵和表揚,而對于因為馬虎和粗心大意導致小組落敗的學生,則會及時指出、要求改正。
三、估算策略
估算可以稱之為是一種粗略計算的過程和能力,這種行為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被應用得較為廣泛,在培養(yǎng)學生運算能力的同時,加強對其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間接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和數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筆者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會在學生展開運算的過程中,教其掌握多種估算方法,比如數位估算、近似值估算、聯(lián)系生活實際估算等。同時為了讓學生更為真切地感受到估算與實際生活的關聯(lián)性意義,會盡可能地在教學中引入實際地生活案例,讓學生在真實化的情境當中進行估算練習。而當學生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后,筆者就會將“估算”的訓練貫穿于數學課堂的細節(jié)當中,比如嘗試著用估算的方式推測一道運算題目的最終結果范圍,在不進行具體計算的情況下看誰的取值更為接近正確結果,并讓這名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方法和心得。后面筆者也會提到運算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的檢驗策略,事實上筆者認為估算還是一種能夠有效輔助檢驗的方法,倘若學生能夠養(yǎng)成估算的習慣,在展開具體運算之前,對結果進行初步的估算,那樣則會產生對數學運算結果的間接判斷,對于提升準確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檢驗策略
小學生在實際運算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錯誤,這些錯誤有可能是因為身體不夠認真引發(fā)的,也有可能是因為最為基本的計算口訣錯誤所導致——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數學運算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讓學生明白,錯誤是在所難免的,不要因為一次運算的失誤就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質疑;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在運算過程中進行必要的檢查與運算,要將其作為“數學運算”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養(yǎng)成良好的運算習慣。加與減、乘與除的互逆性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運算檢查,同時題目中數字有沒有抄對、運算符號有沒有錯誤,口訣有沒有混淆——要引導學生從題目的每一個運算步驟進行細致的檢查,要充分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整理出專屬“錯題記錄本”,總結運算時經常會出現的錯誤,以便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有所改善。
總而言之,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并不是一項能夠在短期內立竿見影的工作,而是需要在日常教學中長期積累、穩(wěn)步提升,通過培養(yǎng)學生有效的行為學習習慣,來幫助其提升能力和學習效果。對于教師而言,其要對運算規(guī)律、運算法則熟練掌握、應用自如,這樣才能在指導學生時得心應手,找出有利于學生吸收的最佳方法;對于學生而言,計算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其一定要持之以恒、按時訓練,養(yǎng)成良好習慣,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師生協(xié)作、共同努力,才能為小學數學良好教學環(huán)境的構建提供助力、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實際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永春.小學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應與時俱進[J].小學數學教育,2012(10):7-9.
[2]李志宏.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yǎng)與提高的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4(04):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