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學校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而德育教育是其中的重要一環,貫穿于學生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因此,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者和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領路人,要為學生樹立起一個良好的榜樣,做到言傳身教,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本文主要對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進行了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 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時效性
一、 引言
小學是學生養成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的關鍵時期,作為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文化知識的學習,還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下文對班主任班級管理中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以期提高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 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 班主任對于德育工作不夠重視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把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成績作為主要任務,認為學生只要能取得好成績,便是對自己工作最好的肯定。相反,班主任對于德育工作卻不怎么在意,普遍覺得小學生年紀都偏小,在這個階段應該釋放他們自己的天性。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這對于學生意志品質的養成以及未來的學習發展十分不利。
2. 德育體系不夠完善
小學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大部分的班主任缺少這方面的經驗,也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專業德育理論知識和教育方法,這就導致班主任對于德育的理解僅僅是表面。尤其在對待一些犯錯誤的學生時,大多采取批評的方式,沒能及時對學生進行正確的疏導,忽視了學生的內心世界,很不利于學生的道德培養。由此可見,一個完整的德育體系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十分重要。
三、 提升德育工作時效性的策略
1.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便是,愛護和尊重學生。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相比較其他階段的學生情感上更加敏感,有較強的自尊心。這就需要教師和家長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因此,作為班主任,在對待學生的方式上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尤其在班級管理中,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對他們那種深沉的愛,以此,和學生之間建立起平等和諧的關系。其次,班主任要公平地對待班級里的每位學生,讓彼此之間建立起“亦師亦友”的良好感情。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優劣之分,但是班主任不能以成績的好壞來作為對待學生的標準。不能因為學生成績好就給予較多的關注和關心,而對成績一般或者不理想的學生時,關注就少。這樣的區別對待并不利于班級的和諧以及學生內心成長。相反,班主任應該用更多的愛心和耐心來幫助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幫助其重拾自信,養成正確的做人原則。由此可見,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關心和愛護,從而和班主任之間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保證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2. 豐富德育教育知識,創新德育教育方法
在小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他們會經常對自己父母所說的一些觀點產生質疑,但是對于班主任的意見往往深信不疑。可見,班主任的言行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小學班主任一定要重視自身的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時也要不斷豐富自己德育教育方面的知識,讓學生能夠受到更加系統、全面的德育教育。此外,班主任也要積極創新德育教育的方法,選擇更加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體會一些新鮮有趣的事物,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班主任在教學中可以開展“獻愛心”“每天做一件幫助他人的事情”等道德實踐活動。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體會到助人的快樂,從而規范自己的行為習慣,從而將學到的德育知識、理論轉變成自我認知并應用于實際生活。此外,小學生由于其年齡特點,都很喜歡聽故事。所以,班主任在教學時可以采用講故事的形式,一來學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二來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德育教學時可以給學生講孔融讓梨的故事,通過這個小故事讓學生懂得謙讓,在日常生活中更要以孔融為榜樣,并付諸實際行動,從而真正達到德育的目的。
四、 結束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和生活將會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發展。在學校,開展教育活動最基本的形式是班級活動,而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和領導者,其任重而道遠。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關心關注學生的成長,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并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以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班主任對于工作中的問題要善于總結和思考,創新德育教育方法,提高班級管理中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鄧仕玲.德育工作在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滲透[J].新課程·小學,2016,(8):233-233.
[2]周強.優化班級管理落實德育教育——農村小學班主任的德育工作[J].情感讀本,2015,(17):29-29.
[3]徐桂紅.小學班級管理中德育工作的開展[J].未來英才,2015,(13):60-60.
作者簡介:
朱穎穎,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金閶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