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協同育人”為校企合作的模式理念,通過從課程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的實踐,進一步驗證了養殖技術專業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進步與發展。學生對此項機制的實施都表示十分贊成和支持的態度,可以說是國家教育機制模式的新突破、新高度。本文針對“協同育人”理念的養殖技術專業校企合作模式探究展開一系列的分析與探討,并提出幾點建議和對策,以供相關人士的參考、借鑒。
關鍵詞: 協同育人;校企合作;模式探究;建議
對于高等學校來說,培養具備適應能力、綜合能力的人才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校企合作是地方高等學校培育人才的重要環節。然而在“協同育人”、養殖技術專業、校企合作的方面仍存在較多的問題和缺陷,急需及時解決,從而實現教育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一、 校企合作養殖技術專業協同育人模式的關鍵、實質
(一)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模式的實質
“協同育人”是指育人單位以人才的培養和使用為主要目的,進而實現資源共享、積聚力量的有效互動。高等學校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模式的制定,與國家相關的教學改革目標有著重要的聯系。
(二) 校企合作養殖技術專業協同育人模式的關鍵
地方高等學校通過校企合作,培育出大量的社會人才,成為事業單位的重要力量和有力支撐。在高等學校的課程教學編制中,例如養殖技術專業來說,要盡可能地將學生和養殖事業單位相結合,增加其適配性,讓學生們盡早了解養殖技術市場的發展趨向,提高學生在養殖技術方面的專業技能、職業道德以及市場適應能力。
二、 養殖技術專業校企合作的現狀
高等教育學校的養殖技術專業主要是培育學生在水產養殖場、飼料或者是漁藥生產等相關的銷售或服務工作。雖然在校企合作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
(一) 教育體制模式
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不相符,有的學校重實踐輕理論,也有的學校重理論而輕實踐,很難做到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 養殖技術的教師專業技能有限
養殖技術的專業教師大都理論知識比較扎實,沒有太多的行業經驗、工作積累,有時會造成社會需求開發項目無法正常實施運作。
(三) 學生欠缺一定的創新創業意識
學生的崗位技術含量較低,實踐較少,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樹立創新創業的新觀念。
三、 校企養殖技術專業協同育人的建議應用
(一) 校企協同育人在課程建設中的應用
根據養殖技術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關于養殖相關的銷售或服務工作。學校可以邀請企業專家來參與到專業課程的制定中,根據企業專家在實際工作中的實際情況來開發養殖技術專業的課程建設。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契合,保證學生專業技能的高質量、高水平。這種課程模式的建設和協同育人理念的結合,不僅吸引了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而且為學生以后步入社會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二) 校企協同育人在專業實踐中的應用
高等學校可以將實踐工作和專業理論相結合,利用交替式教學來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過程的深度銜接。例如就養殖技術專業的水產養殖來說,5~9月份是水產行業比較旺盛的季度,學校可安排學生到校企合作企業進行實踐,這種交替式教學模式的進行,不僅鞏固了學生的專業知識,而且學生的實踐技能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此外,也有利于企業單位挖掘并培養人才,實現人才需求。
(三) 優化豐富教學與課堂設計
在高校教學過程中,企業可提供養殖生產現場的圖片及視頻,豐富課堂教學,增強學科立體感,充分讓學生感受到企業文化以及養殖技術的生產過程,激發學生對養殖生產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學校應與企業搭建網絡交流平臺,師生與企業技術骨干在線交流溝通,打破地域限制,增進相互之間的友誼。
四、 校企協同育人在產學研用中的應用實施
(一) 產學研用的內涵
1. 產學研用的定義
“產學研用”顧名思義,就是集生產、學習、科研、實踐應用于一身的系統性工作,它是一種合作系統工程。促進科技、教育、經濟的結合。
2. 產學研用的實質
就是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單位在人才培養上的資源優勢,把傳統的課堂教育模式進行改造,讓學生從校企合作中獲取實踐經驗與實踐能力,是全方位、新高度的教育形式。
(一) 產學研用的意義
(二) 有利于加強學生個人綜合素養的提高
通過校企合作平臺的建設,在校園內建立創新創業基地,使學生作為第一參與者,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項目建設中來。采用一定的激勵約束機制,將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最大程度地保證學生的參與熱情、創造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快速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學有所成。
(三) 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高校養殖技術專業教師具備較強的理論知識,但是沒有過多地參與到產品的研發與制造中,缺少一定的工作經驗。通過產學研用與教學的有機結合,可以提高教師在實踐經驗上的豐富,和學生共同進步。例如:某學校通過校企合作創新創業基地的建設,不僅為教師成功申報省市級課題做好技術儲備,而且可以將教師的專業知識更好地融入到產品研發中,推進高校養殖技術教師的新進程。
(四) 有利于促進合作機制的進一步深化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教育模式的進行,符合“引進來與走出去”的發展策略,有利于學校與企業單位的交流溝通,相互發表看法,取長補短,及時制定合作機制的策略編制,防范風險的措施也要加入其中,最大程度地保障校企合作的順利進行,達到完美理想的效果。也可以增進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感情,通過合作精神培養他們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打造和諧、團結、上進的良好氛圍。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實施“協同育人”理念養殖技術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勢在必行,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實踐探索中尋找新的突破口、發展點,爭取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綜合性較強的社會型人才,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的新高度。
參考文獻:
[1]劉巧芝,徐麗.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職業教育(下旬刊),2015,12:75-79.
[2]房三虎,張永亮,謝青梅.協同育人視域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04:219-222.
作者簡介:
黃樹平,副教授,四川省眉山市眉山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