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新穎
摘 要:伴隨著互聯網的廣泛運用,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各種網絡平臺的出現,使文學交流的形式也隨之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文學創作正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當前,傳統意義上的文學創作已適應不了新媒體時代的發展,但是網絡文學創作繁華的表面缺少了精神內涵的支持,難以發揮價值導向的作用。在本文中,筆者與工作實際相結合,首先對于新媒體時代下文學創作的困境與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的闡述,進而對如何走出當前的困境提出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文學創作;困境與出路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2-0-01
文學創作在新媒體的影響下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比如,文學本身的書香味、高雅性、價值導向、傳播方式等正在被網絡時代的快餐文化所沖擊,甚至出現了部分作家為了追逐利益而失去了文學創作底線的現象。在新媒體時代要重新發揮出文學的價值導向作用,讓文學創作走出困境,就要建立起文學創作行業自律,使文學創作的市場和傳播的渠道趨于規范,讓文學創作走出當前的困境。
一、當前新媒體時代傳統文學創作所處的困境
(一)新的文學創作形式切合了現代人們的閱讀心理,并改變了人們的文學觀念
在新媒體時代,人們的閱讀方式已發生改變,人們由過去的閱讀紙質讀物轉向依靠網絡平臺閱讀電子讀物,它的移動性與便捷性、海量信息等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非常契合。傳統文學的承載形式主要依賴于報紙、雜志與紙質書等,對于現代年輕人群已失去吸引力。但是新媒體時代浮躁與功利性的文學創作風氣給人們的思想觀念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導致文學欣賞水平與社會道德水平的下滑,產生了大量的社會問題。在新媒體時代的影響之下,文學創作不再是以作者的創作意圖與激情為導向,而是成了以市場需求為創作的方向,這就改變了文學創作的初衷。
(二)傳統文學市場正在逐步萎縮,失去了文學的導向作用
新媒體時代對于傳統文學市場有巨大的沖擊,大部分市場都被新興的網絡平臺所占有,傳統的文學創作空間正在逐漸被網絡平臺為主要創作形式的所擠占。傳統文學因為讀者的大量流失使得影響力也隨之下降,失去了主流的導向作用。傳統文學所特有的教育性與高雅性也被削弱,隨即出現的是充斥于網絡讀物中的暴力、色情、消極等情節,與主流價值觀想背離。
(三)傳統文學創作領域逐步減少,優秀作品難以傳播
新媒體時代的文學創作因為借助了網絡的力量,發展與傳播的速度十分迅猛,并且涉及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文學的特點在于高產出、低質量、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占據了當代文學創作中很大的比重,使得傳統文學創作的領域越來越小,即使創作出了好的作品也難以傳播。
二、新媒體時代傳統文學創作的主要出路
造成傳統文學創作所處困境的原因,并不僅僅是因為新媒體市場的沖擊,還有深層次的原因在于,社會物質的迅速發展,物質的極大豐富使得人們失去了耐心去品味文學,創作動機的市場導向化加劇了創作的功利化,導致文學創作進入了當前的困境。
(一)兼容并濟,充分利用新媒體打造文學經典
新媒體文學在本質上也是思想傳播的一種方式,網絡文學雖然良莠不齊,但網絡文學也具有它積極的一面,一些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帶給人們好的思想內涵,給人們美的享受。所以,文學創作要與當前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傳統文學創作也可以加入網絡創作的因素,在大量的網絡作品中尋找到創作的方向與創作的靈感。在傳統文學創作作品的傳播上,可以利用新媒體的平臺來進行作品的宣傳與包裝,使得傳統文學創作與傳播的空間得以拓展,讓新時代的文學經典作品走向大眾樂平接受的平臺,得到快速而廣泛的傳播。
(二)追求文學商品化與文學創作的精神內涵并重
新媒體時代下的文學作品通常追求的是娛樂精神,網絡文學創作更多體現的是市場化與商品化,沖淡了傳統文學創作的教育性與嚴肅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們的文學作品也變得商品化,但文學創作在生活化、通俗化的同時也不能丟失文學創作對精神內涵的追求。文學創作者在順應市場經濟需求的同時,還要有自己內心的堅守,不能完全為市場所控制,突破道德底線,去粗制濫造、迎合低級趣味。要肩負起一個文學工作者的歷史使命,保有文學創作應有的藝術性與品味。
(三)走出人性的困境,倡導新型價值文化
當今社會,物質文化的快速發展反而促使人們精神世界的沒落,物欲橫流的社會對于人性是一種扭曲,人們失去了內心的堅守,這是當前文學創作的一個現實。所以,文學創作一定要走出這個誤區,重新倡導主流價值觀,文學創作者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創作動機,摒棄功利心,與讀者形成情感上的鏈接,形成良性的互動,促使新媒體時代下的文學創作走出困境。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的廣泛運用與社會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導致了新媒體時代下文學創作的困境,傳統文學創作要與新媒體結合起來,找到切入點,從而為傳統文學創作注入生機。
參考文獻:
[1]蔡熙. 中國百年文學人類學研究的精神譜系[J/OL].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4):87-94(2017-08-14).
[2]林煒娜. 中國現當代文學批評史的分期問題[J/OL].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7,(04):33-39(2017-08-07).
[3]溫淑窈. 新媒體時代下文學創作的困境與出路[J/OL]. 北方文學(下旬),2017,(03):59-60(2017-04-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