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中國民間通俗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武俠小說”及其背后的文化現象從古至今一直都被普通民眾視為重要的娛樂內容而得到廣泛的傳播。現如今,隨著美國對中國各方面文化的輸出,其影視作品尤其是以“超級英雄”作為主要題材的影視作品深受中國民眾歡迎,而這一類型的作品與中國“武俠”文化有著諸多默契,本文將這兩種文化進行比較,試圖理清它們各自的傳播特征,探索中國本土俠文化的正確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武俠;超級英雄;文化內涵;傳播特征;發展
作者簡介:蘇勝豪(1992-),男,漢族,江蘇省淮安人,湖北民族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2016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文論與文化。
[中圖分類號]:G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2--01
可以說“武俠文化”是中國文化所特有的文化現象。什么是俠文化?《中國俠文化史》給出的定義是:“俠文化,就是以俠客義士為主角,以歌頌狹義精神為主旨的文學作品[1]。”,而現代流行的“超級英雄”作品,雖然主人公并不理解來自中國的“狹義精神”是什么,但它們有種共同的傳播特征:比較接近平民百姓的愛憎是非觀、結構題材易于為大眾喜愛、語言流暢通俗[2],因此美國好萊塢出產的“超級英雄”題材作品在某種層面上也是可以視作“俠”文化的,而中國諸多翻譯工作者也正是這么翻譯超級英雄姓名的,如鋼鐵俠、蜘蛛俠、蝙蝠俠、閃電俠、超膽俠、青蜂俠等。
這些從美國本土文化土壤之上生長出來的美國“俠客”,與中國的俠客有著許多共同點。首先,他們都有著超出常人的能力,這在中國俠文化中主要表現為強大的格斗能力,如喬峰郭靖的降龍十八掌、令狐沖的獨孤九劍等。而在美國俠文化中也有這樣的表現。美國的超級英雄誕生途徑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特殊環境引發的主人公體質的變異,一種是主人公豐厚的財富和超出常人的智慧賜予的高科技裝備,前者以蜘蛛俠、綠巨人作為代表,后者以蝙蝠俠、鋼鐵俠作為代表。這兩種超級英雄都有著強大的作戰能力。無論是中國儒家思想還是美國倡導的人道主義都主張同情弱小,反映到作品中,中美“俠客”便有了共同的鋤強扶弱的價值取向。除此之外,中美“俠客”也有著不拘小節的行事風格,無論是中國俠客的隨性灑脫還是美國超級英雄的狂放不羈,都是非主流性格的體現。
中美“俠文化”在具體表現上存在諸多相似之處,然而,因其誕生于迥異的背景環境之下,因而兩者也是有著反映各自文化特征的差異。
中美“俠”文化作品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中國的武俠作品,因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因此人物常常被放置于歷史環境中。此外,在中國武俠作品中,人物的生活背景一般都是古代,因此這樣作品的文字也常常是古色古香的,中國的武俠作者們很擅長在情節敘述中間插入一兩首詩詞,這常常使得整個章節的意境陡然上升一個臺階。另外,中國武俠作品中的人物多以徒手格斗和冷兵器使用為長,間或夾雜一些古代“雞鳴狗盜”之技,如易容、毒藥等,這樣的特點與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幾千年的傳承是密不可分的。
美國眾“俠”的世界則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美學特點。相較于中國精彩紛呈的歷史,美國自建國以來的歷史中,僅有的只有淘金、資本和戰爭這三大元素,因此美國的文藝工作者更傾向于選擇科幻題材。那些專屬于美國的“俠”們有著超出當今科技認知而又與科學理論密切相關的超能力,顯得科技感十足,在好萊塢特技制作技術日漸成熟的今天更是有著獨特的審美價值,觀眾通過觀看超級英雄們的上天入地來體會人類可以征服一切的自豪感。可以說,相較于中國的俠客,美國的眾“俠”和現實的距離要小得多。
雖然中國武俠誕生于民間,但由于受到延續千年的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俠文化不可避免地帶上了儒學色彩[3],俠客們雖言行放蕩不羈,但內心始終有著一個先天的準則,他們稱其為“義”,所以有“深明大義”、“大義滅親”等說法,其實這個“義”與儒學中的“理”有諸多重疊本質上還是具有儒學的內涵[4]。作為“儒俠”的代表,《射雕英雄傳》中的郭靖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5]”,這樣的言論顯示了一位“大俠”的胸襟和抱負,但和中國其他的俠客一樣,即使是大俠郭靖也沒有從整個人類文明的角度出發去關懷弱小,他率領他的家人組織武林人士對抗的金國,從本質上說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一部分,更遠的說也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這樣的對抗從根本上說也是無意義的。
與中國比較,美國“俠”則有了不一樣的格局。美式“俠”們在維護本國民眾安全的同時,更愿意關注全體人類的命運,這是中國俠客們所欠缺的。例如,作為美國愛國主義代表的美國隊長以及作為資產階級代言人的鋼鐵俠,在地球面臨危機時能夠立足全人類的整體利益,與其他若干超級英雄組成“復仇者聯盟”這一旨在維護地球安全的組織,對抗邪惡勢力,維護全人類的安全。而這樣的格局,從本質上看是與現實中美國政府的外交政策有關。自冷戰結束后,美國不斷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國際影響力,為此他們不斷發動干涉別國的戰爭,以“國際警察”自居,這便造成了美國國內民眾放眼全球的思想格局,反映到文學影視作品中,作為美國民眾“俠”意識代言人的眾超級英雄們自然而然就帶上了這樣的精神氣質。
總的來說美國的“俠文化”從影響力到受眾反響是比我們成功的,我們應該學習美國的這些成功經驗。而另一方面,我們的俠文化因其流傳長久,也是具有美國“俠文化”所沒有的文化底蘊,因而也有著更大的傳播潛力,我們應該學習美國好萊塢的制作技術,并像美國電影公司一樣以作品的受眾為出發點,這樣我們的“俠文化”才會有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注釋:
[1]曹正文.中國俠文化史[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4.
[2]周舟著.從漫畫書到大電影 美國漫畫改編的真人實景電影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5.
[3]汪涌豪著.中國游俠史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4]馮友蘭著.中國哲學簡史[M].2017.
[5]金庸.射雕英雄傳 線裝珍藏本[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