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濤+劉啟坤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開展和深入,高校體育越來越受到師生的重視。而作為教學效果的反饋,對體育教學的評價一直是改進教學的一大手段,但是目前的教學評價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基于此現狀,大致分析了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方法。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現狀;改進方法
引言
教學評價作為反映教學效果的標準之一,一直深受教育工作者重視。這幾年對體育教學評價的研究也越來越多,但是目前高校體育教學的評價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因此,要想科學客觀的進行教學評價以及改善教學方式就必須要先改進教學評價機制。
一、體育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評價主體過于單一
當前的教學實踐中,高校的管理部門往往只看中學生的體育成績。這樣一來,老師的教學也向成績上傾斜,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大學生正是青春活力的年紀,是培養思維學習思想的最佳時期。一味死板的教學,把課堂內容強加給學生只會適得其反。
其次,對于評價面也比較窄。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和校方片面的強調學生的成績和技術動作的學習。然而在素質教育的環境下,影響一個學生成才的關鍵包括但不限于學習成績,學生的人格、思想以及其它各項綜合能力都是現代教育所要考量的范疇。
(二) 評價目的不明確
進行教學評價的初衷是從老師入手改進教學的方式方法,總結教學經驗來提高教學效果。但是現階段“分天下”的教學評價模式則更多的對于學生提出了更嚴厲苛刻的要求。大學體育提供了多形式選修的課程,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片面的教學評價方式徹底抹殺了他們愛上體育的可能性。
對于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提出,本來是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措施,但是在應用中得不到科學的落實最終導致了師生對于評價體系的誤解。誤認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狠抓學生的學習成績,實則不然,評價體系的出現才是基于對學生的充分關懷。讓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以適應新時代學生的學習習慣。
大學生出于繁忙的學業或者對老師教學模式下嚴厲的要求往往就對體育望而生畏,最后逐漸失去對體育的興趣。
(三) 評價功能發揮不全面
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不僅需要反映出老師的教學特點,也從側面體現了學生對于學科的興趣點和學習方法。而現階段的體育教學評價顯得太功利,不僅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由于反饋的滯后和不客觀影響了體育教師教學水平的加強。
由于目前沒有較為完整系統的評價體系,而且對許多重要的考量標準的忽視都使得高校體育教學評價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果。更不用提對于教學的改進和師資力量的提高了。
(四) 評價內容不全面
在我國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往往重結果、輕教育,重生理評價而輕心理評估。一味的把重心放在了對學生身體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學習上,對體育教學中要求的體育精神、和做能力、參與能力和運動能力視而不見。這些隱性的綜合素質無法反映到卷面成績和具體的動作考核當中去,但是也切實的影響著學生的體育學習和自我成長。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成績,也要挖掘學生的潛力,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培養他們體育運動的興趣和體育意識。
二、 改進的方法
正所謂“對癥下藥”,根據目前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筆者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幾點改進的方法。
(一) 豐富評價主體
要豐富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主體,就要打破以往單一的評價體系。建立起多元化評價的模式,讓學生、體育教師和管理部門領導一起參與到教學評價中。首先,肯定領導在教學評價中起到的積極作用。對高校老師體育教學起到了監督和指導的作用,從大方向上落實和貫徹了體育教學的原則。其次,發揮老師評價的功能。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肩上的責任不可謂不重。老師的評價在于對自己的自我反思,反省自己是否出現了教學失誤是否達到了教學目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好教學評價。教學活動中最能直觀真實反映教學的就是學生,在評價時學生要做到客觀公正排除個人主觀因素。并且還可以讓學生展開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互評,因為大學體育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互評有利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學習狀況,更好的開展體育教學。
(二) 全面理解評價工作
高校體育教學得不到提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全面認識到評價工作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要從評價的目的和作用出發,多方位的思考這一問題,從而全面的掌握高校體育教育評價的內涵。
開展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工作有利于教師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近況,并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的推陳出新完善自己的授課方式和專業技能。除此之外,客觀的教學評價還能及時的反映出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學習水平。密切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高校體育教學評價最重要的目的是促使大學生掌握具體的體育知識以及專業技能,在學習體育的過程中提高身體素質,培養綜合能力,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學習習慣。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也是學習的本錢。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工作正與現階段教學改革的要求相符合。教育工作者只有清晰的認識到這些要素,才能更加積極切實的落實體育教學評價。
(三) 擴大評價范圍
在擴大評價范圍的具體做法上,筆者也進行了一些深入的思考。在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的評價中,只片面的注重了學生的學習成績,迫使老師不得不將一些技術動作和專業知識強加給學生。而忽略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具體來說健康包括身理和心理兩個方面,包括心理素質、人格、體育素養等多方面的素質。以往卻只是“定量”的看待高校的體育教學,學生學習好就肯定老師的教學,相反則否定。要改進高校體育教學的評價就要將“定量”與“定性”評價兩相結合,定量體現出科學規范的一面,定性體現出感性和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更全面、真實的將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和健康狀況呈現出來。
(四) 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教授學生被動的學一直是高校課堂的現狀。因為高校體育教學的評價也就能以開展,在課程改革的環境下,要兼顧學生的全面發展。建立起“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那就在教學評價中就不可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到底是以領導的考察為最終依據還是學生的課堂反饋為最終依據這都值得教育工作者在具體的高校體育教學實踐中去思考,去印證。
要切實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對老師來說要充分的尊重學生的意愿,讓他們自由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對領導來說就需要認真傾聽學生和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們的建議。大學生已經養成了獨立的人格和思考的能力,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所以在課堂學習中也有自己的處理方法,這些都是寶貴的建議,而過去卻沒有得到重視。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的體育教學評價作為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進行模式的改進已經是勢在必行了。只有不斷的引導學生去參與到體育學習和活動中,老師才能更加順利的進行課堂授課。簡而言之就是貫徹“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興趣,加強引導和監督從何提高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水準,培養適合21世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家坤.高校體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反思[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6(5):127-128.
[2]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92-297.
[3]石冰,王良清.普通高校學生體育課成績“一一制”評價體系的實驗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5):132-134.
(作者單位:云南文山學院,云南 文山 663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