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陳津+陳天偉??
摘要:通過問題導向的化學實驗課教學,讓教師真正做到“授之以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提問,學會思考,并通過分組討論、實驗探究,將知識掌握得更透徹。同時,通過問題導向的化學實驗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位學生都參與課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關鍵詞:問題導向;化學實驗;教學
“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從愛因斯坦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出問題導向教學模式的重要性。與其相印證,李政道教授也曾提出:“學習,就是學習提問題,學習怎樣提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有利于學生形成主動思考的習慣,養成問題導向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該方法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同學間合作能力,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
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的基礎,貫穿整個化學課程。高中化學課程的必修一、必修二以及選修五大都以實驗為基礎,將需理解掌握的化學知識涵蓋于化學實驗。因此,實驗教學顯得尤為重要。而問題導向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自己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牢牢掌握相應知識。
初探階段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最艱難,也是最重要的,決定了問題導向實驗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這個階段主體是教師,教師需用2~3次課做基礎,啟發、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學會提出問題,篩選問題,并把有價值的問題留給大家思考,最后通過實驗解決問題。
片斷教學一:
探究Na與水反應時,先把實驗注意事項和學生強調一下,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并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實驗完畢,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產生“浮、熔、游、響”的現象,其背后隱含哪些知識。同時,反應除了生成H2、放出熱量,還有另外一種產物,可引導學生推測產物為NaOH,并設計實驗方案,驗證產物即為NaOH。最后給學生整理一下整個探究過程的思路,以及如何針對實驗現象提出問題。
片斷教學二:
探究Na與水反應后,繼續探究Na與CuSO4溶液反應。實驗前,先強調實驗可能存在的潛在危險,讓學生盡量避免。然后引導學生自己做實驗,并觀察現象。實驗完畢引導學生提出問題:Na與CuSO4溶液反應現象如何,如何解釋該現象,產物有哪些,如何驗證產物?Na與水反應和Na與CuSO4溶液反應哪個更劇烈?若改成Na與HCl溶液反應,可能會如何?同時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特別強調,該實驗產生的藍色沉淀里混有黑色沉淀,如何解釋黑色沉淀的形成?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后,讓學生再動手做實驗探究,分組討論,并派代表回答問題。最后教師總結如何通過實驗現象,提出問題,并通過實驗解決問題。
問題導向實驗教學模式的中級階段為學生探究階段。該階段的強化練習可以讓這種教學方法形成固定模式,有利于學生形成自主探究的習慣,是關鍵。這個階段,學生是主體,整個過程學生自主完成,因此需要學生課前先預習。教師在這個階段起引導作用,防止實驗發生危險,避免學生提問偏離主題,同時為學生提供實驗技術和知識指導。
片斷教學三:
探究Mg與CO2的反應。先提前布置學生回家預習,找出實驗注意事項,并預計可能會觀察到哪些現象,為何會出現該現象。課堂上,讓小組匯報預習情況,教師總結預習成果。然后學生動手做實驗,觀察現象,并與自己預測的現象對比,從而提出問題。如:為何會產生“一黑一白”兩種固體,這兩種固體分別是什么?如何用實驗驗證產物,如果遇到金屬鎂著火了,需要如何撲滅?讓學生試著自己提出問題,并通過實驗探究和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
片斷教學四:
探究Al(OH)3的制備。布置學生課前思考Al(OH)3的制備方法有哪些,反應原理是什么,并比較每種方法的優缺點。課堂上,先讓學生總結制備方法,評價每種方法優劣。然后動手做實驗,用實驗驗證每種方法,并得出最佳制備方案。方法一:可溶性鋁鹽與強堿反應。該方法可制備 Al(OH)3 沉淀,但生成的沉淀易溶于過量強堿,所以不好控制強堿用量。方法二:可溶性鋁鹽與氨水反應,也順利制得 Al(OH)3 沉淀。加入過量氨水,Al(OH)3沉淀不溶解,該方法可操作性強。方法三:可溶性偏鋁酸鹽與強酸反應。該方法容易制得Al(OH)3沉淀,但Al(OH)3沉淀易溶解于過量強酸。因此,該方法也不易控制強酸用量。方法四:可溶性偏鋁酸鹽溶液中通入CO2,可順利得到Al(OH)3沉淀,且CO2過量,對沉淀無影響,該方法可操作性強。方法五:還可引導學生探究Al2(SO4)3溶液與Na2CO3溶液,通過雙水解反應制備Al(OH)3沉淀。該方法反應劇烈,反應速度很快,生成的Al(OH)3沉淀與CO2一起從體系沖出,易覆蓋于可燃物表面,所以可以用于制備泡沫滅火器,用于某些物質的滅火。
問題導向實驗教學模式的高級階段為綜合測試階段。該階段,教師給定課題,提出疑問,學生現場討論,現場制定方案,寫出反應原理、操作流程,并用實驗驗證,該過程完全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相當于評委,給學生制定的實驗原理、實驗方案、實驗過程打分。該過程是問題導向實驗教學模式的升華,有利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測試的題目可選:鋁熱反應條件探究、濃H2SO4與C的“黑面包”實驗、金屬與不同濃度H2SO4反應探究、金屬與濃、稀HNO3反應探究等等。通過幾次綜合實驗測試,讓學生熟練地提出實驗的注意事項、實驗安全問題、實驗原理等,并通過討論和實驗驗證,解決問題。
問題導向的化學實驗課教學模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鞏固和升華。初始階段較難開展,且上課比較辛苦。教師只要堅持下來,讓學生學會獨立提問、獨立思考,分組討論、實驗協作,上課效果會越來越好,最終受益的還是學生。教師也從“授之以魚”,變成“授之以漁”,培養出綜合能力更強的學生。
參考文獻:
[1]朱麗強.數學課堂中“零問題”的反思與對策[J].數學教學通訊,2015,(27).
作者簡介:
葉陳津,陳天偉,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