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協鋒+時向東+張松濤+邵惠芳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在本科生群體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本文將分析新媒體在大學生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探索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培養大學生的各種能力,以及如何真正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教育教學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數字網絡、移動通信等為主的新媒體技術逐步發展起來,人們獲取信息和交流的平臺越來越依賴于網絡。新媒體的出現對高校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創新思維、創業途徑等在某種程度上產生了巨大影響。
一、新媒體在大學生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一)提供了有效的平臺
高校應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教育教學,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獲取海量的信息和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予以繼承和創新,充實教育內容;另一方面,新媒體可以拋開制度、體制等煩瑣程序的束縛,主動、快速地傳播先進的理論和思想,提升教育的實用性。新媒體在大學生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將為其教育教學提供全新的、有效的理論與實踐平臺。
(二)創新了大學生教育教學的方式
一方面,通過新媒體,教育者可以迅捷、及時地發布信息,并可以通過文字、語言、圖片、音樂等形式,將教育內容展現給大學生。另一方面,教育者可以突破固定場所、時間的約束,充分利用網絡課堂、教育視頻共享課、QQ群聊、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形式教授知識。在新媒體的作用下,教育內容可以實現高效率的傳播。
(三)構建創業信息和就業資源共享平臺
一是可以借助新媒體及時全面地向學生宣傳創業政策、方針,包括高校有關規定和幫扶措施;二是可以及時發布企業招聘信息;三是可以加強成功創業者與大學生之間的交流,構建創業互動平臺,分享和傳播創新創業活動。
二、新媒體下大學生教育教學中的困境
(一)不良信息的影響
新媒體中的大量資訊來自于互聯網,但由于目前互聯網監管制度不夠完善,信息是先發布后過濾,因此,許多“未經證實”或“未經官方證實” 的信息就會被隨意的發布和使用。而大學生對互聯網不良信息的抗干擾能力較弱,容易被錯誤理論、不實言論所蠱惑。
(二)大學生課堂玩手機已成為普遍現象
上課時,只有少部分同學跟著老師的節奏在聽課記筆記,而大部分同學都在玩手機,更有甚者,部分學生直接不帶課本來上課,整節課手中都拿著手機,如果電話響了,有些學生不打招呼就徑直走出教室接電話,甚至直接在教室里接起了電話,這極大破壞了課堂秩序,嚴重干擾了其他同學聽課,同時也影響授課教師的思緒。
(三)社會能力弱化
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越來越習慣在虛擬世界進行交流,而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交流較少,人際關系趨于網絡化,甚至有些大學生自控力弱化,完全沉溺于虛擬世界,盲目地在網絡中尋找情感寄托,疏離現實的人和事,逃避現實社會中的責任和問題。
三、新媒體下大學生教育教學的對策
(一)學校層面:建立健全高校新媒體的長效管理機制
首先,要在有關法規的框架下制定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條例和規定,同時可以創建各具特色的QQ群、微信公眾號等,并通過這些渠道適時發布弘揚積極向上的信息;其次,構建以學生會、團委干部為主體,輔導員為核心,班委為紐帶的信息網格體系,及時、準確地反映班、系、學院學生的情況,力爭在第一時間掌握網絡信息傳播的主動權,并及時反饋學生應用新媒體的情況。
(二)教師層面:提高自身修養,科學正確引導
教師要通過新媒體平臺,不斷以自己正確的政治方向、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影響和帶動學生,引導青年學生對海量信息進行選擇性閱讀,提高其對網絡信息的甄別和篩選能力,引導其關注當前的主流信息。同時,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引導他們向善、崇真、求美。
(三)學生自身:認識自我,加強能力培養
大學生要主動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己的內在素質,理性地處理現實交往與虛擬交往的關系,并利用新媒體技術宣揚身邊的正能量,使其成為網絡正能量的傳遞者、良好網絡文化的維護者和制造者。
參考文獻:
[1]景東,蘇寶華.新媒體定義新論[J].新聞界,2008,3:57-59.
[2]王小蘭.構建新媒體引導機制創新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5):97—100.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大學煙草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