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方式,合作學習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我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仍然存在合作學習形式化傾向嚴重、小組成員任務固化、合作時間缺乏科學規劃、學生參與程度不高等諸多問題,致使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的效果仍不理想。為了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結合合作學習的相關理論,筆者提出了以下促進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具體教學策略。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合作學習;應用策略
一、 培養學生積極的合作意識
我們每個人的行為都受到自己潛在意識的支配,為了學生能夠在品德與社會課中有效進行合作學習,首要任務就要培養學生積極的合作意識。要讓學生明白單獨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特定的學習任務的,而且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同學之間團結協作,各自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集思廣益,才能更加出色地完成任務。由于小學生具有愛表現的年齡階段特征,所以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學生不愿意與他人合作只顧著表現自己的行為。這些學生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影響,所以教師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比如在平時課堂上,在活動的規則中特別強調要與小組內同學合作才能為小組也為自己獲得獎勵,而單獨的行為則會受到相應的懲罰,不僅是對他個人的懲罰,還有對小組的懲罰。一旦學生違反了合作的規則,個人便受到教師的“懲罰”,比如扣分,這樣對其會產生一種警醒的作用,同時,仍然給學生改進的機會,若是學生在接下來的表現中表現出良好的與同伴之間合作學習的行為,教師可以撤銷對其的“扣分”;學生個人的行為和他的小組是分不開的,因此,如果有學生個人違反了合作學習的規則,除了個人扣分之外,還要對整個小組扣分。學生就很有可能會受到同伴的指責,因此,學生在同伴的指責下也會漸漸加強自己的合作意識。
二、 正確選擇合作學習內容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將品德與社會的性質界定為一門綜合實踐性課程,其綜合性主要體現在品德與社會課的內容的綜合,教師應準確理解和掌握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結構和教學要求,適應課程的變化,掌握豐富的學科教學知識。
教師要明確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進行合作學習,有些內容進行班級教學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運用合作學習并不僅僅是要追求合作學習的活動,何時開展小組合作,關鍵是看有無合作的需要。在備課的時候如果預設有很多學生想要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上課會遇到一些有難度的問題必須要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時候,或者是需要孩子們發揮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共同完成任務的時候,這時候這些內容教師在課上運用合作學習必定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果說對上課內容不加以區分就進行合作,必然會出現各種問題。所以為了在課堂上達到合作學習最好的效果,教師應當正確選擇合作學習內容。如教科版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的教材中,第一部分的內容就是學會合作。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目標主要是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增強合作意識,了解合作的方法,培養合作的能力等等。這部分當中很多的內容都十分適合運用合作學習。
三、 加強教師應用合作學習的技巧
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師對合作學習理論的學習以及培訓可以深入領會合作學習的內涵并且掌握合作學習教學的技巧,進而更好地調節自己的教學活動。具體的品德與社會課中應用合作學習的技巧有很多,比如精心準備合作學習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合作學習討論時間,課堂當中學生在討論時,教師應當細心觀察,把握全局,適時進行點撥,對于合作學習陷入困境的小組教師可以進行鼓勵,對合作學習的結果教師要正確評價等。
1. 合理安排合作學習討論時間
一節課的時間只有40分鐘,而在這40分鐘的課堂上要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就需要教師合理安排小組討論的時間。這段時間學生既有充分的時間能夠進行較深入的交流,實現合作的目標,同時又不會因為時間過長,使學生在完成合作任務后有空閑時間,降低課堂效率。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合作學習的時間完成教師規定的任務。當然,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師設置的問題難度不同,其分配的時間也不應相同,任課老師在進行問題設置時,應結合問題的難度和課堂容量以及結合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綜合評定,給學生以合適的合作討論時間,這樣既避免了因時間過短或過長而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影響,同時也能夠避免給自己的教學帶來麻煩,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
2. 教師及時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主要活動主體是學生,合作學習是由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來完成教師給定的任務,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可以忽略教師的活動。品德與社會課程由于具有生活性,這使得品德與社會的內容與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同時范圍也十分廣泛,小學生的思維特別活躍,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即使教師一開始在內容上有了嚴格的限定,學生也很容易在合作討論中出現脫離主題的情況,因此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的合作行為,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3. 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
教師對學生行為的評價即在學生做出某種行為的時候教師給出適當的反饋,教師的反饋信息影響并改變著學生的行為。品德與社會課中學生的合作學習行為是學生所有行為中特殊的一種行為,因此也需要教師恰當的反饋。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及時作出反應,正確的學生行為教師要及時肯定,如在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秩序井然并積極地思考和討論,遵循合作學習的各種規則,這樣的行為教師可以適當表揚,教師的表揚不僅肯定了學生行為,同時還對其他學生形成榜樣的激勵作用。而在學生合作學習結束后,教師更應有一套完備且合理的評價體系,全面地衡量學生的合作學習行為。
總之,合作學習在實際教學中起相當重要的作用。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彌補班級授課制的缺陷,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而且能指導學生進行個別輔導,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進行學習。關于合作學習在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必須在今后教學實踐中進行長期且深入的研討。
參考文獻:
[1]白洋.品德與生活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探討[J].中外交流,2017,(14):171.
[2]陳勇.對教好品德與社會課的幾點看法[J].散文百家(下),2017,(1):298.
作者簡介:藍輝質,福建省漳州市,官潯中心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