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社會的各個方面皆需要交流,不善言辭、笨手笨腳的人并不利于做好本職工作。因而提高學生聽說能力,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也就成為了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點。本文就如何利用語文綜合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做出簡單論述,旨在幫助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總結(jié)出一套合適的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表達;綜合實踐
語文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和工具性較強的學科,因而想要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就必須將語文教材和實踐活動相整合。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離不開綜合實踐活動的依托,語文教師應該利用課堂和社會中多重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為學生語言表達提供實踐機會。
一、 課堂實踐
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一定要立足于課堂,充分利用課堂這一教學的主陣地,有意識地設計學生語言表達的實踐活動。
1. 復述課文。復述課文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課堂實踐活動之一,復述課文可以鍛煉學生說普通話,并且能夠考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認知,引導他們挖掘重點,訓練他們有組織、有章程地按順序進行復述。比如四年級上冊中的《虎門銷煙》,語文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復述,將虎門銷煙的時間、地點以及故事情節(jié)加以整理、毫無遺漏地講述一遍。復述的過程便是表達的過程,因而課文復述是口語表達在課堂實踐上的具體體現(xiàn)。
2. 講故事。聽故事可以說是小學生最喜愛的教學方式之一了,聽故事與講故事相輔相成,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講故事的方式激起學生的“說話”興致。除了引導學生將教材中收錄的,例如,《濫竽充數(shù)》《牧童和狼》等故事完整地講出來外,語文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合適的故事讀物,并且設計“故事大王”分享課,讓學生將課外閱讀到的故事分享給其他學生聽,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便潛移默化地訓練了語言的表達,包括表達的方式,表達的內(nèi)容等。而且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也能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為以后寫作積蓄必要的素材。
3.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也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方式之一,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能夠?qū)⒆约喝谌氲焦适碌慕巧校@樣一方面有利于感悟課本內(nèi)容和情感,另一方面也能給表達創(chuàng)造機會。語文教師應該選取合適的課文,像《在大海中永生》《黃果樹瀑布》這類文章便不適合角色扮演,較多對話和肢體動作的課文,如《林沖棒打洪教頭》《祁黃羊》等課文就非常適合角色扮演。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彩排,引導他們對自己扮演的角色進行思考,包括他們說話的語調(diào)、肢體動作等。并且語文教師最好能夠給予全班同學輪流表演的機會,讓每一名同學都能享受到語言表達的樂趣。
4. 辯論賽。辯論是一種極其有趣的教學模式,在辯論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理解和掌握必要的知識,也能感悟到巧妙運用語言的魅力。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中有一個單元的口語交際活動便是《小小辯論賽》,這足以說明辯論賽已經(jīng)成為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了。語文教師可以選取合適的題材設計辯論賽,比如在學習《克隆羊多利》時,語文教師也可以設計一道“克隆好,克隆不好”的辯題,將班級學生分為正反兩方進行辯論。語文教師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應該要注意合理把握,巧妙設計辯論題材,從而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辯論興趣。學生在辯論中可以學會語言的使用技巧,以及抓取住表達的重點和層次,為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形成起到助推作用。
二、 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是學生進行口語訓練的重要課堂,正如上文提到的,語文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就務必要回歸到實踐中去。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和組織科學而合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社會環(huán)境中進行真實的人際交往,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1. 體驗活動。體驗活動能夠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口語交際環(huán)境,學生深入生活內(nèi)部,與社會多種角色接觸,從而學會與形形色色地人進行口語溝通。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去菜場買菜的活動,學生在菜市場中能夠與賣菜的阿姨討價還價,也能與買菜的阿姨探討瓜果的新鮮,還能在傾聽中學會如何挑選蔬菜等等。實踐證明,學生們都非常樂于參加這種體驗活動,他們渴望在活動中扮演“小大人”,在社會體驗活動中展示自己的交際才華。將生活體驗與口語表達相整合,便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 情境活動。改革后的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小學語文教材的每個單元都要涉及“口語交際”的活動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去模擬情景,給學生搭設口語交際的“大舞臺”。比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中《我來當導游》的口語交際活動,語文教師就可以邀請班級里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去介紹他們的家鄉(xiāng),介紹家鄉(xiāng)的名山大川、介紹家鄉(xiāng)引以為傲的旅游勝地,以及介紹家鄉(xiāng)那些神奇的傳奇故事。再如《與××對話》這一口語交際環(huán)節(jié)中,語文教師可以邀請有關人士(市長、校長等),在班級里舉辦一次對話活動,當然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對話。在于先關人士對話中,學生既能夠參與社會,了解社會真實情況,也給了他們一次全新的表達體驗。
3. 慰問活動。語文教師可以組織訪問養(yǎng)老院、慰問軍屬、慰問留守老人等實踐活動,在這些慰問活動中,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與老人、軍屬進行交際溝通,另外在慰問活動結(jié)束后,語文教師也可要求學生詳細地講述慰問的全過程,引導學生有順序地、完整地、具體地說清楚。通過這種實踐式的說話訓練,學生既能夠全方位地鍛煉口語表達,又能在參與活動時有所感悟,從而讓學生形成尊敬老人、熱愛軍屬的道德觀。
三、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時不僅要從課堂中挖掘可以豐富學生口語表達的素材與內(nèi)容,更應該結(jié)合生活和社會實踐,將口語表達的機會延伸到課外,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口語表達環(huán)境。語文教師應該不斷探究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的合理整合,積極嘗試和總結(jié),把實踐活動的功效發(fā)揮到最大,繼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形成。
參考文獻:
[1]鄧娟飛.我國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發(fā)展與思考[M].江西教學科研,2006.
[2]蘇正瑛.談綜合實踐活動與小學語文學科的有機整合[J].魅力中國,2016(37).
作者簡介:
徐巖,江蘇省邳州市向陽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