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盡量把枯燥的數學知識用生活化的形式展現出來,讓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生活化。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該著重加強小學生在生活中的抽象數學思維能力,更應該把生活中的相關內容融入到數學教學中,不置可否生活化教學的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十分重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
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教學對于小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來說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小學生在觀察事物的時候多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作為教師,就要幫助小學生讓他們把數學概念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來,培養(yǎng)理性思維的能力。數學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培養(yǎng):首先是教師要結合生活實踐進行教學,其次是教師要使用恰當的方法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一、 激發(fā)學生興趣形成良好數感
為了能夠讓學生對數學形成良好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做到結合生活實際,把數學教材中的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在課堂上多提問小學生一些與生活緊密相關的數學問題,增強學生對數學的感悟能力。例如在他們學習“大于”、“小于”的概念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一個“站隊”的游戲,讓學生組成幾個小組,然后用“一小組一共五個同學,二小組一共六個同學,所以一小組的人數小于二小組的人數,二小組的人數多于一小組的人數”等類似的話來對學生進行啟發(fā),使他們明白“大于”和“小于”的概念。另外小學數學中的一些數學概念和運算規(guī)則,其實是可以從現實生活中找到一些方法來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在教課時,教師可以設置相關的游戲,通過做游戲的方式來增強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小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再者要想加強學生的抽象思維訓練,教師應該盡量增添學習過程中的樂趣,使其更具生活化。比如在小學生學習“倍數”這一概念后,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思維訓練:教師可以先給出一個數字,再由學生以這個數字為開端挨個報之后的數字,在報到該數的倍數時,讓學生敲一下桌子不準說出來。這樣的游戲形式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見的,相比一味地課堂練習更容易讓小學生接受和記憶。
二、 在情境中進行教學
在教學時,教師要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并將教學方法融入到生活情境之中。教師在教一些常用的數學概念的時候,可以安排和生活情境相似的游戲來幫助學生更加形象地掌握知識。比如在教低年級的學生“元、角”等概念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教室想象成文具店,并請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各個小組學生輪流“買東西”和“賣東西”,訓練學生對所學概念的正確理解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小學生掌握了所學知識,同時也能夠促進小學生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還能讓他們明白數學這門學科在生活中是十分有用的。對于比較抽象的概念,比如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教師可以先拿出許多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卡片,讓小學生把這些卡片看成是地板上鋪的瓷磚,請學生用這些卡片拼成一個個長方形,然后數一下自己拼的長方形一共有幾塊,最后告訴他們正方形的塊數就表示了長方形的面積的大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長方形的長和寬與正方形之間有什么關系?最終教師與學生共同得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學習之后的練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測量并計算一下課桌等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不能僅僅注重學生數學試卷上的分數,更要看學生是否能把課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教師要始終把教會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難題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比如當學生學習了立體幾何圖形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之后,教師可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把一本課本包起來,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紙呢?那么同樣的橡皮或者鉛筆盒呢?又如,當班級里組織活動的時候,教師在安排班費時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假設現在班里一共有50元,氣球是一元錢兩個,彩紙是5元錢一包,那么請學生算一下,這50元錢最多可以買多少氣球和彩紙呢?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看出小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同時也能使學生真實地體會學好數學的重要意義,對他們邏輯思維的形成也有一定幫助。
三、 從動手操作中帶領學生感悟數學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動手操作一些簡單的小實驗,讓小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數學,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仍然以學習立體幾何為例,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讓學生真正地接觸立體幾何圖形的點、線、面,配合講解使學生真正理解其含義。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分給學生一些不一樣長的小木棍,讓學生自己用橡皮泥或者膠帶連接小棒,組成一個個立體幾何圖形。并請學生說一說立體幾何中的棱有哪些,頂點又有幾個,以及一個頂點連接著幾條棱,然后教師與學生共同總結出長方體棱、頂點和面的數量。在學生對長方體有了正確的認識之后,進一步指導學生計算長方體的總棱長等。通過這樣實際動手操作能使學生更加直觀地在頭腦中形成立體幾何圖形的概念,相對于僅僅依靠課本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到這一點要求教師讓學生體會到他們在課堂上學到的數學知識都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這樣做除了能夠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外,也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把所學知識學以致用,對他們以后學習數學會有較大的幫助。
四、 小結
總而言之,教師通過以上的方式教授數學,能夠使小學生在快樂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當數學學習化被動為主動之后,小學生的頭腦將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學生也會越來越愿意去學習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應用于生活,這個道理教師應該從始至終貫穿于教學過程當中。不可否認的教學方法也對數學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充分地挖掘出日常生活中可以借鑒的內容,而后與數學課件設計相結合,讓數學課堂更具生活化,讓學生學得更加輕松。
參考文獻:
[1]趙開勇.淺析新課標下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教學[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5,(3):12-13.
[2]曾建議.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考試周刊,2015,(25):60-61.
作者簡介:
張敏,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張圩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