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問題教學,學生解題效果及能力養成則成為問題講解有效性的評判度量。本文作者認為,高中數學問題講解的有效性要生動的體現在學生主體地位的展現,學習能力的有效訓練以及問題內涵要義的深刻拓展。
關鍵詞:高中數學;問題教學;課堂講解;有效性;探究
數學課堂之中,數學問題是教師教育教學的主抓手,是滲透和落實教學目標要求、貫徹教師教學理念的重要載體。不同時期,對數學課堂教學特別是問題教學的標準和要求也不盡相同。特別是在新時期課程改革背景下,問題教學的目標和要求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變革。傳統教學理念下,問題講解的效果是問題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標尺。而在新課程改革浪潮下,學生解題效果及能力養成則成為問題講解有效性的評判度量。教師作為新課程改革的踐行者,只有按照新要求,改革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才能實現學教相長目標。鑒于這樣認識,本人現簡要談談對高中數學問題講解有效性的初步認識和體會。
一、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提供參與問題解決時機
眾所周知,學生處于整個課堂教學的核心地位,是課堂教學最關鍵的組成要素。問題講解有效性衡量的重要對象是學生。只有將學生主體的能動作用予以充分激發,才能實現問題講解有效性的生動展現。但筆者發現,有部分高中數學教師,將問題講解當做教師自身所應盡的義務,而把學生拒之于問題教學之外,致使問題講解成為教師的“個人表演”,高中生難以獲得問題解析的“真經”。這就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在問題講解中,不能以教師單獨個人講的單一形式開展和實施,而應該將高中生融入和滲透其中,通過師生對話、共同探討、任務交辦等方式,組織和推動高中生參與教師的問題講解活動,實現師與生在問題講解中的高度融合和有機統一,最大程度的展示和呈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能動作用,完成教師問題講解的大部分任務。
如在“如圖,射線OA繞頂點O逆時針旋轉45°到OB位置,并在此基礎上順時針旋轉120°到達OC位置,則∠AOC的度數是多少?”問題講解過程中,教師針對該問題解題要求較為簡單的實情,將解決問題的任務交給學生完成,組織他們開展自主探究問題活動,高中生在探知題意以及解題要求的過程中,通過聯系“三角函數”“角的定義”等數學知識點內容,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認識到該問題解決的思路為:“根據角的定義,只看終邊相對于始邊的位置,順時針方向,大小為75°,故∠AOC=-75°”。在此基礎上,教師予以針對性的指點,明確指出該案例題還可以采用“由角的定義知,∠AOB=45°,∠BOC=-120°,所以∠AOC=∠AOB+∠BOC=45°-120°=-75°”的解法。這樣,高中生在親身探究解決和有效指點的雙重活動下,主體地位得到展現,解決問題技能更是得到顯著提升。
二、 強化學習技能訓練,注重探析案例過程講解
筆者以為,教師在數學問題講解進程中,不僅僅是講解問題解決的方法和路徑,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解”“如何探”的技巧和策略,也就是要傳授學生正確探析案例的方法技能。教育實踐學認為,數學問題是學生實踐訓練的有效載體,是學生進步發展的重要階梯。學生主體只有在探究研析的道路上,才能實現技能素養的提升和進步。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問題講解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把問題解析的任務和解題的過程等環節,交給學生予以完成,教師只要實時的觀察和指導,對高中生思維辨析、探究研析等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或困惑,進行有效的點撥和講解,從而讓高中生通過自身的問題解答活動以及教師的科學指點,實現問題解題有效解答的同時提升數學學習能力素養。
問題:已知直線l:kx-y+1+2k=0(k∈R).證明:(1)直線l經過定點;(2)若直線l不經過第四象限,求k的取值范圍;(3)若直線l交x軸負半軸于點A,交y軸正半軸于點B,O為坐標原點,設△AOB的面積為S,求S的最小值及此時直線l的方程。
學生探析,教師予以指點,強調指出:正確運用直線在坐標系中的位置,以及不等式的性質。
高中生根據教師指點,探究其解題思路:(1)將直線l方程化為點斜式得:y-1=k(x+2),可知其恒過定點(-2,1);(2)畫草圖可知:由于直線l恒過定點(-2,1),所以直線l不經過第四象限必須且只需k≥0即可;(3)直線l交x軸負半軸于點A,交y軸正半軸于點B,則知k>0,且可用k將A,B兩點坐標表示出來,從而就可將△AOB的面積為S表示成為k的函數,然后求此函數的最小值即可。
教師予以點評,引導高中生總結歸納解題策略:注意解題過程中等號需要成立的條件。
三、 善于豐富拓展延伸,滲透高考考查政策內涵
高中數學教師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希望學生能夠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數學成績。數學問題講解不能就問題講問題,而應該善于融合新知識、新問題,滲透新要求、新內涵。這就需要高中數學教師在問題講解的過程中,要達成有效性的目標追求,必須善于對數學問題進行豐富創新,對內涵進行延伸擴展。此時,教師可以把近年來數學高考政策要義滲透和融入其中,有意識的向高中生講解和展示,讓他們有一個提前預習感知的過程,從而提升高中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和解題技能。
總之,教師在數學學科教學進程中,要將問題教學作為首要任務和關鍵抓手,結合新課程及新理念,扎實開展高效、有效講解實踐活動,深入推進、高效組織問題講解、探究分析,切實提高高中生數學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季小明.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年11期.
[2]李香菊.如何更好地銜接初高中數學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2年03期.
[3]李麗.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培養研究[J].考試周刊,2016年17期.
作者簡介:
陸海榮,江蘇省啟東市,啟東市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