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嵐
摘 要:過去,人們普遍認為辦好教育只是政府和學校的事。今后,辦好職業教育不再僅僅是政府和學校的事,企業也將積極地參與進來,成為重要的辦學主體?!吧罨a教融合,鼓勵行業和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這是國務院在《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首次提出,這是對企業在現代職業教育中地位、作用的新界定和新理念。有效發揮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主體作用,使校企合作無障礙,推進職業教育人才教育培養模式改革,完善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我們職業院校所面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本文結合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對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以實現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模式的內涵意義、存在問題以及實現路徑進行了深入研究,從理論和實踐上對企業辦學的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指導作用。
關鍵詞:職業教育 校企合作 “雙主體”辦學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11(a)-0205-02
近年來,在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和費用投入下,職業教育已經成為支持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但職業教育仍面臨體制機制障礙、行業作用發揮不明顯、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程度不深、高職院校發展不協調、科研引領能力薄弱等問題,職業教育發展仍然存在不合理因素。企業如何成為名副其實的辦學主體,怎樣發揮校企雙方各自作用,怎樣才能使企業高效舉辦職業教育,最終形成什么樣的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模式成為現在廣大學者關注的新課題。本文就構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模式的內涵意義、存在問題及實現路徑進行了研究,以促進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
1 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的內涵
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作為職業教育特定辦學形式的一種新現象,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中越來越引人注目,并成為多層次職業教育治理體系的組成部分。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模式來源于國外新穎的教育理念,國外沒有校企合作“雙主體”的概念,但是德國的“雙元制”、美國的“合作教育”和英國的“三明治制度”模式中衍生出了“雙主體”模式。企業是職業教育的一支重要辦學力量,企業實踐、頂崗實習是技能人才成長的必要環節,那么企業理所當然就是“需求方”即職業教育培養出的技能人才的實踐地,直接評定技能人才專業技能水平的高低,最終評審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因此企業的重要辦學主體作用不容忽視。本文提出的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模式是從主體負責人才培養的實施者出發來界定的,是職業教育辦學體制的組織形式和辦學機制的運行方式。在校企合作中,企業和學校都是主人,共同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從對市場經濟供需的分析和行業人才需求的分析,到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制定、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和課程設置,以及對師資隊伍的建設、實訓基地的建設、教學質量的評估、學生實用技能的評定和對學生就業擇業的指導等,校企雙方以共同發展為前提,通過簽訂合作協議,從而形成彼此開放、彼此依存、相互促進的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模式,其特征就是資源共享、文化共融、師資共建、課程共定,形成共同的利益愿景,共擔風險,同時也共享成果??偠灾?,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不僅有職業院校和企業間在教學與生產實習實踐上的合作,更有人才培養方式的制定和培養全過程的合作,從而實現校企合作雙方共贏,形成校企合作“雙主體互動”的辦學模式特色與成效。
2 目前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不夠均衡、不夠協調,處于多主體領導的階段,體制多元化以及運行多層次的問題導致企業參與度不高,學校和企業的溝通聯系欠佳,職業教育存在“工學兩層皮”的弊端。具體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2.1 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缺乏規范成熟的法律環境
目前,盡管國家出臺了系列相關規定,但職業教育中的企業參與合作仍還僅僅停留在對學校捐贈設備、設置獎學金、提供教學實施和員工培訓,并沒有以“主人”的身份全方位地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來,校企合作僅僅停留在表面上淺層次的合作。對學校而言,學校的體制政策和教學模式沒有得到企業的真正參考,而企業也沒有以自身人才需求的意向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去,培養出來的人才也不能很好地達到企業的用人標準。
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中,企業在校企合作辦學過程中的責任、權利和利益還不能完全界定,企業在職業教育上的投資和回報不成正比,嚴重的傷害了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使校企合作辦學缺乏良好的政策環境,沒有一個規范成熟的法律環境。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逐漸顯現,在國務院的倡導下,各地的職業院校開始積極探索更深層次的校企合作模式,職業教育要發展,深層次的校企合作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政府必需要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建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教學的各項優惠政策。通過配套相關的法律法規。使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辦學過程里各方面責、權、利的界定更加清晰、明確。
2.2 辦學體制存在障礙,職業院校頂層合作設計不夠
職業教育的辦學體制的改革需要推進。在目前的職業教育中,校方是辦學的主體,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教學計劃的確定、教材的選擇、對學生學習成績及技能的評定等一概由學校負責,只有在涉及學生專業實訓和實習時才會找到企業,這當然就嚴重地影響到校企合作的深度。職業教育的辦學體制機制存在“多元化”現象,各院校的辦學性質、層次和類型等各不相同,導致利益主體不一致,利益享受不均衡。由于職業院校自身認識上的局限,管理主體缺乏對社會形勢和行情的分析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認識不足,缺乏必要的深入研究,所以再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往往缺乏遠見,因而培養出的人才就難以適應企業——“人才購買方”的需求。
2.3 校企雙方的利益訴求不一致,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積極性不高
職業院校的辦學目標是完成教學任務、培養人才,目標只是如何將自己的學生送到企業去學習、去實訓、去鍛煉,只想著通過校企合作達到實習就業學生人數標準,從而完成教學任務;而企業則是經濟活動的實體,目的是通過生產管理創造更多的利潤和價值,企業需要更多實用的人才,而不是需要更多培養再造的人才。因此,兩者的目標不一致,校企合作的障礙也日益凸顯。endprint
由于職業院校辦學質量得不到企業的認同、職業院校提供的技術服務不到位、行業組織主導地位弱化、職院院校與企業間的文化對接不夠深入等多種原因,校企合作多僅限于短期、階段性的頂崗實習,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積極性不高,主體作用發揮不出來,校企合作無法向更深層次發展。
3 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模式的實現路徑
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雙主體”是有效促進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和推動社會經濟進步的有效措施,要解決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障礙,更好地實現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路徑著手。
3.1 加強政府統籌職能,完善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規,實現職業教育與企業發展的深度融合
要想辦好職業教育離不開在政府的統籌,也是職業院校和企業的主要責任,就需要大力依靠企業來辦。要實現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模式,就要加強政府統籌職能,制定出臺推動校企合作的新政策、新法規,使參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企業權益受到相應政策法規的保障。同時加強稅收優惠和配套優待政策,“商人逐利”無可厚非,要想調動企業的積極能動性、自主性和創新性,從而實現職業教育發展與企業壯大的深層次融合,就必須施行具體、可行的政策,企業能夠“有利可圖”,才能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否則,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模式將成為空談。
3.2 創新職業院校辦學理念,加強校企合作頂層設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職業院校需要更新辦學理念,突破固有的封閉思維,需要轉變管理層認識,改變目前的以自己獨家為主體的格局,構建學校與企業的“雙主體”辦學模式。我國職業教育資源豐富,各有特色和優勢。
為解決校企合作辦學障礙的問題,在企業參與辦校的基礎上,學校從重點專業切入,加強校企合作辦學的頂層設計。政府應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建立并完善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教學的各項優惠政策,制定職業教育改革的方案,鼓勵企業對職業教育院校開展資金投入、設備捐贈、提供學生頂崗實習機會、參與建設實訓基地等多方位、多層次合作,搭建科研對接平臺,為雙方的科研合作牽線搭橋。鼓勵企業里的高級技師和資深從業人員到職業院校任教,直接參與教學工作。著力探索與實踐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模式的改革機制,在實踐層面校企共同推進共建專業、共建教學團隊、共建課程、共建實訓基地、共同教學、共建校企一體數字化校園、共育校園文化、共同開發產品等等,切實突破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僵硬、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等瓶頸問題。
3.3 重視企業的利益訴求,發揮企業重要的辦學主體作用,保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模式的形成
在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中,將企業的用人標準凝練并插入到學校的教學工作中,企業與學校進行多種形式和多種角度的合作。由企業代表、專業教師和行業專家,基于崗位任職標準,協商制定完善的人才培養計劃和教學方案,這樣就能使學校的教學設計、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之間無縫對接,使職業教育人才教育培養模式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和企業的發展需求。要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政府部門就要扮好橋梁平臺的角色,在學校和企業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協調,要避免行為缺失,要制定校企合作辦學法規,促進校企合作制度化;要給予企業優惠政策,讓企業得到切實的利益和實惠。職業教育的發展要結合市場經濟條件,與現代企業密切相關,建議建立一套較為合理的校企合作中的利益分配機制、動力驅動機制、獎勵激勵機制和溝通協調機制,鼓勵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同時也讓職業院校重視與企業的合作,從而改變目前校企合作中“學校熱、企業冷”的狀況,如此才能保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模式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吳建新,歐陽河.校企雙主體辦學的治理理論與模式初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6):5-11.
[2] 鄭雄.試探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模式[J].法制與社會,2013(9上):225-226.
[3] 秦祖澤,劉迎春,覃事剛.發揮企業辦學優勢創新“校企共同體”辦學新模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4):57-59.
[4] 趙秋蘭.關于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模式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4):57-58.
[5] 張有山.京津冀高等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研究[J].時代教育,2016(4):9-10.
[6] 周向洋,汪洋,陳春法.校企“雙主體”辦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4(1):135-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