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洋
摘 要:《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是機械專業的必修課,理論性與實踐性都較強。目前,高職院校在課堂教學中大都以理論講授為主,導致與實踐脫節。本文從教學實際出發,分析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情趣,進而加深對知識點理解程度以及動手操作能力。從而滿足社會與企業的需求。
關鍵詞: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高職學生;理實一體化
隨著國家大力支持高職教育,不斷投入大量資金。高職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以前舊的教學思路觀念已經不適合現在的企業所需的人才,所以我國的教育培養模式急需改革,尤其是理工類的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原型是德國的“雙元制”教學模式。“雙元制”教學模式就是學校培訓與企業培訓緊密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學時各半)的一種小班化教學模式。所謂理實一體化教學是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時進行,打破傳統的理論課與實訓課的界限,講理論教學與實踐動手操作融為一體,在工廠化實訓室或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師生雙方共同進行理論與實際教學的手段,在運用中學技術,最終完成教學任務。[1]
一、課程教學背景
《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是高職院校機械類和近機類各專業必修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課本比較落后,教學偏向理論,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尤其是尺寸公差與形位公差理論較多,但是實踐很少。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不足。不能滿足現在生產企業對操作技術的需求。高職學生畢業后要在機械制造及相關行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技術工作,必須掌握幾何量公差與測量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確定生產圖樣上的技術要求以及產品常規檢測的初步技能。培養學生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為核心,圍繞職業需求,理論知識堅持實用為主、夠用為度,實訓內容緊跟本學科發展方向,強調學生的實際讀圖能力動手能力和對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2]。
二、理實一體化教學教學改革及實施
高職教育要培養具有工程能力與創新踐能力的復合人才。不僅要在課堂上講授理論知識,更要加強實踐教學,把原來重理論的課堂填鴨講授模式轉變為重實踐的教學模式。講課程中把理論講解內容融入到實踐教學中去。為此,我們對公差配合及測量技術這一門課進行教學改革,使得學生更深刻掌握所學知識,并適合用人單位的需求。
(一)課程設計
1.課程設計理念。以校企合作的單位為依托平臺,運用理實一體化教學,通過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學生進入到校企合作生單位,將實踐教學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基于工作導向進行項目化教學。例如,以法蘭生產線融入到《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的教學中,在法蘭(如圖1)生產現場檢測零件,使得學生在實際動手和操作中形象化,深刻理解化,并能熟悉掌握車間中的測量工具。在檢測零件的同時,把課堂所要講解的理論知識,達到課堂理論教學的學習性與工作任務實踐性直接相關聯,實現理實一體化的教學形式與實踐組織形式。從而將知識點、技能點、項目訓練與職業素養的提高貫穿與整個理實一體化教學實踐的過程中。
2.教學設計與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首先,教師以比較直觀的項目驅動式模式,結合校企工廠所加工的零部件,以法蘭的尺寸測量與公差檢測為例。
在理實結合的實訓課中,把本課程重點內容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與測量技術銜接在一起,教師通過引導的方式。例如法蘭的厚度,內、外徑的測量時,教師通過靈活的多媒體Flash動畫教學,講解尺寸公差基本術語及游標卡尺,千分尺的用法,這樣使學生盡可能身臨其境。并用現場的加工生產視頻講解法蘭加工過程,使學生更深刻具體了解法蘭加工過程,對學生起輔助作用。同時,由學生起主導作用,對法蘭進行尺寸測量,測量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分組,有助于學生相互討論研究,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教師輔助教學,講重點難點這樣使法蘭的測量過程中,更好的把各部分知識點相互銜接。也使機械制圖,機制制造基礎與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這三門課很好的相互融入。正真的使學生做到教、學、做結合的理實一體化教學。
三、課程評價方式
本課程評價方式具有很強導向作用。考核方式突出了學生專業技能考核,包括知識掌握和技能熟練兩部分。其中知識掌握程度占40%,測量設備的正確運與熟練程度占30%,綜合所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30%。把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
四、結語
基于理實一體化的《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教學,實踐性較強,便于學生學習,掌握。便于形成理論與是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更具有靈活性,提高學習興趣。學生不局限于課堂,走入到工廠,使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無縫對接,有利于培養機械專業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樊劍劍.高職教育中的教學反思[D].西安: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
[2]張培.基于核心技術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機械測量”課程開發[J].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