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教育中,偏向于重視基礎知識和學科的能力,忽視課堂上培養學生數學抽象思維和邏輯能力。這樣的課堂大大地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發展。學生的思想被約束到了一起,沒有發散思維的能力,對題目的理解和解答自然是不靈活的。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提出:“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傳統教育課堂在不斷地進行著改革,在經過數學家們對其的意見與指導,教師逐漸重視了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關鍵詞:數學教學;心理學;青少年發展
青少年時期主要包括初中時期和高中時期。這個時期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逐步形成初步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對其以后的學習、道德的培養、步入社會時期都有極大的影響。這個時期青少年的身體發展和心理發展不平衡。青少年在該時期生理發育逐漸成熟,心理發育卻相對緩慢,對某些事物的理解也處于矛盾的狀態。他們裝成熟、裝老成,把自己當做成年人,在語言和行為上進行模仿,迫切的希望自己可以獨立成單獨的個體而不接受家長的管束。但由于本身的心理發展不成熟,在一些方面又要依賴于成人,這種獨立與依賴之間互相矛盾,容易自己糾結陷入矛盾的死循環中,長期被這種焦慮的情緒控制,極易產生情緒波動大,這也與該時期青少年極易有逆反情緒,事事都與家長作對等一系列的表現有關。中考和高考兩個重要考試都在青少年時期,這個階段家長對孩子的管束也是相對嚴格,對家長有逆反心理,表現為對家長管束不滿,對家長平時的某些有損他們自尊的行為產生反抗,大多表現為批評作業完成度,考試成績低等。這種逆反心理主要在家長身上,也有影響到教師身上,表現為對老師的批評指責不滿,對老師上課的言語不滿進而出現上課不聽講并且不完成作業,以至于最后對學習產生了厭煩心理。教師在這個階段需要重點注意的就是不能讓這種糟糕的情況發生。
在現階段,師范院校在師范班都相應開設了關于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課程,一個是對教學手段和技能進行教授;另一個就是研究學生從幼兒時期,到少年時期,到青春期,到成年期不同階段的心理變化路程。其中尤其以青少年時期為主,這個階段屬于學生跨度較大的階段,尤其考驗教師的能力。心理發展的規律就是指這一個階段的心理發現的路程,并不是適用于整體的任何時間段。數學學科是一個相對其他科目更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興趣,一定的頭腦,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中學階段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思維方式發生重大轉變,由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尤其初二時期是思維發展的關鍵期,對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尤為重要。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如何在約束學生教授知識的同時,讓其可以欣然接受并且熱愛學習數學,對數學以及其他科目的學習有興趣,參照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來進行引導。興趣是學習所有事物的基礎,是動力的源泉,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對學習數學本身沒有熱情,不熱愛思考各種數學問題,不喜歡用數學的思想去解決問題,這樣而言,即使學生會做相應的數學題目,也不過就是套用公式死記硬背而已,并不是真正了解題目,不是真正的學會了數學知識。這種情況是現階段數學課堂出現的嚴重的問題,教師一味的傳授知識,過多的題海戰術,讓學生疲憊不堪,學生們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更可能出現抄襲同學作業或者偷看資料答案的現象。作為一名合格的數學教師,首先在教授新內容時,可以引入一些數學史方面的內容,適當的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產生好奇心,探索歷史上數學家們是如何研究數學,一步步的深入引導,不能操之過急。其次,不要布置過多的作業量,增加學生的負擔,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應當嚴重重視并予以反思。過多的任務量非但不會有好的效果,反而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學習效率下降。最后,你要讓學生更有自信。自信讓人產生一種優越性,這種優越性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想要繼續保持這種優越性。這會不斷地激發他們更加熱愛學習課程,適當的贊美和夸獎,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鼓勵式教育比一味的棍棒式、責罵式教學更能使學生進步。
在教學內容上,由于數學特有的學科性質,需要學生有較強的歸納、類比和邏輯推理的能力,在這類知識方面,需要培養學生敢于大膽猜想,波利亞的著作《數學與猜想》被很多數學家研究,其倡導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要首先有個猜想,論證其猜想是否正確。他曾經說過:“要成為一個好的數學家,或者一個優秀的博弈者,或者要精通別的什么事情,你必須是一個好的猜想家。”當然,猜想必然不是隨意猜想,需要根據題目類比或者歸納從而提出的猜想。從被動地接受觀點以及定理和結論,逐漸轉變為主動、直觀地去解決問題,自己提供猜想并論證檢驗,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弊端,根據青少年時期的心理特點,避免其產生逆反心理和矛盾心理,欣然地接受自己主動想要接受的知識,這樣比教師一味地教授效果截然不同。
作為一名教師,其責任不單單是教書,還負責育人。在數學這門學科上,有眾多的難點難題需要學生有耐心地去運用公式公理去分析去解決它;由于青少年時期性格不是很成熟,自制力較差,抵御外界誘惑的能力弱,經常沉迷于各種小說、電視劇、電影中,喜歡打各種各樣的手機游戲、電腦游戲,甚至不惜剩下自己的零用錢去買手機或者逃課去網吧打游戲,這些都是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嚴加防范的。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和家長可以相互商量制定相應的計劃,不過度的抵制學生玩游戲,那樣會適得其反,叛逆的時期會故意違背家長或者老師的意愿。有一些鼓勵的措施,使學生學習的同時還可以滿足適當的休閑娛樂的時間,以便于更好地學習;在學習方面,不要把數學的學科明確的與其他學科分開,強制要求學生必須好好學習數學,培養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看書的能力,這樣對于以后學生自主學習很有幫助,涉及到的是一生的自我約束和學習,真正做到“活到老,學到老。”
通過對青少年心理的研究和分析,根據這些青少年時期的心理發展特點,找出相應的對策,便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在教學中,豐富自己的知識含量,在學生的叛逆期可能出現學生故意提出的難點問題,只有對答如流才能保持學生心中的威信,才會對以后的工作有幫助。定期做科學調研活動,不斷緊跟現實的要求,考察實情,豐富自己的認知,有創造性地開發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高曉偉.數學教學與青少年情感培養[J/OL].中國校外教育,2014,(34):107.(2015-03-05)[2017-10-09].
[2]溫建紅.論數學教學中學生提出問題的意義及培養策略[J].數學教育學報,2014,23(01):20-23.[2017-10-09].
[3]張大均.青少年心理健康與心理素質培養的整合研究[J].心理科學,2012,35(03):530-536.[2017-10-09].
[4]屠桂芳.數學教育與青少年人格精神的培養[J].江蘇社會科學,2011,(S1):75-80.[2017-10-09].
[5]童莉.初中數學教師數學教學知識的發展研究[D].西南大學,2008.
[6]陳慧平.論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環境要素[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6,(01):10-14.[2017-10-09].
[7]王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與對策[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01):19-20.[2017-10-09].
[8]穆日磊.數學的文化價值與中學數學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02.
作者簡介:
王藝函,貴州省貴陽市,貴州師范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