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兒教學活動中,在幼兒活動區域內投放有效的活動材料,是學校和教師充分激發幼兒天性,促進幼兒在游戲中實現學習,在游戲中得以成長的關鍵。文章分析了幼兒園在區域活動材料投放方面的現狀及問題,我們提出了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有效投放的策略:一是創設“互動性環境”以提高幼兒活動積極性;二是創設“標識性環境”以激發幼兒參與興趣;三是從不同階段的幼兒的不同需求出發,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的投放材料,以期滿足幼兒能力發展的需求和自主探索的需要。
關鍵詞: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有效投放;策略
一、 引言
幼兒除了在幼兒園中學習文化知識,培養智力發展之外,還會通過各種活動、游戲等來開發幼兒的其他能力,包括幼兒的動手能力、幼兒與他人的交往能力、幼兒參與到游戲中的自主選擇的能力等等。因此,在幼兒教學活動中,在幼兒活動區域內投放有效的活動材料,是學校和教師充分激發幼兒天性,促進幼兒在游戲中實現學習,在游戲中得以成長的關鍵。教師在進行活動材料投放時,要注重材料的有效性和層次性,要充分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從有利于幼兒的角度出發,選擇適宜幼兒的、具有層次性和可探究性的材料進行投放。本文以示范性幼兒園活動區域材料投放為具體的考察研究對象,對如何保證幼兒活動區域材料的有效投放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期提高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更好地發揮游戲材料對幼兒成長的促進作用。
二、 幼兒園在區域活動材料投放方面的現狀及問題
(一) 投放的材料外觀過于精美
在幼兒區域活動的材料上,投放的材料外觀過于精美,導致投放的材料無法真正達到滿足幼兒發展需求,幫助幼兒發展的作用。關于活動材料,教師要明白一點,活動材料不僅僅是提供幼兒玩耍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幼兒對材料的玩耍和使用,幫助幼兒有所發展和成長,它是幼兒教育的一部分。過于精美的材料雖然能夠短暫的吸引幼兒的關注,提起幼兒的興趣,但是如果沒有一定的目標作用和引導作用,幼兒玩一會就會失去樂趣。因此,在材料的投放上,不能刻意的關注材料的外觀是否精美,而要關注材料本身是否具有目標作用,保投放的材料要能夠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想象,發揮主觀能動性,將其拼裝組合成新的材料,以期達到教育幼兒,發展幼兒能力的作用。
(二) 投放的材料數量過多
材料的投放在精不在多,但是很多教師卻忽視了這一點,一味地增加材料的數量和種類,不僅造成了材料雜亂無章,而且也無法實現激發幼兒興趣的作用。因而在區域活動開展中幼兒雖然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但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往往玩玩這個,再試試那個,不能切實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更加不能實現啟迪智慧、開發潛能的教育目標。
(三) 投放的材料缺乏層次性
幼兒是具有特殊個性的個體,他們不會與任何一個人相同或相似,因此,在投放材料時,教師一定要切忌盲目跟風,不要別人投放什么自己也投放什么,而是要根據幼兒的個性和特性,從幼兒的角度出發選擇材料進行投放。一旦忽視了對幼兒本身的發展特點和能力程度進行研究,就會導致在材料投放中不能充分滿足不同能力幼兒的發展需求,這樣缺乏層次性的材料投放顯然不利于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
三、 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有效投放的策略
(一) 創設“互動性環境” 以提高幼兒活動積極性
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的目的,是通過提供有效的活動材料,實現幼兒與材料之間的互動,進而實現幼兒自身能力的發展,實現教育的作用。但在這個環節當中,教師的作用仍然不能忽視,除了為幼兒創造一個安全、和諧、愉快的活動環境和氛圍之外,還要于無聲處引導幼兒自主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自主地尋找自己喜歡的玩伴開展活動,通過幼兒自主地探索和學習,實現幼兒能力的發展。
(二) 創設“標識性環境”以激發幼兒參與興趣
在幼兒區域活動的過程當中,為了確保幼兒參與活動的自主性和活動的自由,部分教師對幼兒的活動過程幾乎是放任的,不進行任何的管理和引導,這是不對的。幼兒本身沒有規律性,基本上是以本能進行行為,如果放任自流,既無法實現幼兒自主參與,也無法達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在幼兒進行區域活動時,教師和幼兒之間要制定一套彼此用以遵守的互動規則和行為習慣,以期有序地引導幼兒自主地進行區域活動。在區域活動中創設“標識性環境”,以此提醒幼兒遵守一定的集體規則,使幼兒養成一定的學習生活習慣由此成為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首要要求。在區域活動中創設“支架性環境”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過幼兒與活動材料的互動來實現的。
(三) 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的投放材料
幼兒身心狀態的發展具有非常明顯的特殊性,而且不同的階段的幼兒的特性,呈現出一定的整體性。在開展區域活動時,教師要重視幼兒的階段性特征,要以不同階段幼兒身心發展的不同需求和特點作為出發點,有針對性地投放材料,有層次性地選擇材料,只有盡可能地滿足不同階段的幼兒的不同需求,才能有效地激發幼兒探索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才能真正實現幼兒能力的發展。譬如,小班幼兒年齡比較小,身體技能不夠發達,但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模仿能力,所以再給小班幼兒投放材料時,要選擇一些體積大但是質量輕,結構比較相近的材料。但是不同于小班幼兒的是,大班幼兒的動手能力比較強,相對的發展需求也比較高,因此,教師在給大班幼兒投放材料時,要選擇一些比較復雜而且樣式比較豐富的材料,以滿足大班幼兒探索和發展的需求。
四、 結語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一種有效的寓教育于娛樂的教育方式,受到廣大幼兒的喜愛。在和諧、輕松的區域活動環境中,幼兒能夠自主、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開展活動,不僅能夠滿足幼兒發展的需求,而且能夠促進幼兒能力的提高和成長,是實現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幼兒園和教師對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一定要做到科學投放,確保材料具有針對性和層次性,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與成長。
參考文獻:
[1] 張盟晃.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有效投放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6,(11):36.
[2] 許巧靈.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實踐研究[J].新校園(中旬刊),2016,(7):161-162.
[3] 李向麗.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有效性[J].教育界,2017,(7):150-151.
作者簡介:
吳雨候,江蘇省昆山市,昆山高新區新華舍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