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霞??
摘要:現在大部分的學校都有上英語早自習的習慣,之前在早自習的時候,學生要么是拿著書神游,要么是趴在桌子上,要么就是教室一團糟。此種早讀方式不僅對學生的早晨時間造成了浪費,還使學生降低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我國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對教學目的進行了規劃,主要就是提高并且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從而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能夠實現早自習的合理安排,能夠使學生對已經學習或者將要學習的知識梳理,并且還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朗讀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基于此,本文就以新課改為背景,對有效使用早自習學習英語的做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新課改;早自習;英語學習
英語課程的學習是需要不斷的鍛煉,有效利用早自習進行英語知識學習和口語練習,能夠使學生對自己的英語知識進行鞏固,并且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早晨是人們一天之內記憶力和精力最好的時間,所以在此階段學習的效果會比較好。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來,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對重點知識沒有正確的認知,雖然學習很努力,但是并沒有什么效果。那么如何能夠通過早自習對英語進行學習,本文就進行以下討論。
一、 使學生多讀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聽、說、讀、寫是尤為重要的內容,讀是這些內容中的重中之重,提高讀的能力,能夠有效提高聽說寫的能力。因為一門外語是被讀出來的,讀是語言學習過程中的主要內容,也是課堂中的有效延續。清晨是培養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最佳時間,并且人們清晨的記憶力較好,精力旺盛,所以加強學生讀的訓練,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首先教師要對讀的目標進行明確,將早自習的讀融入教學計劃中,根據教學的進度將早自習讀的內容及方式列到備課內容中。教師在上課之前將早自習需要讀的內容匯報給學生,之后明確早自習應該完成的任務及任務量。之后教師要對讀的目標進行實現,也就是讀的方式。如果讀的方式過于單一,那么就是導致其過于單一,使學生喪失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早自習讀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多種方式。
比如,領讀。領讀是早自習讀中的重要環節,因為學生的朗讀水平并不相同,所以教師要在早讀課中對學生進行領讀,從而使學生能夠對英語單詞讀準。齊聲讀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朗讀方式,對于一些學習不好的學生來說,齊聲讀的過程能夠使學生朝著學習好的方向發展,并且提高自身的朗讀技巧及方式。
齊聲讀還能夠有效避免學生在早自習容易困的問題,只有學生齊聲朗讀,才能夠在早晨具有高昂的精神。
齊聲讀還能夠培養全體學生的朗讀美感,促使學生學習。在使學生讀的過程中,教師要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朗讀。
因為學生除了領讀和齊聲讀,還有自讀時間,在此過程中的學生是獨立的,內容及快慢都要自己進行掌握,使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能夠使學生完成自己的目標,豐富自身的詞匯量,以此有效提高自身的英語學習水平。
二、 使學生具備正確學習方法
大部分的學生并不喜歡上早讀,他們表示早自習和平時上課具有較大的差別,太過于枯燥,所以在早自習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使學生掌握爭取的學習方法。
首先,學生在對英語單詞發音和語調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使學生聽錄音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授,一般磁帶的發音都較為標準,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在行我爭取的口語技巧和發音方式,通過不斷模仿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早自習中,教師還可以準備具有較大難度的句子使學生能夠重復的跟讀、模仿,從而熟練。并且鼓勵學生要勇于質疑,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教師和同學求助。
三、 安排學習任務
新課程改革中的學習模式為自主合作探究,此不僅指的是課堂教學,也指其他的學習時間,所以教師在學生早自習中要安排一系列的活動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比如教師可以使學生都有課堂筆記本和糾錯本,對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單詞和句型進行標記,從而能夠鞏固記憶。并且安排學生實現詞匯的拓展學習。
教師可以使學生能夠通過小組的模式實現單詞的查閱學習,每個小組發放一本詞典,如果遇到問題可以查閱字典和參考書籍。在早自習安排任務,在課堂中教師進行點撥,能夠有效避免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的盲目性,以此有效提高學生的聽課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 結束語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具有引導的作用,通過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地創新,使學生充分使用早自習的時間,并且提高自習學習中的趣味性,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且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及自習習慣,以此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侯曉梅.新課改下有效英語早自習的做法和體會[J].新課程:下,2012,(5):184-185.
[2]彭霞.論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常規教學中務實有效的做法[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03(12):11-13.
[3]盧莉.淺談如何提高英語早自習的有效性[J].新課程·下旬,2017,(5):152.
作者簡介:
吳敬霞,浙江省義烏市,義烏第六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