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瑜??
摘要:隨著新課改政策的深入實施,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也步入了新高潮。歷史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在對提高學生自身文化素質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則主要針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筆者自身工作經驗,提出相關應對措施。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歷史教學;問題;策略
所謂新課程改革,就是從教育理念到教學實踐的全面改革創新。新課程改革的全面開展不僅僅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但由于現階段新課改模式的不完善,使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些許不足,那么,教師應如何面對新課改的挑戰和洗禮,走進新課堂?這將成為高中歷史教師面臨的重大問題。接下來,筆者將結合自身實際教學經驗,針對高中新課改背景下歷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相關見解。
一、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教育的全方面,是教育適應社會發展一種體現。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已長達五年之久,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暴露了許多問題。
1. 教師對“新課改”理念認識不到位
新課改政策推廣至今,并沒有真正得到落實,部分教師深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新的教育觀念并沒有真正形成,再加上教師們對新課改理念的認識不明確,對新課改效果如何,仍持以懷疑態度。因此,在實際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依舊沿襲傳統的教學方式,以知識技能目標為主,片面追求形式,忽略情感、價值方面的教學。使學生過多地為應付考試而考試,從而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 學生思想重視程度不夠,歷史專業基礎薄弱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并不重視,在學習過程中只是單純地為應付考試而背誦,并不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以歷史課本中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為例,學生們只是口頭上背誦得滾瓜爛熟,對其中的內涵一概不知,這種現象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進度及教學效果帶來不小的沖擊。
3. 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時間有限
高中歷史教材是以專題的形式編寫的,在其編寫過程中,有效把抽象理論與真實史實相結合,充分體現了歷史發展進程中的規律性,這種專題教學模式不僅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歷史知識,還強調學生具備資料收集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尤其在高中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極為常見,但多媒體技術教室僅作為教師上課的手段,并不對學生開放,再加上高中學生課業較多,并沒有課余時間進行預習、復習和收集資料。
4. 教材與課標之間的問題
高中歷史教學內容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內容多以專題的形式呈現,學習內容復雜多樣,學習目標難度較高,學習時間短暫緊迫,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歷史教學,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新挑戰。同時教學的開放性和內容的選擇性學習也給高中歷史教學帶來一定程度的沖擊。
二、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的對策思考
針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求歷史教師們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摒棄傳統歷史教學中不合理的教學思想,加強學習新課程理念,把握課堂教學的實質,從而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1. 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加強教師對“新課改”理念的認識
隨著新課改政策的不斷推進,教師應加強對“新課改”理念的認識,轉變其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提高其業務水平。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教學材料進行正確選擇,從而提高本校學生對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其次是教師要對歷史課本進行重新認識,不斷改進其教學方法,改教教科書為用教科書,提高其教學質量;最后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技術,將課本知識進行整合,并通過多媒體教室直觀地展現出來,使學生對課本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2. 教師再設計問題時應注意層次性
采用對話方式進行歷史教學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歷史學科的抽象性,根據學生的不同思維程度,從命題的多角度和新穎性分析,充分考慮,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并努力探索,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以講“祖國統一”為例,教師要積極與學生進行探討,從香港被占領的經過開始,到鴉片戰爭中中國戰敗的原因結束,這樣由淺入深、由簡到難、層層遞進的設計方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歷史問題的理解,又促進了問題的有效解決。
3. 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資料表明,激發學生好奇心和啟發學生思維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人作為歷史發展的產物,有必要對自己生活的世界進行相關了解和關注,歷史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感染力極強,趣味十足,對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有重要作用。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歷史,了解史實,明辨真理,獲得人生啟示。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充分了解歷史史實,將趣味性、知識性融為一體,帶動歷史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
4. 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為承擔起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創新能力的重任,在其歷史教學中,首先,積極組織學生課堂討論活動,讓學生適時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擺脫死記硬背學習方式的束縛,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氣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其次,課堂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進行腦力活動,因此,課堂提問作為歷史課堂教學的常用手段之一,使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充分開發腦力,以達到增長知識,提高學生自信心的目的。
由于歷史的不可再現性,所以,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充分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讓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辯證地分析歷史事件及人物,使其對歷史學科內容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三、 結語
新課程改革的歷史潮流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高中教師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根據學生的不同思維程度,注意問題設計的層次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問題,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的主動性,從而煥發歷史課堂教學的活力,進而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辛志強.新課改標準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03(06):35-36.
[2]朱文龍.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探究[J].新課程(教研版),2010,(4).
[3]莫燕.談如何提高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效率[J].中學教學參考,2012,(30):96.
[4]楊明亮.新課改下歷史教學的幾點感受[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6(12);56-57.
作者簡介:
尹瑜,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金沙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