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摘要:在中學化學整個教學過程中,實驗不僅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還是教師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在充分認識實驗的重要性的同時,抽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做實驗提升自身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對化學產生更高的學習動力。本文以中學化學教學過程中的教學作用作為出發點,重點探討如何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化學操作能力。
關鍵詞: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操作能力;提升
在進行中學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僅僅憑借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萬萬不夠的,傳統填充式的教學不僅很難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更難讓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創新學習意識。因此作為新時期的中學化學教師,一定要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教育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很少讓學生親自做實驗,這不僅是因為教學條件不允許,更是因為教學時間不足。新時期,中國教學背景和理念都發生很大的變化,作為教師完全可以給學生留出更多時間參與到實驗活動中。
一、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作用分析
一般來說,開展實驗教學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化學本身是一門比較枯燥、抽象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種方程式、化學反應、化學概念的影響,從而無法更好地進行化學學習。要想更好地幫助學生轉變對化學的認識,教師必須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多給學生一些操作化學實驗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加直觀地認識各種化學知識,挖掘出化學實驗中的趣味變化,從而對化學產生更高的學習興趣。
其次是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對于中學化學來說,實驗題其實是一種常見的化學題目。這類題目的主要內容是通過文字、圖片的形式讓學生閱讀一些化學實驗,并通過學習過程中逐步提升自身對化學的認識。這種題型本身也是比較抽象和困難的,一般的學生很難從抽象的化學文字中領悟題目的真諦。這時教師不妨給學生提供更多親自操作化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驗中降低學習難度,更好地提升化學學習的難度。
最后是轉變學生學習思路,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學習化學的常規思路是背、算、練。其中背往往是背誦各種原理、知識點,算是指計算各種化學元素,練則是對各種化學公式進行計算。這三種看似比較合理的學習思路,其實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就是過于死板,學生無法在這樣機械的學習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而當實驗加入到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反復的實驗能夠總結失敗的原因,也能夠在反復的實驗過程中轉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實操能力提升策略分析
(一) 寫出實驗說明,讓學生獨自完成實驗內容
首先教師應該鍛煉學生基本的實驗操作能力。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實驗往往都是由教師自己演示給學生的,學生只能充當觀眾。這樣對于學生來說肯定是無法更好地對實驗細節進行學習的。為此作為教師應該給學生寫出詳細的實驗步驟,然后讓學生根據步驟親自做實驗,通過反復地操作,最終完成對應的實驗內容。同時當實驗過程中遇到各種困難時,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操作過程,讓學生在不斷的反思、操作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
比如在講授課文《制取氧氣》(人教版中學化學九年級上)時,教師給每位學生分發了一份詳細的制取氧氣的說明書,然后讓學生根據說明書的步驟制取氧氣。說明書中給學生提供了兩種不同的制取氧氣的方式,有位同學選擇用KMnO4制取O2,該生根據教師的書寫過程仔細地進行氧氣的制取,然而在提取過程中突然聽見啪的一聲,試管破碎了。他非常恐慌,教師見狀走了過來,詢問學生:“怎么回事?”學生:“我的試管破裂了。”教師:“你仔細看看說明書,哪個環節做錯了?”學生仔細觀看后,發現說明書最后有幾個注意事項,其中一個就是“加熱時試管應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生成的水使試管炸裂”,教師見他找到原因,于是說道:“既然你找到了問題的原因,再次做一遍好不好?但是一定要仔細,不能再出現別的錯誤了。”通過這種方式開展教學,學生對于制取氧氣的實驗環節愈加清晰。
(二) 播放實驗案例,讓學生感悟實驗重點環節
對于很多實驗來說,有很多細節問題是需要學生注意的。有時做實驗時一旦某一個細節沒有操作準確,甚至會造成一些嚴重的后果,不論是爆炸、著火等事件都是有可能出現的。然而對于初學者來說,做實驗過程中遇到這些危險事件都是在所難免的。要想更好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視頻,讓學生通過觀察視頻的方式了解接下來的實驗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危險事件,然后再引導學生反思為什么會出現這些不安全的事件,最后再讓學生親自完成這些實驗。通過反復的思考、實驗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更好地把握該實驗的具體流程。
比如在講授課文《常見的酸和堿》(人教版中學化學九年級上)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稀釋濃硫酸”這一環節的時候,教師給大家播放了兩組實驗視頻。在第一組視頻中一位同學拿起一個三角形的玻璃容器瓶,然后將其口封住,在口部插入一個漏斗,并順著漏斗將水直接灌入到裝有濃硫酸的容器中,濃硫酸遇水后馬上生成濃煙,并產生熱氣,最后熱氣將瓶子弄炸。播放到這,教師暫停視頻,詢問道:“這個實驗成功了嗎?如果沒有,為什么?”于是學生紛紛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同學們逐漸找到問題的關鍵——濃硫酸遇水會釋放大量熱氣,濃硫酸的密度比水高,遇水后水會上升。隨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應該如何更好地稀釋濃硫酸,最后大家想到了沿著容器壁向里倒水的方法。最后教師給大家播放了正確的稀釋濃硫酸的方法,進一步驗證了自己的想法。通過這種方式開展教學,學生對于實驗中的重點環節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三) 創設實驗假想,讓學生反復實驗判斷真偽
化學學習本身應該是一個充滿創新的活動。在進行各種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灌輸各種實驗假象,讓學生在做實驗前對這些實驗結果進行反復的思考和假設,并引導學生將這些實驗結果寫出來。隨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實驗器材和材料,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具體的實驗中去,通過反復的實驗辨別自己之前假象的真偽程度,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
比如在講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人教版中學化學九年級上)時,教師在帶領學生做二氧化碳的制取實驗前,給大家拍攝了這樣一張圖片,圖片中的實驗裝置與制取氧氣時的實驗裝置一樣,教師詢問學生:“大家仔細看看這個實驗圖,思考一下能不能用這種方式制取二氧化碳。”經過反復思考,大家都覺得可以用這種方式,于是教師親自給大家演示了圖片中的實驗過程,最后實驗過程失敗。教師詢問學生:“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們反復思考,終于有學生說道:“二氧化碳與水發生反應,我們提取的東西已經不是二氧化碳了。”隨后教師讓學生思考應該采用何種方式提取。有學生想到提取氣體的方式主要有排水法、向上排空氣法、向下排空氣法幾種,于是大膽的提出用向上排空氣法的方式提取二氧化碳。終于在反復的實驗和實踐中成功提取二氧化碳。
三、 總結
總之,在中學化學整個教學過程中,做化學實驗是提升中學生學習興趣與創新意識的一個極為重要方式。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了節約時間、降低教學成本,往往都不給學生太多的實驗機會。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直觀地認識化學中的各個知識點。為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化學實驗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而要想更好地達到這一目標,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教師應該通過寫出實驗說明,讓學生獨自完成實驗內容;放實驗案例,讓學生感悟實驗重點環節;設實驗假想,讓學生反復實驗判斷真偽的方式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任美亞.初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探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1):85-86.
[2]蔡小彬.淺談初中化學的實驗創新教學[J].赤子(中旬),2013,(08):243.
作者簡介:
李媛,福建省福安市,福安市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