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冰??
摘要:現代教育模式多元化發展,在這樣的形式下,江蘇省開始試點“中職+本科”七年一貫制的培養模式。本文主要介紹了常州工學院和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合作的“3+4”物流管理專業,分析了“3+4”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要求、具體內容和特點。
關鍵詞:“3+4”培養模式;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一、 “3+4”中職+本科培養模式的介紹
(一) “3+4”中職+本科培養模式的宏觀背景
國家對職業教育非常重視,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了構建職業教育那完整體系,我國借鑒國外的一些先進經驗,結合我國職業教育的現狀,著手對現行的職業教育體系進行重新規劃。2014 年 2月 26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打通從中職——專科——本科——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對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二) “3+4”中職+本科培養模式的含義
“3+4”培養模式指的是中職學校和本科高校分段合作培養的七年一貫制培養模式。“3”是指初中畢業生在中職學校學習三年,完成中等職業教育專業相關課程和技能訓練,“4”是指三年制中職畢業生經轉段考核合格后,直接升入本科院校學習四年,合格后取得本科文憑。“3+4”培養模式突破了現有職業教育和學歷教育的界限,將其進行了整合,融為了一體,完善了我國的教育結構。中職學校重技能,本科院校重能力,中職+本科的“3+4”模式結合了兩者的優勢,能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和常州工學院從2015年開始開展“3+4”合作培養項目,合作專業為《物流服務與管理(中職)》 與《物流管理(本科)》。
二、 “3+4”物流管理專業七年一貫制的課程體系
“3+4”培養模式的課程體系是七年一貫制設計的。在中職階段依據“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的指導思想,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扎實的物流專業基礎知識和較強的專業技能,能適應一線職業崗位需求,并具有本專業職業生涯發展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在本科階段按照“精管理和強實踐”的指導思想,培養能適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要求,具有物流管理方面的系統知識,掌握現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方法,綜合素質高,能適應物流企業和各類型企事業單位中物流相關部門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一) “3+4”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要求
1. 通識教育課程要一體化設計
在“3+4”中職-本科分段培養的模式下,中職階段的通識教育課程的主要作用是培養職業學校學生應該具備的科學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修養,為專業課程的學習服務,為學生在本科階段的學習以及整個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基礎。因此,中職階段的通識課程學習是座橋梁,是教會學生有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不同于一般的中等職業學校的公共基礎課,也不同于普通高中的文化課,既要參加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的學業水平測試,也要通過“3+4”培養模式的文化課轉段考試。
2. 學科專業課程要統籌安排
原有的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和本科《物流管理》的課程體系中,課程開設重復率高,內容相似度高。在七年一貫制的課程體系建設中,要科學合理地確定各專業課程教學的順序和實施內容,建立層次化的職業能力培養體系。將人才培養目標中所涉及的職業能力細化分類,中職階段注重學生專業基礎素質和基本技能的教育,本科階段注重學生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全面提高。
(二) “3+4”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內容
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和常州工學院根據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的構建要求,經過兩校、代表性物流企業和教育主管部門多方深入細致地商討,結合學生實際和兩校的特色,將所有課程進行了統籌和合理的安排,形成了“3+4”物流管理專業七年一貫制的課程體系。具體內容見下表:
通識教育課程必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體育、大學英語、高等數學、計算機語言、軍事理論、形勢與政策、職業發展與就業
四年制本科階段
1. 通識課程模塊
由于中職生和普高學生比,文化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為了對接本科階段的高等數學、大學英語等課程,在三年制中職階段,通識課程的學習不容忽視,特別是要加大數學和英語的課時,內容向普高靠近,并與高等數學和大學英語進行合理的銜接。與普通高中的文理分科選課不同,“3+4”物流管理專業結合專業特點,不修歷史、生物等普通高中課程,必修物理,選修物流經濟地理。中職階段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本科階段不再像普通本科生那樣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而是直接對接本科階段的計算機語言,所有的這些整合,都體現了七年一貫制的特點。
2. 專業課程模塊
“3+4”姓“職”,而不姓“普”,學生需要掌握物流專業的基礎知識,夯實物流的基本技能,培養物流管理的能力。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實力強,有一支江蘇省物流技能大賽的金牌教練團隊,有全國領先,省內一流的物流實訓場地,實訓場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實訓資金投入500多萬。因此在課程的設置上分別開設《物流經濟地理》《商品學概論》《現代物流基礎》和《物流市場營銷》這四門學科基礎課程,開設《物流師考證(倉儲與配送實務)》《物流師考證(運輸實務)》《現代物流中心作業》和《叉車作業》這四門專業主干課程,這四門課程均是結合物流一線基礎技能,與專業技能水平鑒定密切結合。在四年制本科階段,學生需要掌握更多的管理能力,拓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為職業生涯奠定基礎。常州工學院的物流管理教學團隊學術水平高,科研能力強,學校有良好的平臺。因此在課程的設置上分別開設《倉儲管理》《運營管理》《采購管理》《供應鏈管理》等專業基礎課程,開設《專業英語》《集裝箱運輸實務》《物流中心設計與運作》《供應鏈管理》等專業方向性課程。這種課程設置方式體現了七年一貫制設置的特點,在中職階段學過的專業課在本科階段不再開設,另外如倉儲等課程、雖然在中職和本科階段都有開設,但是在中職階段的學習以操作技能為主,在本科階段以管理技能為主。專業課的開設由淺入深,在七年中,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斷滲透,循序漸進,以學生的職業能力發展邏輯為依據,設計七年一貫制所有的課程。endprint
三、 “3+4”物流管理專業的特點
“3+4”分段培養模式的培養目的就是解決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斷層問題,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因此,要構建合適的課程結構來實現兩個階段的貫通和統一。“3+4”物流管理專業在課程體系構建上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 以向下滲透的方式形成銜接課程體系
“3+4”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本科人才,以應用型本科的課程體系為基礎,適當地把其中一部分對于基礎技能要求高,中職階段可以承受的課程下移到中職階段學習,但是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整合,形成同時適應中職學校和本科學校的銜接課程體系。在中職階段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在本科階段充實專業理論,培養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都過硬的技術型服務人才。
(二) 以學生專業職業能力的發展規律展開課程設計
學生專業職業能力的發展規律是從簡單到復雜,從感性到理性,從操作到管理,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進行“3+4”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是就是以此為基礎,進行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體系的整合安排。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在每個階段按照學生專業職業能力養成的規律,設置相應的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主干課程。
(三) 以中職和本科相對完整性處安排課程分段
“3+4”培養模式中課程體系的構建是七年一貫制的,但是在實際執行中難免有學生因為各種各樣的主客觀原因,不是100%的選擇進入“3+4”模式的學生都能順利進入本科階段學習。所以,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中,除了考慮銜接性,還考慮了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和本科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性對完整性。通過中職階段的學習,學生在三年后滿足中職的畢業條件,可以直接就業。
四、 結束語
“3+4”物流管理專業中職與應用型本科分段培養試點項目搭建了職業教育學歷晉升的立交橋,為了滿足中職生對繼續深造的渴望,有很大的市場需求,符合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需要。但是這種培養模式是一個新生事物,沒有經驗可循,本文僅就實際項目實施中的課程體系構建進行了研究,還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實踐中逐步探索,不斷總結,不斷改進和完善,以實現該項目的最佳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徐紅麗,張宇,金衛東.“中職+本科”培養模式下課程銜接的探索與實踐[J].常州工學院學報,2015,(Z1):74-77.
[2]黃小璜.現代職教體系試點:著眼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構建及教學質量保障——以常州市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14,(33):58-60.
[3]劉振海,胡修江.“3+4”中職與本科分段貫通培養課程的一體化設計——以山東省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4,(17):29-32.
[4]尤根地,熊育紅,貢華.現代職教體系“3+4”試點項目辦學實踐探索——以南京浦口中等專業學校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15,(15):48-49.
[5]高麗娟,王曉躍,葛宏偉,沈燕.現代職教體系試點項目教學質量管理問題探究——以常州地區“中本銜接”項目為例[J].職教通訊,2015,(24):75-80.
作者簡介:
吳冰,江蘇省常州市,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