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隨著新課程教育理念的廣泛推行,對廣大政治教師發出了新的挑戰。傳統說教式的教學模式極大地禁錮著學生的思維,不利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本文從適合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提出了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幾點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政治;自主學習;教學策略
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磨煉自身意志,還能鍛煉思維能力,可以說只有讓學生“學會”學習,他們才會知道在沒有教師督促的情境下,如何安排學習時間才是高效、合理的。但在高中政治的學習過程中,養成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本身來說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才能逐步養成。因此,對于教師來講,要想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走出校門后能夠學會生存并獲得很好的發展,就必須重視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在政治課堂中,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呢?
一、 培養學習興趣,激發自主學習的動力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由此可知,要讓學生對一門學科產生興趣,才能真正喚起其心底的內生動力。因為,學生只有在內心認同一門學科知識并且被其產生的實際效用所吸引,才會生出自主學習這門課程的想法。為了提起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動力,教師應不斷增加這門課程的情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趣味性,正如《論語》中所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學生如果在學習政治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自然能夠學好這門課,因為這種樂在其中的學習方式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強大動力。
例如,在教學必修4生活與哲學中《生活處處有哲學》這一框時,教師可以在講授新課前通過幻燈片展示兩幅漫畫,一是“揠苗助長”,二是“刻舟求劍”,然后提問:“這兩幅漫畫中的人物做法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誰能說出理由?”通過這種學生感興趣的漫畫形式引出教學內容,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讓其通過自主閱讀教材意識到“規律是客觀的,違背客觀規律辦事必然會受到懲罰”以及“物質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的哲學原理。
二、 指導學生課前預習,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出發點,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政治教師要立足學生實際,將教學內容以一系列常見問題的形式呈現到學生面前,讓其了解通過學習政治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預習課本上的內容,鍛煉他們獨立思考并解釋生活中的經濟、社會現象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必修1經濟生活《影響價格的因素》這一內容時,我會預先準備好一些學生生活中常見但又有很多疑問的問題,比如:“同學們平時去商場購物時,有沒有發現同一件商品的價格并不是固定不變而是時高時低的,如蔬菜、水果、衣服、電子產品等等,那么是什么因素引起這些商品的價格不斷變化呢?”“超市中琳瑯滿目的商品,它們的價格為什么是不同的呢,又是哪些因素決定它們各自的價格呢?”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通過閱讀教材進行自主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通過聯想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印象,也能保證預習的效率。
三、 借助案例教學,培養自主學習的興趣
通常情況下,一個適合拿到課堂上來講的案例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要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例如,必修2政治生活《民主決策:做出最佳選擇》這一課,我選擇近來民眾熱議的單雙號限行問題作為教學案例,從問題的提出、分析到解決,整個過程,學生都表現得相當積極,他們在其中充當了“決策者”的角色,為車輛限行方案建言獻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二是所選案例必須具有新鮮感。如在教學必修1經濟生活《面對經濟全球化》中的“生產的全球化”這一知識點時,我會以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生產的萊曼汽車作為教學案例,這部汽車的設計、制動裝置、燃油泵以及發動機等多項零部件都是在不同的國家完成生產并組裝起來的,這對于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新鮮感,完全顛覆了他們之前的認知,極大地提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三是所選案例要具有趣味性。例如,在教學必修4哲學生活《量變與質變》這一課時,我選用《小蟲也能撼大樹》的故事作為教學案例,學生們在歡聲笑語中掌握到了量變與質變的辯證統一關系。高中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充分貫徹上述原則,精心挑選適合的案例進行教學,定會有助于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讓其產生主動學習政治知識的意愿。
總而言之,只有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提升。故而,在政治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不斷優化教學方法,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意愿,激發他們進行自主學習的內生動力,并為其制定有利于長遠發展的學習方案,以此督促其學好高中政治課。
參考文獻:
[1]肖伯華.政治課學生自學能力培養淺談[J].資治文摘(管理版),2010(3).
作者簡介:
陳開灝,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大田縣第五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