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標準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觀察能力,同時根據教學中所提倡的啟發性教學原則,素質教育提倡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對一個問題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從多角度分析問題,我們可以看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新課標的要求之一。初中數學作為小學和高中的連接點,根據本階段學生好奇心重思維活躍的特點,可以說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和問題意識的最有效階段,教師應善于把握時機,問題意識對于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只有學生對問題產生想要了解的想法,才能夠深入思考和探索,從而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本人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關鍵詞:初中數學;問題意識;能力培養
傳統的數學教學重視課本內容,學生單純接受知識,并沒有對所學的知識產生任何質疑,也不會詢問為什么會得到這樣一個結果,忽略學生的見解和發言。中國學生是帶著問號走進課堂,而帶著句號走出課堂;而美國學生則是帶著問號走進課堂,帶著問號走出課堂的。在課堂上沒有任何的見解和問題,其實是課堂中最大的問題存在。
一、 創設輕松課堂氛圍,學生勇于提問
想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紙上談兵,需要具體的實踐。第一點就是要創設合理的環境氛圍,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權威地位的課堂教學,傳統教學中教師至上、教材至上的教學觀念,使得問題意識在學生頭腦中逐漸淡化,教師要對自己的身份有一個轉變,將自己與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以幽默、親切的教學態度參與到學生的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減少對教師的畏懼心理,初步培養學生敢于在教師面前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與學生之間多交流,尊重每一位學生提出來的問題和觀點;喚醒學生頭腦中的問題意識,尊重愛護每一位學生。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給予學生發言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提出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敢于提問,敢于質疑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創設輕松的課堂氛圍,同時擺正自己的教學觀念。例如有兩個班級,一個班級是權威型的教師,教師上課較為嚴肅,課堂氣氛呆板,導致學生上課情緒較為低落,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本節課結束后沒有任何的收獲,也不能產生任何的問題。另外一個班級是民主型的教師,創設輕松活潑的氛圍,學生在接受教師的觀點之后,也能夠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無論學生提出的觀點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否相關,教師都會給予表揚,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夠做到充分交流,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充分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 加強教師引導作用,設計合適的問題
數學課堂中問題意識的產生,必須使學生要問,同時促進學生會問,進而引導學生好問。第一,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做到目標明確。對于一個問題越有明確的目標,就會使行為的效率變得越高,例如教師提問,當一個正方形,減去一個角后還剩幾個角?根據學生慣有的思路,很多學生都會回答還剩有三個角,但實際上這一問題的正確答案是有五個角,這就使得學生在心理認知上產生矛盾感,為解決這種矛盾,學生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個問題中來,動腦動手,積極思考,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改變學生原有的慣性思維,培養學生對問題多方面思考、提出質疑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首先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明確本節課重點要培養學生哪方面的能力,以及學習怎樣的實踐知識,同時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將教學方法和知識內容有機組合在一起。第二,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初中數學教材中的部分內容是較為理論性的,忽略了數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性,而數學學科是重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判斷和邏輯能力的學科,教師在教材中挖掘問題時,要注意與學生知識水平和日常生活相聯系,內容的選擇要來源于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問題的設計,要具有理論性和科學性相結合,幫助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文化素養;問題的設計要具有典型性,一個問題,能夠融入多種解題思路和數學內容,通過一個問題的解決,使學生養成科學的解題方法,逐步做到舉一反三,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第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提供不同的教學活動,通過觀察法、講授法、實驗法等教學方法,提高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和挑戰性,體現數學的實用性,給予學生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的能力。
三、 小組合作探究,采用競爭機制,合理評價
問題意識的培養不僅在于學生自身的努力,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進行。例如:在數學教學中對相離、相切等概念的學習,教師可以設計相關的小組活動,運用通過圓形畫板、手電筒等物品,小組內合理分工,完成相關練習,幫助學生對相關數學概念有一個更加直觀明確的認識。在小組活動中,學生明確問題的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能力,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更能夠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減少課堂上的壓抑和緊張感,幫助學生更輕松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幫助每一位同學共同進步。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可以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學生間相互評價以及教師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評價方法,學習基礎較強的學生,要引導他們深入挖掘知識點,培養其創新能力;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同學,教師要鼓勵其對簡單的問題提出質疑,加強對問題的探究能力。
四、 小結
總而言之,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要努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樹立發現問題,觀察問題的觀念,教師必須創設良好的環境氛圍,設計合理有效的探究問題,優化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充分貫徹落實新課標體現的數學基本理念。
參考文獻:
[1]張海柱,楊巍.初中數學教學反思模式的研究[A];科學發展與社會責任(A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文集[C].2008.
[2]余瑞強.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
作者簡介:
蔡志偉,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