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秀娟
【摘 要】縣公司鄉鎮供電所位于國網公司優質服務和市場競爭的前沿陣地,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如何管理發揮好鄉鎮供電所的競爭主體和服務主體作用。通過全面強化公司營銷管理,充分調動供電所員工積極性,樹立服務客戶、強化競爭的理念;不斷完善鄉鎮供電所基礎管理,加強專業化指導,深化營銷業務系統應用,推進營配末端融合,提升現場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規范了供電所的營銷管理和優質服務。
【關鍵詞】營銷管理;問題評估;對策建議
縣公司鄉鎮供電所位于國網公司優質服務和市場競爭的前沿陣地,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如何管理發揮好鄉鎮供電所的競爭主體和服務主體作用。結合營銷部門管理范圍和難度大、基礎薄弱等問題,通過全面強化公司營銷管理,提高單位的經營能力、競爭能力和服務能力,有效激發基層供電所經營主體責任意識;通過供電所績效薪酬制度改革,努力破除干多干少都一樣的“大鍋飯”思想,充分調動供電所員工積極性,樹立服務客戶、強化競爭的理念;不斷完善鄉鎮供電所基礎管理,加強專業化指導,深化營銷業務系統應用,推進營配末端融合,提升現場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規范了供電所的營銷管理和優質服務。
1 主要管理做法
1.1 優化組織設置,明確職責定位,構建網格服務模式
綜合考慮行政區劃、銷售電量、服務半徑、客戶規模等因素,因地制宜優化鄉鎮供電所布局和設置,完善組織架構和人員配置,在崗位融合上,打破原有崗位模式。成立綜合班、配電營業班。綜合班由“三員”組成,實現對接專業管理,突出指揮單元的作用,實行綜合柜員制,負責供電所業務監控、分析及三庫管理等,管控考核工作質量。配電營業班,突出執行單元的作用,實行臺區客戶代表制,每個臺區客戶代表全權承擔管轄臺區的所有服務,按照網格劃分,由臺區客戶代表擔負網格內營銷、運檢等外向型業務。
1.2 規范業務流程,提升營銷管理水平,推進營配融合
綜合班成員通過營銷MIS、電采系統開展配變三相不平衡統計和計量數據異常篩查,制定臺區三相不平衡治理和計量裝置巡查計劃,配電營業班負責整改落實;依據電采系統對高、負損臺區逐臺進行跟蹤分析,同時對過流、失壓、斷相、電量異常臺區由配電營業班到現場進行查勘記錄并整改落實;對用電負荷變化較大的客戶進行跟蹤調查,加強違約用電與竊電的風險防范,確保電價執行到位;加強臨時用電管理,杜絕“跑冒滴漏”。
在供電所內部形成業務接派單機制,歸納整理派工單,實現供電所全業務痕跡管理和過程管控。綜合班將供電服務指揮中心派發的工單、系統異常數據、臨時性工作等進行分類,派發至配電營業班執行,實現閉環管理。月度對已完成的工單進行匯總、分析,用于績效考核。
全面推進鄉鎮供電所營配業務融合,推行集農村低壓配電運維、設備管理、臺區營銷管理和客戶服務于一體的“臺區客戶代表”;加強鄉鎮供電所對農村配電網規劃的支撐。設備管理融合是營配業務末端融合的一大亮點。“就是以臺區為單元,由臺區客戶代表統籌管理臺區生產類線路設備和營銷類計量設備,開展一體化巡視維護,各類營配業務按綜合計劃模式統一開展,全過程閉環管控,實現營配設備運維、檢修、作業高度融合。”
1.3 勞動競賽找短板,學習培訓強技能,培養“全能型”員工隊伍
通過省公司開展的供電所勞動競賽,利用電采、營銷、運維等信息系統優勢,以供電所為單位,每周進行一次監測和測算,評比出最優供電所和最優單項指標,樹立標桿傳授經驗,明確各所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分析原因確定近期的工作努力方向。公司由營銷部牽頭,組織各專業人員,每月深入供電所進行幫扶指導,通過“兩率一損”為突破口,排查高損負損臺區,使供電所各項指標穩步提升。將強優質服務督導,每月不定期開展供電服務檢查督查巡視活動,重點對供電所的營業廳、搶修服務、計量裝置、網格化服務、優質服務進行走訪和巡檢,發現問題不僅對當事人進行通報和處罰,還將納入供電所同業對標考核,考核成績與供電所全員工資掛鉤。另將檢查發現的問題按月進行整理,要求各供電所對典型通報問題進行學習,增強了員工的危機感和責任心。
1.4 開拓創新,加強機制建設,提升綜合服務能力
研究拓展鄉鎮供電所業務范圍,在具備條件的鄉鎮供電所,逐步開展電能替代、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與服務、光伏發電等分布式電源及微電網的運維及代維等新型業務。配套出臺《鄉鎮供電所臺區客戶代表制執行手冊》、《“全能型”鄉鎮供電所評價標準(試行)》以及《“全能型”員工評價細則》等管理辦法、業務流程和運作機制,使供電所從業務導向型向客戶導向型、供電所所長從傳統事務型向管理型、供電所員工從粗放作業向精益化作業轉變,最終實現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提升客戶滿意度。
1.5 強化工作協同,確保服務質量提升
在實施過程中,在集成配電設施運維(搶)修、營銷業務、臺區線損管理、用電信息采集、設備運維和屬地協調等基礎上,創新融合臺區客戶代表、臺區管理、臺區設備三個方面。同時,臺區客戶代表之間建立“互助組”,相互協調溝通,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站式”服務,做到客戶訴求就近響應、協同跟進、現場對接、共同處置,使業務辦理更方便快捷。供電所嚴格按照相關臺區客戶代表管理的設備、服務的客戶、臺區供電量、技能等級、工單積分等情況核定其薪酬水平;實行基礎工資、工作量工資、工單工資的結構,日積分、月考核,建立以崗位責任為重點,以績效考核為核心的薪酬分配制度;在供電所內部實施兩級考核,形成供電所考核專業班、專業班考核農電用工的考核機制,充分調動各級各類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2 評估與改進
2.1 營銷管理存在問題分析:
(1)工作標準缺失。基本的工作標準沒有建立,各項工作的開展主要靠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沒有計劃和前瞻性,工作隨意性很強,營銷成效欠佳,導致優質服務工作難以提升,與政府和人民群眾的期望值有一定差距。
(2)基礎資料不完善。變壓器、互感器、計量表計、用電客戶基礎資料不完善。管理者難以從宏觀層面,掌握整個設備資產的詳細信息和運行狀況。在故障處理時,難以快速準確的做出判斷,做好備品備件的準備工作;在抄表收費時,會出現專變容量和互感器變比不清的情況,給抄表收費工作造成困擾;在與客戶溝通時,會出現無客戶電話或者客戶電話無效的情況。基礎管理資料的缺失,制約了營銷管理和日常工作的有效開展。
(3)業擴管理不規范。業擴報裝受理不規范,大部分單位和個人新裝用戶提供的用電申請不規范,報裝容量、用電設備明細不詳;無中間檢查環節;未與用戶簽訂供用電合同;驗收送電工作不規范等。
2.2 營銷管理改進措施和對策
(1)夯實營銷管理基礎,因地制宜制定營銷管理規章制度。由于縣公司的基礎條件較差,人員業務素質不高,所建立的規章制度必須要適應當地的實際情況,易于被縣公司營銷員工理解和接受,可操作性強。重點把握基礎管理、計量資產管理、電價管理、抄表管理、收費管理、業擴管理六個方面。
(2)完善基礎管理資料。重點完善公、專變壓器、互感器、計量表計、用電客戶基礎資料。可以利用一個抄表周期的時間,在現場抄表的同時,搜集整理上述基礎資料。所有設備資產均應形式電子文檔,并進行動態管理,及時更新。
(3)規范業擴管理,完善現場勘查制度。根據用電申請書和用電設備明細,組織相關專業人員,對用戶項目進行現場查勘,明確用戶接入系統方案、受電系統方案、計量方案、計費方案和注意事項。規范工程預算編制和收費。嚴格按照地區供電服務標準進行收費,對涉及到配電工程的業擴項目,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編制預算,根據預算進行收費。加強驗收送電管理。嚴格進行業擴工程驗收,對未達到送電條件的用戶堅決不予送電。專變用戶全面簽訂供用電合同。所用新增專變用戶,必須簽訂供用電合同。存量專變用戶,全部補簽供用電合同。
【參考文獻】
[1]李株林.新形勢下如何提升農村供電所管理[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3-11-15.
[2]肖文明.四個“注重提升供電所管理水平”[J].農電管理.2013-1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