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
摘要: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學習方式;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自主學習
前言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必須在教學中改進教法、指導學習方法。要學生主動地學習知識,關鍵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歸納、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數學能力,逐步掌握學習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數學課堂教學改革需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古語曰:“實踐出真知”。數學知識也是一樣,它從實踐中來,又應用于實踐。傳統的教學模式:“講——練”式,即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練,教師評。既扼殺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又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縱觀我們的數學課本,知識比較簡單,結構比較嚴謹,內容比較系統。為此,數學課上應提倡學生的“自學——實踐——發展——討論——小結——應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真正成為了數學課堂的主人
(一)認識“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我們一直思考:如何使學生會學、樂學?2009年,學校多次組織我們學習洋思中學的教學模式,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它的自然輕松、質樸隨和,沒有刻意的雕飾,沒有重復排練的痕跡。
這一課堂教學模式可以概括為“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其程序是:出示這堂課的學習目標——出示這堂課的自學要求——學生根據自學要求自學、教師巡視發現學生自學中的問題——學生匯報自學結果(優先差生)——糾正、討論、指導自學結果——學生完成當堂作業、教師當堂批改作業。
下面以一個課堂教學實例加以闡明: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七年級3.3解一元一次方程(例5)
二、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揭示教學目標。同學們,本節課我們繼續學習“3.3解一元一次方程”(板書),教學目標是學會選設未知數,正確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有關工作量問題的應用問題。希望同學們積極動腦,主動思考,把它學好。
(二)自學前的指導
1、明確自學內容、方法、要求。先請同學們認真看課本101頁到例5的內容,理解例5的相等關系,注意例5是怎樣設未知數列方程的。5分鐘后比誰能正確解與例3類似的應用題。
2、出示思考題:
(1)完成一項工程,一個人單獨做需要80個 小時,現計劃由一部分人先做10小時,再增加4人和他們一起做8小時,完成這項工作。假設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體應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2) 102頁第8題;第9題;
(三)學生自學
1、學生自學,教師巡視,了解學生中的疑難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請3名學生板演3道思考題,其余同學在各自座位上做。
(2)教師巡視。(將學生中出現的問題用黃色粉筆板書在黑板上對應處,供講評時用)
(四)點撥、矯正
1、評判、矯正。
(1)同時評判四個學生將未知數設得對不對。
[如果有錯誤,引導學生矯正。]
(2)同時評判四位同學列的方程對不對。
[如果全對,則:a.引導說出各題的等量關系。b.分析其它設法所列的方程。]
[如果有錯誤,引導學生更正。]
(3)同時評判四位同學解方程的結果及答得對不 對。
2、小結。
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認真審題,推敲關鍵字句,找出等量關系,進而正確列出方程。
(五)課堂作業
1、布置作業內容,同步檢測99頁、100頁;
2、學生做作業,教師巡視;
3、批改已完成的學生作業。
(三)“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對我數學教學的啟示是以學生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認真研究他們的心理,研究他們的學習方法。課堂教學我做到了“五個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二是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三是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四是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和刻苦鉆研的精神;五是有利于學生參加整個教學活動。
總之,依據教學目標,放手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生疑——釋疑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為“后教”提供了準確的導向。
實踐證明:“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知識中解脫出來,特長得到了發展,學生在“先學”、“先練”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形成能力,鍛煉意志。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數學課程標準,N,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2.
[2]戴汝潛,素質教育課程簡論,N,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9-12.
[3]嚴育洪,新課程教學問題討論與案例分析,N,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
[4]余文森,課堂教學,N,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10-11.endprint